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評圖VOL.87丨希望之湖中的絕望瞬間…

大師評圖VOL.87丨希望之湖中的絕望瞬間…


在大師評圖欄目中,Jerry蜀黍將分析一張在全世界範圍內得獎或者入圍的精彩野生動物攝影作品,從拍攝故事、物種行為、器材參數、拍攝地資訊等方面給大家呈現照片背後的更多精彩內容。

大師評圖VOL.87丨希望之湖中的絕望瞬間…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張野生動物獲獎照片是2019年WPY野生動物攝影大賽哺乳動物行為組別的入圍作品,是來自於瑞士的攝影師Adrian Hirschi在津巴布韋的“希望之湖”Lake Kariba所拍攝的雄性河馬咬死小河馬的震撼場面。

大師評圖VOL.87丨希望之湖中的絕望瞬間…


照片故事

攝影師說,這是一隻剛出生只有幾天的小河馬,當時正在媽媽周圍,但沒有想到這隻雄性的河馬直接衝了過來,把河馬媽媽趕走以後,直接開始攻擊小河馬,把它咬在嘴裡,就是意圖殺死這隻小河馬,而此時一旁的母親只能無可奈何,欲哭無淚。


河馬小知識

來說一下河馬,這個WPY不太常見的獲獎主題,但在非洲卻是很常見的哺乳動物。

大師評圖VOL.87丨希望之湖中的絕望瞬間…

河馬是陸地上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成年河馬體長可以達到3.5-4米,體重達到3-3.5噸,相對比較矮胖,軀體滾圓,四肢很短。


河馬也是一種半水生哺乳動物,通常棲息在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的淺湖,河流和沼澤中,主要以水草為食,有時候也會雜食。河馬一般是群居,由雌獸統領,從十多隻到上百隻不等。它們白天幾乎都在水裡,如果水草不夠,它們會在晚上到岸邊食草。

大師評圖VOL.87丨希望之湖中的絕望瞬間…

河馬在水中交配和生產,每次生產一個幼崽,生下來就差不多有50公斤左右,馬上會走路和游泳,但是會得到母親的保護,而有經驗的母河馬會帶著幼崽遠離大群,避免不必要的打鬥誤傷幼崽,或者類似其它雄性河馬咬死幼崽的事情發生,因此這段時間母河馬是非常具有警惕性和攻擊性的。


順便說一句,河馬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很長時間,早在5500萬年就有它們。河馬的近親是鯨和海豚。


在河馬世界裡類似的殺嬰行為並不常見,但也不是第一次被世人記錄到,但一般可能發生的是因為河馬母親帶著幼崽來到了其它河馬種群的地盤,才會被攻擊。但如此明顯的殺死幼崽的行為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幼崽不是自己的,而雄性想要和雌性交配繁殖,所以才會如此有攻擊性,且目標明確。


這個行為在很多哺乳動物中都有,比如獅群,我就拍攝過外來的雄獅征服獅群趕走本來的雄獅後,就會殺死獅群中的小獅子,然後和母獅子交配,延續自己基因的後代。


畫面解讀

說回這張照片,畫面非常簡潔,湖水、河馬,沒有無關元素分散注意力。主體的雄性河馬和幼崽佔了畫面的大部分,加上乾淨的背景,第一視覺衝擊力很強。


其次攝影師捕捉這個咬殺行為的瞬間非常到位,或者說從眾多照片中選取這張照片很到位,可以看到雄性河馬和小河馬位置沒有什麼重疊,也就是都交代了它們的體型對比,同時臉部表情也是一覽無餘。


雄河馬沒有特別誇張的動作或者表情,只是可以看到它的巨大體型,而小河馬就非常生動,四肢張開的掙扎,張大嘴巴的嘶吼和恐懼的眼神,尤其是小河馬口中的鮮血和四濺出來的血滴,讓我們可以瞭解到這個咬殺行為的嚴重性。估計這個小河馬是凶多吉少。後面的無論是不是母河馬,但都救不了小傢伙。


這張照片也是揭示了動物世界的殘酷行為和情感,雖然看似非常殘忍,但其實這就是野生動物世界的優勝劣汰,強大的雄性要延續自己優秀的基因,母河馬缺乏經驗的撫養幼崽就會導致幼崽死亡。所有地球上的生命,都不容易啊!


技術參數

拍攝器材:Nikon D750 + 400mm f2.8鏡頭

拍攝參數:F6.3,1/2000秒,ISO 640 (-0.7 e/v)


歡迎關注野去自然旅行資訊公眾號(yetravel2014),或登錄野去官網(www.yetravel.com)獲取更多自然內容和旅行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