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是怎麼發生的,危機過後美國房奴怎樣了?

quwulc


次貸危機是隨著房地產不斷升值,銀行不斷對房地產過高估值,對買房者的信譽不斷降低風險,就比如說美國最嚴重的時候以狗的名義都能買房!這是市場一個方面,二級市場,發行房地產類的證券,保險公司做擔保,這種事情,不斷演化,風險用槓桿的形式急劇上升,最終行成次貸危機!


一個老韭菜的自我修養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美國的房屋依然活得瀟灑自如,主要原因負債危機引發的並不是由於房子引起的,而是由於金融危機引發的。

表面上看似乎是房子,但對於金融高度發達的美國,房子只是作為一種標準進行投資與對沖,而背後引起時代危機的真正原因是金融。

什麼是次貸危機

所謂次貸危機就是因為房地產商為了去庫存化,而提供給大眾的一種零首付購房的現象,這種現象將風險轉嫁給了剛性需求者。

最終的結果是你能夠還的起房貸你就繼續還,如果你還不起房貸他收回房子,最終受傷的還是大眾。

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危機後美國房奴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將繼續阻礙生產的增長。

更大的問題的是,影響房價出現兩位數下降的因素對在房地產泡沫鼎盛時期消費者大舉借債的美國會產生什麼影響。

持樂觀看法的人從消費者支出的反彈中得到些許安慰,但這可能是一個錯誤。房價呈兩位數下降將使越來越多的抵押貸款借款人陷入財務困境。

問題已經在其他消費者債務上顯現出來,如信用卡違約率正在上升,貸款機構很可能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隨著住房擁有者感到自己越來越窮,消費者支出必將受到抑制,特別是在股市持續下滑的情況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可能產生心理蔓延,特別是房價的重估。

儘管在美國不計後果向高風險借款人放貸的規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價的膨脹一直比美國更為嚴重,英國、西班牙等國更容易受到房價泡沫破滅的打擊。

綜合來看:所謂次貸危機就是房地產危機,也就是金融危機,當次貸危機發生之後房東只能睡在馬路上,而且一貧如洗,這就是房貸危機洗劫房奴們的結果。


社長財經


首先解釋次級貸款,簡單來說就是那些信用不是那麼良好,收入不太穩定的人向銀行貸款,這筆貸款餘額就是次級貸款,質量比普通貸款要差。


為了方便理解和閱讀,我會結合電影來解釋這個問題,當然最好看完我的解釋後把電影反覆多看幾次,這就好比一鍋雞湯連鍋端,雞湯和雞肉統統不放過。


從美國夢說起

上個世界八九十年代,美國經濟大繁榮,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引發全球性的移民熱,他們都懷揣著各自的夢想來到美國這塊熱忱之地打拼,幻想著有一天能在美國紮根,姜文王姬主演的北京人在紐約說的就是那個時候的事情。



對於美國夢來說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也符合當時淘金者的價值觀,要紮根就要買房,包括美國人在內,於是一波買房熱就這麼被掀起。


為了能早日擁有自己的房產,大多數人選擇向銀行貸款,靠自己的打工拼搏還貸款,就這樣許多人住到了大房子裡,美國夢似乎真的照進現實來。那個時候的人敢於借錢,銀行也願意借錢給他們買房,因為在他們看來房子是不會下跌的,哪怕貸款人無力支付貸款銀行也能把房子處理掉,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於是借貸雙方皆大歡喜,買賣就這麼越做越大。


聰明人Lewis Ranieri出現

就是這位老爺子,當年他還在所羅門兄弟銀行任職的時候風華正茂,1985年那會他和其他幾個小夥伴發明了一個工具叫MBS,我先不解釋這東西是什麼,我就告訴你它的作用,有了MBS以後銀行賺了大錢,更多的買房人有機會有能力買房。可以說當時來看這方面簡直是天才,利國利民,多方大歡喜。


為什麼要發明MBS:銀行把借給買房人錢看成是能夠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包,因為買房人是按月還貸款,銀行每天都有不同還款人的還款收入,這就有一個矛盾,銀行希望貸款更多的人,可是手裡沒有那麼多現金,收回來的現金太少了,於是“聰明人”把貸款打包,以折價的方式出售,目的在於快速收回資金繼續放貸。


MBS是如何運作的:每個MBS都會產生固定的現金流,比如說一個原價是100萬MBS資產包,每月能產生5萬的現金,那麼每月的收益率就是5%,銀行把這個資產包一通計算後得出一個價格,賣給其他的銀行或投資者,比如賣了70萬,其他的銀行每月享受這5萬的現金,賣家馬上得到70萬現金繼續去放貸。


就這樣一筆負債構成的資產就這麼流動起來。整個過程叫做“資產證券化”,ABS,以後有機會再展開講,大家知道它的作用就行了。


有錢人進場

光有資產還不行,還得有投資人,華爾街上的大財團們摩拳擦掌蓄勢待發。由於許多複雜的歷史原因,造成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紀初,美聯儲借款利率很低,投資人們能以很低的成本借到錢,他們每天都在尋找合適的投資目標,然後狠狠賺一筆。


好了,大背景介紹完畢,我們開始看戲。


先知先覺的人們

這是《大空頭》的四位主角,都是有原型的。他們首先嗅到了危機,從而發現了機會,最後大賺了一筆,現實生活中是真的,電影也是這麼演的。


這群人發現了一個共同問題,就是不良貸款的利率在不斷增加,且全國不同地區的房價在小幅的向下波動,這是以往沒有的。於是乎他們共同幹了一件事,追蹤並回溯這部分歷史數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房價要跌,銀行要收不回貸款了。


銀行為了多賺錢,就得多發貸款,合格的貸款人已經都沒了,於是他們降低了風險評測標準,把目標放在了信用不那麼好的人身上,比如脫衣物女,無穩定收入者。。。

還有超級刺激無底線的存在,比如用寵物貸款。。。

是不是超級魔幻現實主義?


按下崩塌快進鍵

銀行把手裡的貸款賣掉後,其他的銀行也在四處倒賣,全世界的銀行都或多或少的持有這類資產。突然有一天達到一個臨界值,越來越多的次級貸款沒人還款,造成大量的債務違約,銀行收回房子處理,違約人上失信名單。銀行起初還能把房子按較高的價格賣掉把錢收回來,但是越來越多的次級貸款違約,銀行處理的房子越來越多,供需平衡被打破,房價暴跌。

出現了有意思的一幕:三個聯排的房子,兩個屬於次級貸款者,一個屬於優質貸款者,房子都是100萬買的,大家同時還貸款,沒還幾天發現房價暴跌到40萬,優質貸款人覺得再還貸款就是賠錢,於是也違約不還錢了。這種行為加劇了房價下跌。



全球範圍內爆發次級債務危機,流動性大大枯竭,於是金融危機就爆發了,雷曼兄弟也悲劇了。


爆賺的工具-CDS

實際上就是一個對賭工具,以保險的形式存在。只要房價跌了,開對賭的銀行就得給用戶賠錢,至於賠率都是雙方商量的。

我們的貝爾博士賺了將近5倍的利潤。。。


當然還有一些悲天憫人者:


至於那些房奴,似乎過得都不太好,絕大多數破產,少部分人繼續還貸款。


元英財經


大家好,我是勇談。對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的房奴和普通人到底怎麼樣了?其實在一部電影《大空頭》中已經做出了詳細的說明,美國次貸危機後大量普通老百姓失業,無家可歸,甚至因為房價突降導致資不抵債,房產被銀行收回後還揹負鉅債的情況屢見不鮮,風暴席捲歐洲和全球,最後因為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兜底才導致沒有發生大規模的事件。作為國人僅僅知道的是美國雷曼兄弟和美國通用等巨頭企業申請破產保護。但是美國次貸危機造成的經濟影響,至今尚未完全消退。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就是大量金融監管缺失,導致大量垃圾債券流入市場

開始之前大家要搞清楚什麼是“次貸”?簡單理解就是“垃圾債券,垃圾貸款”。按照正常的申請貸款流程來說這些債券、貸款是不可能得到銀行批覆的。但是聰明的美國華爾街精英們,推出了很多金融衍生品(可以理解為好的資產、債券與垃圾資產債券打包)最終誘使大量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紛紛通過按揭手段,借錢湧入住房市場。這才是導致美國次貸危機能夠爆發的原因。

第一、房地產行業一直都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有大量資金流入自然會引起房價暴漲。美國也是這樣,因為新的金融衍生品的出現使得很多不具備貸款條件的人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住房貸款。貸款購房——出租——房租還貸,這個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生意,但是因為能夠申請的人太多了,導致大量的人申請貸款買房。甚至出現了很搞笑的一幕“零首付購房”,只需要按周或者按月還款就行。

第二、次貸產生的基礎還是建立在房價持續上漲上的,但誰都想不到房價會滯漲。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購房置業大軍,不為其他就是因為房價會持續上漲。但是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有些地方的房屋租不出去了,有些房主還不起貸款了(本身大量的人就是沒有穩定收入的),當這個數量集中到一定量的時候危機就自然爆發了。不還款,自然銀行就一大堆爛賬,最後自然銀行就會面臨破產危機。銀行已經發生了系統性金融風險,那麼企業自然也無法倖免,這樣一個多骨諾米牌效應就產生了。

美國日本金融界都犯了同樣一個錯誤認為“房價會一直漲,總會有人接盤”,不過現實卻狠狠打臉

從理論上來說因為城市土地資源的有限,似乎隨著人口和人們收入的增加房價持續上漲是必然。但是需要知道的時候,經濟學理論始終都是滯後於經濟發展階段的(很多經濟理論其實都是從實際經濟發展過程總結來的),用我國一位學者金燦榮的話說“讓經濟學家來治理國家經濟問題肯定解決不好,解決好國家經濟問題的都是有工科背景的。”為何會這樣說?學經濟的人本身並不會解決問題。


第一、失去有效金融監管,盲目放鬆購房門檻是造成美國次貸危機的主因。本身美國發放的次貸對準的客戶就是過去無法取得銀行貸款的客戶,人為的發明金融衍生品,讓所有人都符合貸款資格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這也是為何我一直反對使用“首付貸”的主要原因,首付貸類產品其實就有點金融衍生品的味道。本身一些購房者沒有購房實力,但是為了賣房人為設計這樣的產品出來,風險肯定會幾何倍的疊加。有首付貸未來肯定會出現“零首付”,那麼未來規模違約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第二、任何經濟危機爆發後受到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普通老百姓,失業、破產是常態。就以電影《大空頭》裡面的情節為例,大企業大財團最終還可以獲得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的背書,但是普通老百姓呢?失業就是常態。失業後沒有還款能力那麼房子被銀行收回,流落街頭也就成為必然。所以,一直鼓勵房地產泡沫破裂的人只能用“不知者無畏”來形容。

綜上,日本和美國這兩大經濟體因為房地產引起的經濟危機已經給我們帶來了足夠的警示。房地產金融監管不能放鬆,融資端調控必須堅持,絕對不能有為了刺激賣房就鼓勵出臺類似於“首付貸”這樣的金融產品。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那麼就真的收不住了。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壹貳叄


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後,房奴的最後過發走下面幾種。

一、流浪街頭,有的房奴不止銀行有貸款,他們也是親戚朋友借,各種高利貸。個人破產是銀行貸款可以不還,幾年後就正常了,但是其他債務個人破產了也要還,有的人欠的債務一輩子工作都還不清,所以選擇流浪街頭。不過美國有留住站,到飯點了去排隊領取食物,然後可以睡裡面。大家看過當幸福來敲門電影吧,大多數破產的房奴就是男主角找到工作之前的狀態。

二、拼命打工還債。這個有一部分人還是選擇打工還債,有的金融機構企業高管去刷碗刷了10多年基本債務也還清楚,美國刷碗的工資高啊,12-16美金一個小時。也有的選擇做其他臨時工,也是16美金一個小時,我們公司在美國合作的一家倉庫就是招收臨時工,16美金一個小時,倉庫裝卸櫃子,有2個就是投資房產後欠債還不起,躲在倉庫卸貨為生。還有的去幫別人打掃庭院,砍樹種樹的,美國別墅多,這些需求量很大。其實最慘不是美國,2000年前日本那次房地產破產,很多中產上吊,有的女的為了還債被迫從事蒼井空從事那種行業,給年輕男女當老師[捂臉]。


劉華銀mark


所謂的次貸危機實際上就是人為製造的金融危機,舉個例子,a拿錢買了一套房子,然後再拿這套房去抵押,貸款出來買了第三第四套房子(當時的美國首付只需15%),這意味著花一套的錢可以同時買7~8套房子(也就是次貸,第二次貸款)。但是呢,不代表說這按揭的就不用再花錢了,每月7套房的按揭款可不是蓋的(美國還要交房產稅),這種情況只能賭房產快速上漲,然後趕緊拋售套現,這才有可能賺到錢。

但是呢,明顯不可能做到房價無限量上漲,尤其是這種大規模炒房之後擁房量非常大(有房一族)。這就會出現一種有價無市的現象(房子值那麼多錢,但是賣不掉)。這時候,供房族只能大量斷供,並導致銀行大量壞死賬,銀行破產(美國銀行大多是私人的)。

所以呢,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風暴其實打擊的更多是炒房族,跟普通老百姓壓根就沒啥影響,反倒是買房便宜了。當然,也有部分影響,那就是萬一錢存在銀行,而銀行又倒閉了可能會受到一點連帶損失倒是。


優己


美國發生次貸危機時,隨著流動性的斷裂,房產的價值極大幅度下挫,大量的貸款購買房產業主會被追討保證金或者抵押物,如果提供不了保證金或者抵押物,那麼銀行有權對斷供的房產進行拍賣,而彼時由於缺少流動性,比如一套房子100萬,下跌到80萬時,銀行會要求持有人追加保證金或者抵押物,如果提供不了,那麼對不起,進入司法拍賣程序,最後房子拍賣後回款20萬,那麼你就要倒欠銀行80萬的債務,要麼申請破產,要麼一輩子背上這條債務。


大部分斷供後被拍賣房產的人,是很難再還上這筆錢的,而破產申請一旦被駁回,基本就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安如廣子


01 次貸危機的源頭是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美聯儲的持續放水

說來話長,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後,美聯儲為了維持經濟增長,保持了長期的低利率。簡單來說,就是市場上錢很多而且便宜,於是很多人去買房,導致房價上漲。美國的銀行一看,手裡還是有很多錢需要貸出去,但是合格的借款人只有這麼多,怎麼辦呢?房價在漲,所以用房子做抵押應該很安全。於是銀行就放寬貸款條件,原來購房需要30%的首付,後來在實際操作中,甚至可以用不到1成的首付買房子,借超過9成的房貸。而且借款人中實際上很多人根本沒有還款能力,這部分貸款正常情況下銀行是不敢放的,只是因為有房產做抵押,而且房價還在不斷上漲,看起風險可控,所以叫次級貸款。

就這樣,買房的人越來越多,房價持續上漲,所以銀行認為房貸的風險更小,而且比貸給優質客戶能賺更多的利息,所以就給更多不具備還款能力的人發放貸款,導致房價進一步上漲。於是,本來買不起房的人可以買房了,房地產開放商賣出了更多的房子,房產中介賺的盆滿缽滿,銀行業收到了更多的利息,此前貸款買房的人可以把房子賣掉賺差價,整個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大家都很開心。到最高峰時,這些高風險的次級貸款規模大概有1.5萬億美元左右。

可惜,這一片繁華都建立在極其脆弱的基礎之上。

02 美國發達的金融體系反而將次貸危機的風險放大了數百倍

其實,一開始發放次級抵押貸款的銀行知道這些貸款的風險是高的,畢竟那些借款人以往根本都符合銀行房貸的條件,因為他們沒有還款能力!他們能夠買房,完全建立在美聯儲放水,市場上錢多,房價持續上漲的基礎上。怎麼辦?那就把風險轉移給別人好了。畢竟美國的金融市場這麼發達,可以用的方法很多。

於是,為了轉移風險,他們想了個辦法,用資產證券化的形式,把這些高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和低風險的優質貸款打包在一起,構成新的證券,賣給其他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用通俗的話來說,就像水果店賣水果,有好水果,有差水果,如果正常分開賣,那麼差水果肯定沒人買。於是就把好水果和差水果都削皮切開,混在一起做成果盤,顧客就都買了。

次級抵押貸款和其他的正常住房抵押貸款合計約12萬億美元,通過資產證券化,混合在一起,構成了幾十萬億美元規模的資產證券化產品,賣給了包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這些買家,一方面眼饞次級抵押貸款帶來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也知道在流動性寬鬆的環境下,房價在漲,認為風險相對比較小。而且,他們也想了一些辦法,把風險進一步轉移出去。畢竟美國的金融市場這麼發達,可以用的方法很多:P

於是,他們又買入了以信貸違約掉期為主要代表的金融衍生品。由此,次級抵押貸款的基礎上,通過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品,最終創造出了的名義規模上百萬億美元的金融交易。最後如此龐大規模的金融衍生品,在世界各大金融機構之間來回交易。

說起來可笑,大家其實都知道次級抵押貸款風險高,但一方面饞著高額利息和手續費,另一方面也想了各種高大上的辦法來轉移風險,以為這樣自己就能安心掙錢了。誰又能想到,無論怎樣轉來轉去,這摩天大樓的地基就是空,風險又能轉到哪去呢?

03 美聯儲升息引爆了次貸危機,美國金融系統受到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衝擊

2005年,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有過熱的跡象,開始逐漸加息,收回流動性。簡單說,就是市場上的錢變貴了,也變少了。開始是有零星的人還不起房貸,銀行把他們的房子收回來拍賣了,倒還算順利,畢竟房價在漲。但隨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還不起房貸,次級抵押貸款出現大面積違約,並轉導到資產證券化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風險也從幾萬億美元,放大到幾十萬億美元,而且市場擔憂會進一步放大到上百萬億美元。

疊屋架床、層層包裝的金融產品,使得很多金融資產的持有人根本無法追蹤到底層資產的實際情況。環環相扣的風險對沖措施,反而變成了層層放大的風險放大機制。是不是很諷刺?

於是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巨大而猛烈的連鎖反應發生了。我們如雷貫耳的跨國金融機構突然間就面臨著巨大的損失,全球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被收購,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美國國際集團AIG、住房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房地美受到美國財政部救助才免於破產,美林證券被迫與美國銀行合併,甚至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都面臨嚴重危機。美聯儲動用直升機向市場撒錢,全球央行一致行動,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才阻止了危機演變成全面崩潰,而餘波一直蔓延到幾年之後,還在歐洲以銀行危機、歐債危機的形式出現。

04 尾聲:那些當初在次貸危機前買房的人們怎麼樣了?

至於買房的人,絕大多數都沒有還款能力。當危機來臨,他們斷供了,然後房子被銀行收回。美國有個人破產製度,很多人就此破產,然後想辦法重新開始生活。

至於房地產市場,次貸危機後房價暴跌了,知道2011年開始才觸底反彈,直到危機爆發的十年後,也就是2017年,美國的平均房價才回到危機前的水平。


很令人唏噓,對不對?想起賈誼在《過秦論》中說的:“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這次危機才過去十年,願我們不要忘記它的教訓。


我是貓哥,專業投資人,專注於金融和教育領域的話題,歡迎關注我,期待與你多交流哦。


貓哥與魚兒


hello。關於美國次貸危機的事兒,我來說的簡單點兒。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三條:

第一,金融機構給不具備還款能力的人發放了大量的購房貸款,這些貸款質量很低,按正常風控尺度本不該發放,貸款人在經濟波動、利率上升、房價下跌時極有可能無法正常還貸,造成大量壞賬。

第二,金融機構自然知道貸款人的資質,但依然放貸,是投機主義利益原因在驅動,大量的次級貸被混入正常底層資產打包出售,多級層層嵌套,資產質量不過硬,金融工具在不斷放大風險。

第三,美國聯邦層面自里根時代開始長期推行新自由經濟主義政策,導致了金融監管長期寬鬆,社會投機環境繁榮,華爾街投機風潮極度高漲。

至於次貸危機後的房奴們,由於美國房貸實行的是“無追索權貸款”,在房屋被銀行收回後房奴無需再負責未還清的貸款,因此房奴們及時止損了。

到目前為止,得益於近十多年來美國經濟的復甦和發展,當年失去房產的房奴們又陸續再次回到房屋市場,2018年美國住房擁有率已回升到64.8%,他們又開始了幸福快樂的新生活。


文旅投資劉志敏


小軍聽說,當時納斯達克的主席玩老鼠倉爆倉了,引爆次級貸連環雷,華爾街向白宮求援,管錢袋子的魯賓開閘放水,為房美麗和另一家房貸公司注資,穩定了局勢。危機過後好多美國房奴背上鉅額債務,把房子都拋出去了,有人乾脆住在車裡。那陣子人民幣升值到6.3,美國房子大減價,不少國內大款撿漏子,喜提大house,壕就一個字,把窮白人都看傻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