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想见你》海报

1

台湾电视剧近年佳作频出,大有复兴之势。

这个被疫情阴霾笼罩的初春,台湾电视剧《想见你》突然大火,成为无数封闭在家的年轻人的精神安慰。

《想见你》目前在豆瓣网有37万人标记,评分稳定在9.2的高位。很多人评论,这是一部在质量上能超越韩剧的台湾电视剧,“韩剧”在这个语境里,是亚洲电视剧顶尖创作水准的代名词。

伴随剧集一起火的,还有青春阳光的宝藏男孩许光汉,以及台湾滚石资深音乐人伍佰和他的《Last Dance》。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伍佰:我怎么突然又红了?

台剧再次崛起其实早有征兆,2019年《我们与恶的距离》因关注现实话题,刷新了观众们对过往台剧矫情、粗制滥造的印象,两岸爆红;《俗女养成记》也因关注女性的新视角,成为本土题材精品化代表,受到追捧。

《想见你》则是在过往台湾电视剧传统领域,也是日渐陷入发展桎梏的爱情偶像剧中发掘新生机。

这部电视剧在青春校园爱情的框架下,融入穿越、悬疑、犯罪等元素,特别是整部剧依靠碎片叙事形成的“莫比乌斯环”结构,让普通电视观众们耳目一新。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网友绘制的《想见你》故事线

其实整部电视剧远谈不上完美,属于优缺点特别明显的作品,制作层面的电视剧味也很浓郁。

这种缺陷在前两集尤其突出,一如既往充满浮夸造作,缺乏足够铺垫的泛滥煽情。如果不是有人鼎力推荐,按照我过往观剧习惯,以及对台剧的刻板印象,估计看不过10分钟就会果断放弃。

但皱着眉头熬过前两集后,特别是女主角穿越时空,遇见了与前男友长相一模一样的人,整部剧好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一对情侣,以截然不同的身份与状态,在三个时空展开故事,彼此影响。整个剧低沉的基调也随之向轻松幽默转,并伴随着强烈的悬疑感,一下就让人进入了故事,且渐入佳境。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随着故事的推进,尽管剧集后期又开始慢慢转入忧伤,但经历了数集的细致铺垫开始发挥作用,台剧过往在煽情上的功力渐显,催泪指数也开始飙升。但整部剧的气氛又是哀而不伤的,因为融合不同类型,所以也能够让故事在不同的情绪间自在转换。

谜题逐渐揭开后,并没有大的逻辑瑕疵,在爱情剧的框架里总算能“自圆其说”。

演员的表演还是一如既往台剧水准,情绪到位但台词和状态都嫌浮夸。但好在情节紧凑,并没太让观众分心评价演技,大家几乎都是追着谜题被整部剧浓重的情感所带动。其实仔细想想,过往台剧里的浮夸到搞笑的问题,锅主要还是应该导演和编剧背,当时整个台剧就是那种中二又夸张的风格,演员只能照着要求去演。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当年的偶像剧《终极一班》现在可以当喜剧看

所以整部剧取胜的利器其实就是剧本,因为剧本的叙事结构,整个故事有新颖创意,又能发挥台剧情感细腻的特点,贴合台湾社会风情,亦不乏90年代的怀旧风情。爱情架构中有经典(当然也是俗套)的“三角”结构,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角恋”。除了很有新意的探讨了灵魂与肉身的区别,又巧妙地利用“灵魂穿越”的元素呈现出了交错迷离的叙事,更加上类型混搭所表现出的丰富娱乐性,等于是在电影级别的文本基础上,搭建了一部电视剧。从剧本角度而言,算得上降维打击。

而这种经典类型混合基础上产生的题材创新,原本是韩剧最擅长的。现如今,台剧也学会了,且耍得有模有样。

2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新白娘子传奇》,曾是一代人的记忆

台湾电视剧在沉默的十年之前,也曾经历过漫长的黄金时代,深刻地影响过两岸三地几代人,辐射整个华语文化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如90年代的香港电影。

早年经久不衰的琼瑶剧,《还珠格格》与《情深深雨蒙蒙》直到今天还是收视率超高的暑期复播剧。

《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楚留香》、《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见证了台湾的大剧时代,部部都是万人空巷的国民剧。《戏说乾隆》作为合拍剧,甚至能进故宫实地取景。同时代也不乏《追妻三人行》、《家有仙妻》这样的时装喜剧。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戏说乾隆》曾经引起万人空巷

2000年,翻拍自日漫的《流星花园》开启了台湾的偶像剧时代,四个美少年一朝爆红,“F4”成为当时所有少女的梦中情人,火遍华人圈,甚至日韩欧美都有众多粉丝。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台湾偶像剧的始祖——《流行花园》

随后便进入了台湾偶像剧的大爆发期,《薰衣草》、《王子变青蛙》、《放羊的星星》、《MVP情人》、《海豚湾恋人》、《天国的嫁衣》、《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几经迭代,不断刷新收视纪录。

但台湾偶像剧也开始渐渐走入了疲乏期。创作日渐保守,类型化的刻板人物,千篇一律的烂俗桥段,浮夸的煽情和搞笑,以及相对固定的演员阵容,都渐渐让观众陷入厌倦——大家受够了没完没了的“霸道总裁”、“灰姑娘”和“恶毒心机女”的纠缠。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蔡康永吐槽台湾电视剧的烂俗套路

台剧放弃了走向“高级”的努力,而是把市场放在了台湾的居家主妇,放弃复杂的人物与剧情设定,以尽量极端的角色、简单的冲突和狗血的元素来强化刺激。

与此同时,韩国与日本的爱情剧都开始进化升级,向更丰富的题材转型,抢走大批台剧的观众。

同时,随着两岸经济地位的倒转,大陆依托高速发展以及广大市场,影视制作产生了强烈的虹吸现象。大量优秀的台湾制作人员及演员北上,固守台湾的制作人只能收缩格局,压低成本,勉强求存。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甄嬛传》曾经是台湾的黄金档剧皇

大陆几乎垄断了所有古装剧以及大制作剧的制作,而港台剧则开始突出本土化,以类型片差异化自保,吸引本地观众。

曾经港台电视剧垄断大陆荧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制作精良的大陆剧开始率先“收复宝岛”,《甄嬛传》、《步步惊心》、《延禧攻略》在台湾黄金八点档热播,创下惊人收视纪录,更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一如当年《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之于大陆。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在华语文化的正面“战场”上,台剧完全不具备与大陆竞争的资本。而在传统的爱情剧类型中,又逊色于日韩。

偶尔会有灵光一现的好剧,比如蔡岳勋力挽狂澜,翻拍了日剧的《白色巨塔》,又制作了捧红赵又廷的《痞子英雄》,虽然收视称霸,拿奖到手软,但也未成风气。

仅2000多万人口的台湾,拥有100多家电视机构,生存竞争惨烈如修罗场,制作经费与资源投入相当有限,甚至捉襟见肘。而电视剧制作水准的下降,又进一步导致了收视率降低,剧卖不上价格,制作经费进一步压缩的恶性循环。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曾在台湾热播的《步步惊心》

2011年的《我可能不会爱你》几乎成为台湾偶像剧的绝唱,此后,大陆荧幕上再难见新制作的台湾剧的踪影。

整个台湾电视台进入了沉寂期。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我可能不会爱你》成为旧世代台湾偶像剧的绝唱

3

沉寂之下,台湾的影视人逐渐淡出了普通大陆观众的视野。

但他们的自救,并未停止。

台剧也就是在蛰伏期,开始了蜕变。

2014年,面对台湾影视行业青黄不接现状,身为传统老三台的台视,邀请导演王小棣牵头,聚合一众专业人士,实施了包含演员培养和作品摄制的系列训练计划——Q Place计划,并推出了“植剧场”系列。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张钧甯到《荼蘼》剧组探班王小棣和杨丞琳

如今大红的许光汉,正是Q Place培训班的学员,《想见你》另一位演员颜毓麟、《我们与恶的距离》里李大芝的扮演者陈妤,也都是训练班成员。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恋爱沙尘暴》的许光汉与陈妤

“植剧场”则从一开始就强调剧本与类型的重要性,通过优秀编剧做孵化,确定了“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原著改编”四个主题,更邀请杨丞琳、蓝正龙、张书豪等知名度较高的演员为新人搭台,以“老带新”的方式推新人,也逐渐探索电视剧拍摄的广度和深度。

2016年植剧场陆续在台视推出8部作品,市场反响热烈,更横扫金钟奖。《恋爱沙尘暴》、《荼蘼》、《花甲男孩转大人》等剧集,在大陆虽然算不上火爆,但评价都很好,也吸引了一批观众。

但是,烧了2亿新台币的“植剧场”,在过了开头猛势之后,也变得难以维系,直到得到Netflix的救援。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是的,除了自强,台湾电视剧的升级还得到了外部的帮助,那就是来自海外,特别是美国影视巨头们——HBO、Netflix、FOX等的投资。

植剧场培养了一批优质新人演员,又把一批有才华的导演、编剧推到前台,他们共同成为台剧复兴的中坚力量与坚实基础。

海外的影视巨头则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及更加丰富的制作管理经验。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阵容豪华的《罪梦者》

从2015年开始,HBO、Netflix、FOX开始积极拓展亚洲业务,受众广泛的华语剧市场成为重要阵地。台湾、香港因为相对开放的文化环境,再次成为文化中转站与桥头堡。既能面向大中华市场,投资与创作环境又相对宽松,且制作成本也远比欧美甚至大陆要低,这成为了台剧发展的契机。

同时期,香港也出现了《东方华尔街》这样的新港剧,但从规模与声势上,还是台湾电视剧发展得更快,成效更显著。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FOX在香港投拍的《东方华尔街》

2016年,台湾公视与HBO首次合作,推出HBO第一部全中文剧——《通灵少女》,一开播就打破了《痞子英雄》保持了7年的收视纪录。

2019年 Netflix推出了《罪梦者》、《极道千金》、《惊悚剧场》,HBO与台湾公视制作了《我们与恶的距离》, FOX则与三凤推出了《想见你》。


整个2019年,HBO、Netflix、FOX在台湾的计划剧将近20部,加上韩国LINE TV剧,总共20多部外资剧,而台剧年产量不过40-50部,外资剧占了将近一半,台湾电视剧市场被外来资金激活了。

当然,即便有内部的努力,外部的机遇,台湾电视剧也正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之中,还远未到脱胎换骨、一日千里的程度。之所以在两岸三地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还是在大陆电视剧创作体制束缚之下,找准了发力的关节,通过类型化、差异化的叙事,对题材的开发,另辟蹊径、错位竞争。

并通过较好的成本控制,以及相对精良的制作水准,吸引观众。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比如同样由许光汉参演的《罪梦者》,融合了“奇幻”“悬疑”“黑帮” “越狱”各种元素;《我们与恶的距离》关注社会现实,以无差别杀人案,拷问媒体和司法伦理,都是对岸再有钱也不能碰的题材;《想见你》如此前所说,依然是在爱情剧的框架里,融合了多类型的商业元素,甚至悬疑成为维系整部剧最大吸引力的要素。

即便有FOX投资,制作预算比其它台剧充裕得多的《想见你》,每集成本最高不超35万,整个剧组团队仅60来人,与大陆动辄几百人团队,剧集成本几百万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没有大场面,也没有精致特效,没有昂贵的服化道和大咖位明星,台剧最后所能依靠的,就是故事、类型所激发出来的新鲜感,就是人无我有的独特性。

4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看到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繁荣后,大陆电视剧的创作空间日渐逼仄。大量题材成为禁区,创作者拥挤在古装、奇幻类型里。

看《想见你》的一大乐趣,就是对比引进版与台湾版的差异,看看剪刀们剪走了哪些内容,接吻没了,怕不卫生;LGBT没了,一如既往;“生理期”台词也剪了,懒得去猜他们的脑洞;跳楼剪了,怕起不好示范……总有人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还觉得是为了别人好。

这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坑,修修补补尚且有救。更多忌讳,书面的,约定俗成的,突然想到的,事后追究的,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这个画面在引进版中似乎也消失了

商业模式也是双刃剑,高投入模式下,独特的论集结算方式,注水与拉长剧集成为普遍行业操作,大量闪回镜头、无意义的空洞对话与机械的正反打特写充斥其间,动辄是大几十集甚至上百集的体量,剧情推进缓慢且拖沓,与美剧、日剧、新台剧普遍十几集的节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即便是2019年大热,堪称制作良心的剧皇《长安十二时辰》,亦不能免俗。

抗日神剧早已势微,谍战剧也被警告慎拍,唐朝的仕女穿上了高领衣,群众们的道德洁癖一如既往,任何主演的失德或失言,都可以反复摧毁一部高投资大制作,风险无处不在。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精英律师》以极其不专业的法律戏饱受诟病

相对安全的时装剧,绕开了刑侦,绕开了政治,也绕开了社会矛盾,只能陷入一种“伪现实”的假嗨中。反正是编剧们关门写作,两耳不闻窗外事,职场剧缺乏基本常识便成为意料之中。既没有基本行业调研,又毫无生活常识,披着专业外衣,本质上却是复制早年台湾偶像剧失败的那一套,只能拿男男女女的矛盾大做文章。

《都挺好》、《小欢喜》算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但格局却眼可见得越来越小,聚焦在城市中产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探讨一些安全无害的教育或养老话题。

题材稍有突破,偶尔来一部反腐题材的《人民的名义》,看见剧里出现几个腐败大官,观众就都敲锣打鼓,忙不迭送上高分,跟过年一样。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曾经是年度热剧

电视剧也都心善,见不得世上有穷人。于是一夜间,电视里都是中产家庭,行业精英,说着不着调的话,做着不靠谱的事,让人无比怀念胡同里的张大民和单元楼里的老干部傅明一家。

这些年,是属于互联网的时代。大陆的电视剧同样依托于互联网资本,聚集了大量行业精英,不计成本地投入,出品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比如曾惊艳亮相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等,也通过主打悬疑类型,在制作水准、复杂叙事及节奏把握上突飞猛进,极大扩展了大陆电视剧的创作尺度,获得追捧。

青春、悬疑、古装依然是网剧最重要的三种类型,但近年来对涉及犯罪的悬疑题材,审查上更见严苛,早期的爆发式的发展,如今难以维系。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白夜追凶》是大陆高质量网剧的代表,也让演员潘粤明翻红

流量主导之下,资金最后还是归集到更加安全的创作领域,古装奇幻题材依然占据着最主要的市场,CP成为屡试不爽的法宝,IP和流量依然是最重要的元素,至于剧本,编剧遍地都是,价格便宜量又足,用谁不是用?

从美国经验看也好,从台剧最近的爆发看也好,编剧对于电视剧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迟迟意识不到这一点,或者即便意识到了也完全顾及不上的大陆电视剧制作,在穷尽高资金、大明星的种种能量之后,才会有重新从叙事、从类型里发掘生机的动力。

至于现在,似乎还是有肉吃的时候,这样的升级并没那么急迫。

但寒冬也许转眼就来,电影似乎走得要更快一点。


《想见你》火爆,台湾电视剧的复兴与突围

目前而言,几部热门台剧的爆发并不见得就真佐证了台剧“复兴”,台湾可以涉足制作的题材,受投资限制也很有限,大陆与台湾在影视制作上的悬殊差异,并没发生本质改变。

如今可以完全当恶搞喜剧片看的《终极一班》,也是台剧历史上的一抹风景

但一切变化都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的,台湾经验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大陆的电视剧创作,然而面对市场旺盛的创作热情,不断向更高级创作靠近的心气,精益求精的态度,应该是共通的。

创作也需要更多宽容和开放,被严格管理的文化创作是很难充满活力的。大家所面对的障碍,虽在短时间里难以改变,但至少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是需要被改变的。否则,靠着如履薄冰的心态,文化如何创新,如何“走出去”,又怎么当引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