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與閱讀

雖然一直在讀書,也一直在教書,但真正與閱讀推廣結緣,還是開始於鄉村小學支教。

2015年8月—2018年7月,我於廣東省潮州市一所鄉村小學支教三年。支教學校對支教老師是抱有一定心理預期的,即支教老師來到學校會給學校帶來一些不同的東西。到謝渡小學第一天,校長帶我們去看下圖書室。雖然圖書室裡有幾千冊書,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圖書少之又少,多數是醫藥飲食、工業交通、農業養殖和婦幼保健類圖書,謝渡小學歷史上也還沒有開放過圖書室。

到學校後,我主動要求分管圖書室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一小部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圖書挑出來,並以此為基礎重新佈置圖書室,利用現有條件在新學期先把閱讀課上起來。

圖書室建設

2015年9月1日,通過社交媒體正式開始募集圖書。9月7日,第一批募集來的新書進駐學校圖書室。

9月9日,學生第一次走進圖書室閱讀。聽說要上閱讀課、有圖畫書看,學生都迫不及待。一進圖書室,很多學生直奔《故事大王》。男生對動物感興趣,喜歡聚在一起看恐龍。學生認真讀書,我則專心拍照。第一次進圖書室,對學生來說,更多的是新奇。很多拿了一堆書,但只是翻一翻,一是拿得太多,二是適合孩子讀的書還是太少。圖書室有兩個新書架,專門用來擺放愛心人士捐贈的圖書,學生特別喜歡那些書。


支教與閱讀

為了不動用愛心捐款購買書架,我決定把舊書架(實驗器材櫃)充分利用起來。有一天晚上,我熬夜花了四個多小時整理圖書室,把那些醫藥飲食、工業交通、農業養殖和婦幼保健類圖書放在最底層的格子裡,把書架擦了三遍,再把選出來的圖書整理之後上架。這樣基本上可以暫時滿足需求,也就能騰出近千元錢去買新的圖書。

從2015年9月到2016年7月,我們共募集六千餘冊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各類新書。對於一個只有三百多學生的鄉村小學來說,這六千餘冊新書,既滿足了國家對於基礎教育小學圖書保有數量的要求,也基本覆蓋了小學閱讀的方方面面。我們募集了超過一百本各類兒童百科全書,這是非常耗資的一類圖書,但我們覺得這類基礎圖書非常有必要。此外,我們還給學校教師配備了一定數量的教育學、心理學、文史哲和傳記類的圖書,希望可以帶動當地教師的閱讀,提升當地教師的文化素養。

後來,我們募集到兩萬餘元,對學校圖書室進行了重新裝飾,新建一個月亮門,從而把圖書室劃分為兩個功能區:一個是借閱區,主要用來每天放學後各班借閱圖書;另一個是閱覽區,擺放大量兒童繪本和兒童百科全書,同時還有特別受歡迎的圖書副本,主要供放學後各班同學來圖書室閱讀。圖書室經過功能分區後,放學後來圖書室的同學,就能有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進行閱讀。

信息和情感輸入:閱讀及相關活動

信息時代,信息和情感輸入途徑很多,但閱讀及相關活動,仍然是特別值得提倡的方式。

到支教學校之初,我們邊募集圖書邊利用現有條件開展閱讀推廣。首先與學校溝通,全校正式開設閱讀課,三至六年級每週每班一節閱讀課,每週每班一節下午放學後的閱讀時間,閱讀課由語文老師負責,閱讀時間最初由學生圖書管理員負責。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學校決定把適合一、二年級學生閱讀的圖書挑選出來,擺放到一、二年級教室供學生取閱。

網上統一購買圖書借閱證,三至六年級各班下午閱讀,學生可以來圖書室閱讀,也可以來圖書室借書。放學後的借閱時間,學校每天會安排老師輪流負責,具體借閱登記則由學生圖書管理員負責。因為學校圖書室規模不算大,所以我一直不主張借閱管理信息化,學生通過紙質借書證借書,會有一種特別的儀式感,而且等學生小學畢業後,可以保存自己的借書證,很多年之後回看小學時光,還可以知道當年自己讀過哪些書。


支教與閱讀

對謝渡小學師生來說,閱讀是一件新鮮的事情。因此我們邊開展閱讀推廣,邊對全校師生做關於閱讀的公開講座,普及閱讀相關知識。與學校溝通後,我們開展了一系列閱讀活動,如語文課寫作讀後感、全校詩歌朗誦比賽、全校作文大賽、全校書法大賽、全校閱讀競賽和籌建謝渡小學廣播站等。以謝渡小學廣播站為例,選拔出學生廣播員之後,我們會對廣播員進行分組,並由支教老師來負責指導。廣播站選編組每週需要到圖書室挑選合適的圖書素材供播音組使用,播音組在廣播過程中會向全校師生推介相關圖書,廣播推介與教師推薦一樣,對學生閱讀影響很大。

作為語文課任課教師,以圖書室為中心,我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藉助天文學專家來學校做天文學講座的機會,引導學生走進圖書室查閱相關天文資料。通過開展班內講故事、讀童話和演童話活動,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接觸閱讀。

演童話是全班特別喜歡的活動。學生自由組合,通過閱讀選出一本童話,然後組內進行分工,有人負責旁白,有人負責製作道具,有人負責設計臺詞和動作,然後課下反覆排練,最後在課上進行表演,很好地鍛鍊了學生自我展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學生表演後,我們會找學生觀眾做點評,並分別由學生觀眾給出綜合評分,整理後計入學生個人綜合積分。班裡實施綜合積分制,在綜合積分制裡,所有考試成績被排除在外,並不是我們不重視成績,而是向學生表明:我們絕不會用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我們能做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讓喜歡讀書的孩子可以盡情地閱讀,對那些不喜歡讀書的孩子,我們也希望給他提供一個平臺,讓他有機會去展示自己的天分。


支教與閱讀

藉助全校家長會機會,與學校溝通將家長會主會場設在圖書室,增加家長對圖書室的直觀瞭解和認識。學校的閱讀推廣活動,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家長對閱讀推廣活動的認可,也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學生課後閱讀。圖書室藏書比較豐富,不僅涵蓋了小學各階段,我們還專門募集了一些適合中學生借閱的圖書,比如中外世界名著系列、哲學歷史地理系列、紅色革命小說系列、家庭和學校教育系列等。後來,村裡在汕頭讀書的中學生,會讓在村裡讀小學的弟弟妹妹幫他們借閱圖書,也有一些家長來借閱中國文學名著和紅色革命小說系列,這也是我們社區影響計劃的一部分。

2018年9月—2019年7月,經中國人民大學掛職蘭坪縣副縣長宋彪教授的引薦,我以社會支教者的身份於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一所山村小學支教。那個小山村只有幾十戶人家,因為交通不便,加上好多家長外出打工,平時沒有人接送孩子上下學,所以學校124名師生都住校,實行大周工作制,即連續上十天課,再集中放三天半的假。學校坐落在山腳下,我們師生的生活幾乎全部集中在狹小的校園裡,說實話校園生活真的很枯燥。到學校後不久,我著手籌建圖書室,在愛心朋友的熱心支持下,我們募集到七千餘冊各類圖書,我們把其中的五千冊轉捐給更需要書的鄉中心完小,留下兩千餘冊用來創建學校圖書室。跟學校研究決定,每個班每天至少上一節閱讀課,由語文和數學老師輪流負責。當在班裡跟孩子們說去上閱讀課的時候,孩子們會一起說:“謝謝老師!”對於孩子們來說,圖書室就像一個童話中的樂園,在非常固定和枯燥的校園生活中,圖書室的書就是孩子們最好的陪伴。說完謝謝後,孩子們會一起去洗手,然後在圖書室門前排好隊,等著閱讀課的開始。


支教與閱讀

2019年9月,我以珠海赴蘭坪支教老師的身份支教於縣城一所民族中學,服務期限為兩年。來到學校後,我首先開始籌建班級圖書角,在班裡開展閱讀推廣。學校是一所完全中學,分初中部和高中部,我所任教的高中部,學生幾乎都來自山村,在山村學校就讀時,幾乎都沒有真正接觸過閱讀。跟宋彪教授商討後,我們決定於中學建立遠山圖書會,宋彪教授特別強調閱讀和學習對學生改變自身命運和建設山鄉的重要意義。所以在確定讀書會內涵時,我寫道:於大山裡的孩子而言,書籍就像童話裡的樂園,有山外面大千世界的多姿,也有山裡面少數民族的多彩。對大山裡的孩子來說,書籍又像遠處一座座山,閱讀猶如攀登的過程,翻山越嶺努力堅持,為那人生視野的開闊,為那自我命運的改變,為那山鄉幸福的再造。

關於籌建圖書室和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特別需要強調和注意的事項如下:

首先,現有很多鄉村中小學,圖書保有量並不低,但圖書質量亟待提高,真正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數量有限。建議籌建小學圖書室時,可適當參考一些閱讀推廣組織所開列的中小學圖書室購書書單,以使圖書室藏書達到合理全面的覆蓋。

其次,我們堅持的原則是學生全面參與圖書室日常管理,讓學生成為圖書室的主人,圖書室整理,設有圖書整理員,每天分兩次整理圖書和清掃圖書室;圖書借閱,設有圖書管理員,負責每天各班的借閱登記。在儘可能的情況下,發動當地老師參與到圖書室建設和管理中,畢竟支教老師都是過客,當地老師才是學校真正的主人,當地老師和學生的參與,有利於圖書室真正的有效利用和閱讀推廣活動的持續進行。

信息和情感輸出:日記

閱讀,即信息和情感的輸入,普遍比較被重視;信息和情感的輸出,卻常常被忽略。

在廣東支教三年,引導學生寫日記是工作中與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同等重要的事。引導學生寫日記之初,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隨著活動的深入,我逐漸發現寫作於學生更深層次的意義,即學生可以通過寫作不斷認識自己、挖掘自己、找到自己。引導學生寫日記,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間經過很多波折,我也用盡了各種手段,甚至我曾一度準備放棄,是學生的堅持給了我繼續的動力。


支教與閱讀


閱讀的是別人的故事,日記卻是寫自己的事。我和學生談道:“我們作為普通人,能像書中那些偉大的作家一樣,在年老的時候捧起自己參與的書,能留下幾頁自己童年歲月的痕跡,能在自己子孫後代面前吹噓,也不枉我們曾走過一遭。”

現節選一些學生日記如下:

2017年7月19日

一個多星期了,哲鑾一直都來我家,白天來,夜晚也來,而且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以前老師說過,有的同學很喜歡黏人,那時候我覺得,有人可以每天跟著我,是件幸福的事,但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是件多麼不好玩的事,因為這樣你就很沒有自由感了。

真希望哲鑾能夠認識到這一點。

從學生日記裡,我能夠感覺到:隨著慢慢長大,有些事情學生已漸漸明白。

2017年8月22日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心裡住進了一個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心裡漸漸忘了他。

有的時候,還以為世界沒有這個人,因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心裡住進了另外一個人。

每當看見他……

女孩子大了,漸漸有了情緒,這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7年9月13日

我爺爺生病了,有很多人來。他們常常晚上來,晚上當然也是我最無聊的時候。我走進房間,吹著風扇,看見拿著爸爸手機的哥哥,我想玩但哥哥不讓我玩,我只好一邊躺著,一邊聽著大人們講話,還有哥哥玩手機的聲音,我感到非常無聊。真希望爺爺早點好。

日記雖短,情緒卻深。

2017年9月17日

媽媽爸爸要去給別人做大廚,要忙到晚上才回家。

我今天要打掃房間和客廳,這是媽媽給我的任務。

首先我把地上鞋子擺整齊,把地上紙片撿起來,放在垃圾桶裡,然後用掃把把地板掃了一遍又一遍。接著端來一盆水,我把抹布放在盆裡弄溼再扭幹,擦桌子椅子,桌子擦得像抹過油漆一樣。

這時我感到有點累,真的不想幹了。可我想起老師說的話,父母整天早起晚歸,每天拼死拼活的,應該幫父母減輕負擔。

經過這次勞動,我感到做家務也不容易。

這次一方面是鍛鍊自己,一方面是減輕媽媽負擔。

通過日記,能夠感受到孩子們在慢慢長大。

2017年9月26日

上午天空萬里無雲,陽光充足,這正好符合我現在的心情。

為什麼呢?

因為我的日記被老師拿上去講了。我的心情有點小激動,又有點小驕傲。老師每講一遍,我就笑一會兒。

我的家庭積分是按照老師的想法寫的,因為有趣所以得了A+和一句批語“最近日記有進步”。回家路上,花兒好像在向我微笑,小草在向我點頭,樹葉在向我跳舞。

引導學生寫日記,老師的批改評語特別關鍵。通過批改日記,老師不僅可以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也可以通過日記批改,跟學生及時溝通,並有針對性地進行鼓勵,同時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和行文特點,這有利於學生表達的進一步深入和提升。在師生通過書面進行交流時,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書,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去體會自己去解決,這也是學生自我成長的一部分。

2017年10月4日

晚上大雨過後,一切都很平靜。

沒有炎熱,只有清爽;沒有大風,只有微風;沒有大人,只有小孩。

夜空中,再無往夜那爛漫閃閃發光的“鑽石”,人也是這樣,你不努力,世界上誰也發現不了你這顆“鑽石”;你努力了,也許有一天,夜空中那顆屬於你的“鑽石”會漸漸亮起來;如果你做得更好,有可能成為夜空中那顆最亮最美的“鑽石”。

語文課講劇本《半截蠟燭》時,我嘗試解讀學生日記中這句“沒有大人,只有小孩”,結合學生當下心境,當是指“沒有大人的批評、指責和干涉,只有孩子的簡單、自由和快樂”。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通過閱讀,可以瞭解別人的世界;通過寫作,可以挖掘自己的生活。寫作並不只是屬於少數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作家。


支教與閱讀

批閱學生日記和習作,參與學生課上課下生活,使我能見證學生成長的足跡,感受學生成長的煩惱和困惑,分享學生成長的喜悅和收穫,這是我人生最最愉快的工作。

作者付金龍系雲南遠山讀書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