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快到期末了,逃逃开始把他这学期在学校写的作业,做的练习,或者涂涂画画的材料都陆续带回家。他们很多作业都在课堂完成,像逃逃这种大大咧咧的男孩子平时不怎么收拾,到了学期末积了好大一堆,得分批装回来。不过也好,每次期末和他一起收拾整理从书包里倒腾出来的东西,一边聊这些作业、练习背后的故事时,也蛮有意思。

昨天下午陪他收拾时,就发现了一张很特别的纸,先上图给大家瞧瞧: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我问这是什么啊?逃逃说是GT课的作业,他们做FFOE练习的时候画的,用一个圆圈,画出尽可能多的可能性,然后噼里啪啦给我讲了很多课堂上老师带着他们做FFOE练习、锻炼创造性思维的场景。我听了两眼放光,对啊,这么有趣有用的话题我居然一直没和大家聊过呢,晚上赶紧打开电脑码字补起。

首先解释一下刚才提到的两个英文缩写:

GT——咱们的老读者应该比较熟悉,它是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成“天才计划”,这是美国公立学校系统里的一个分层教育项目。通过测试,把一些智力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孩子选拔出来(比例大概是5%左右),额外开点“小灶”,补充或者拔高一些课内关注得相对比较少、比较浅的内容,算是“因材施教”的一个体现。教学的具体细节内容各州不太一样,但目标和重点是共通的,培养孩子的Creative and Critical Thinking,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逃逃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待在这个项目里,所以每周有固定的GT课。

FFOE——这是GT课常做的一项创造性思维练习,这是个新名词,也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重点,究竟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就来和大家详细掰一掰。

FFOE是 Fluency流畅度、Flexibility灵活度、Originality原创度、Elaboration拓展度这四个单词的缩写,它是在上世纪60年代,被美国教育界称为“创造力之父”的保罗托兰斯提出的一个框架。保罗认为人的创造力并不是那么飘渺抽象的东西,是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量化,同时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练习提高的。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 Fluency(流畅度):能提出数量尽量多的想法的能力,比如上面逃逃那张全是圆圈圈的练习中,能想出越多的点子,有越多不同的画法,说明思维流畅度的能力越好;
  • Flexibility(灵活度):能多角度看问题、尽可能地提出不同类型想法的能力。同样是上面那张图,里面有人脸、轮子、球类、匹萨饼,它们是不同类型的事物,能想到的种类越多,说明灵活度的能力越好;
  • Originality(原创度):能提出独特的、和别人不一样想法的能力。比如从一个圆圈圈能想到脸、球、轮子、井盖这些蛮普遍,能想到盛开的向日葵还算比较特别。
  • Elaboration(拓展度):能对一个想法进行丰满处理,做细节补充、扩展。比如逃逃在图中画的向日葵,他加了些细节,如果再细致一点,就是完整的一株植物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检验想法是否能“落地”的关键,有些孩子有想法,但表达不出来,或者画不出来,或者讲不清楚,没法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这也是需要提高的。好想法,只有在一步一步的拓展补充中,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

有了FFOE这4个维度,老师就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针对每个维度的问题,让孩子在课堂上做相应的练习,同时,从孩子的练习过程中也能看出他哪方面比较薄弱,是根本没点子,还是没有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想,是想法没有自己的独创性,还是有了想法但不知道怎么落地……这样老师才知道怎么具体帮助孩子逐步提高。逃逃GT班上的老师,就是经常使用这个方法来引导孩子做创造性思维练习。

这里我来列一下GT课堂上老师常用来引导孩子的问题,各位爸爸妈妈也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借用类似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Fluency流畅度

小练习:

列出你一分钟以内能完成的事情;

你能想到的所有和“可爱的”意思类似的词语;

列出和秋天相关的事物;

列出你能想到的热的东西(或者是冷的、酸的、硬的、软的、白的、黑的、尖的、可以吃的……);

下午放学回家做完作业、练完琴后就没时间了,想想有哪些能挤出时间玩儿的方法;

根据一副比较抽象的图,想它可能有的含义,比如下图本来是个垃圾桶的标志,但也可以给它赋予别的含义,比如用来表示“记忆清理处”、“梦想放弃点”,或者是新款ATM机(钱自动飘到手里)……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逃逃的GT老师之前还推荐家长们平时在家里和孩子多玩一些用有抽象图案的骰子、卡片来编故事的游戏,孩子每次讲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想象,激发出数量更多的点子。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关键点:

做Fluency流畅度的练习时注意鼓励孩子多出主意,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孩子有个数量上的约定,比较简单的把目标定为10个,困难些的可以为5个或3个。

Flexibility(灵活度)

小练习:

训练灵活度最常用的一个练习是去想一样东西的其他用途,比如:

纸巾除了能擦鼻子擦脸还能用来做什么?

雨伞除了用来挡雨还有什么别的用途?

梳子除了梳头还能做什么用?

各种各样的物品都可以拿来做这样的练习,一张桌子,一个盘子,一双筷子……或者反过来:

假如你手头上没有笔(铅笔、钢笔、圆珠笔、蜡笔…)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写字?

假如橡皮擦没有被发明出来,我们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

或者给常见的物品“添砖加瓦”,让它变成另外一样东西,比如把掰开的奥利奥饼干做成地球仪: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用五颗M&M豆做成调色板: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关键点:

灵活度训练主要侧重于想出不同的种类,比如雨伞除了挡雨还能干什么呢?孩子可能会说可以挡太阳,挡风沙,挡冰雹,这些都是在同一种类型和用途上的延展,鼓励孩子思考更多不同类型,比如雨伞还能当拐杖,当攻击武器(长矛),当防御武器(盾牌),当挂钩,当装饰品,袋子不够用时还可以用来装东西,可以当扁担挑东西,大楼失火往窗外跳时还可以当降落伞……

总之,就是跳出现有的用途框框,往更大的范围去想。

小练习:

原创度练习是和前面两项结合在一起的,每次做完练习后老师会在班上所有孩子的答案中间做一个横向的比较评选,和别人的答案相似度最小的点子会获得“最高原创度”评分。

比如逃逃说他们用圆圈圈做练习时,他画的那个“阴阳八卦”就是班上唯一的,没有雷同。显然在美国课堂的环境中,这算一个蛮新鲜异类的事物,很多孩子可能从来都没见过,而逃逃几乎每年暑假都会回中国,对这个标志印象深刻也是很自然的。

他说另一位同学就着圆圈画了一只puffer fish(这种鱼在受到惊吓威胁时会立刻把自己鼓成一个球),也获得了“最高原创度“称号。这位同学平时酷爱看各种各样的科普书,所以原创度更多比拼的是一个人的知识够不够丰富,见识够不够广阔。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爸爸妈妈和孩子在家里做类似练习时,也可以这样比一比,先分头各自想自己的点子,最后看看谁的最特别,最出乎意料。

关键点:

原创度在于积累丰富的知识、见识和视野。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作者、“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曾说,“真正的创造力是在丰富知识基础上的灵活思维,肚子里没货,创意也只是胡思乱想。创造力是知识峰顶的一抹白雪,晶亮靠白雪,高度靠山峰。”

Elaboration(拓展度)

小练习:

扩展度练习主要是训练孩子在已有框架下做细节的添加和改进。所以,你可以把大方向的点子抛给孩子,让他在这个基础上扩展,比如:

设计一款可以帮你整理房间的机器,讲一讲这台机器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工作的,把它画下来,并且给你的发明取一个名字;

为一位家庭成员设计一款t恤,和大家分享为什么你会选这位家庭成员,设计的理念是什么,请把你的设计画下来并给它取一个名字;

或者,做一项叫做“Finish the drawing”(完成这幅图)的练习,前面逃逃的那个圆圈圈练习更强调想出很多很多种方案,而Finish the drawing强调的是完成一个有细节的、完整的方案,比如在这些眼睛和獠牙的基础上设计一款怪兽: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有关“Finish the drawing”练习我曾经在以前的一篇文章《看起来是一份画画作业,美国老师却说它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里和大家分享过,也整理出一些练习的模版,有需要的同学在咱们公号对话框(就是平时推送文章的地方)发送“画画”两字就能提取下载。

关键点:

扩展度强调的是细节性,听孩子描述,或观看他的创作时,爸爸妈妈注意多问下为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画的这块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孩子思考更多、更深入的细节。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FFOE框架对美国教育界影响很大,自提出后的50多年以来,但凡言及创造性思维培养,必提到FFOE,可以说奠定了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基础,因为它让“创造力能教、能练”这件事成为现实。

这些方法并不困难,爸爸妈妈平时在家就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起来,比如就从一个圆圈圈,或两个圆圈圈的流畅度和灵活度练习开始,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不同种类的可能性。抛砖引玉一下,基于两个圆圈圈的练习,可以有: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孩子的沟通交谈中,也可以见缝插针地开拓他的思路。记得有次我们家吃西瓜,我发起了讨论无籽西瓜的籽是怎么被“取”出来的话题,大家提出了很多方案,连什么超声波击碎、微创手术、外星人在第4维空间里取出等等的方法都想到了,最后评选出“最高原创度”的方案是这样,西瓜本没有籽,有籽的西瓜是专门把籽放进去的~虽然挺无厘头,但的确也激发了孩子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未来的竞争势必很激烈,可以预见的是,当人工智能包揽了很多记忆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工作之后,创造力很有可能是人类最后的一道防线。所以,从现在开始,从日常生活开始,多多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吧。

爱因斯坦说,创造力是会传染的,当你经常有意识地去打开自己的思路,这种习惯也会“传染”给孩子。

美国天才班50年经验告诉你:创造力可以练!仅需4个小练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