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率逐渐提升,氢能产业迎来爆发期

主要观点

一、发电设备龙头,风电高增、核电复苏提振业绩,燃料电池未来可期

二、各国顶层政策推动氢能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国产化率逐渐提升,氢能产业迎来爆发期

三、自主研发产品,掌握关键技术,公司的燃料电池产品迈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四、中信证券给予公司目标价14元,高于现价44%

相关标的:东方电气

一、发电设备龙头,风电高增、核电复苏提振业绩,燃料电池未来可期

1、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商和电站工程承包商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各类发电设备(包括火电、核电、风电、水电、燃机设备)、现代制造服务业(电站服务、金融业)、工程与贸易、新兴成长业(电力控制、环保)。受发电设备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2014~2016年公司营收、业绩持续下滑;预计未来受益风电、核电、电站服务、金融服务业务高增长,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率逐渐提升,氢能产业迎来爆发期

2、公司发电设备业务营收持续下滑,毛利率持续改善

1)2018年公司发电设备业务(包括火电、核电、风电、水电、燃机业务)营收占比为68%,毛利占比为57%。贡献了公司主要的营收、业绩。2)2018年公司发电设备业务营收为210亿元,同减15%;毛利为40亿元,同减9%;2019年H1公司发电设备业务营收为112亿元,同减8%;毛利为23亿元,同增27%,2018年、2019年H1发电设备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8.6%、20.6%,较去年同期提升0.7pct、5.7pct;提升主要系火电、燃机业务毛利率提升所致。

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率逐渐提升,氢能产业迎来爆发期

二、各国顶层政策推动氢能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国产化率逐渐提升,氢能产业迎来爆发期

1、受益清洁能源发展趋势,各国顶层政策推动氢能发展

氢能因为其高效、清洁、安全的特点,被视作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占全球能源需求量的18%,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氢能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发达国家已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2019年3月15日,中国将氢能源首次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氢能产业迎来顶级催化,未来有望获更多政策倾斜。

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国产化率逐渐提升

GGII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共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3018辆,同比增长86.41%。国内自主技术燃料电池电堆厂家出货量开始增长,2019年自主技术电堆功率出货量占比58.2%,较2018年增长30.4%。2019年主要代表性的自主电堆生产商有上海神力、清能股份、新源动力、东方氢能、武汉众宇等。东方氢能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自主研发型企业,产品的高国产化率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未来有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率逐渐提升,氢能产业迎来爆发期

3、氢能有望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产业迎来爆发期

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互补,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互补,未来有望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固定式发电装置2万台套/年,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50万台套/年。根据产业发展目标,氢燃料电池市场将迎来爆发增长。

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率逐渐提升,氢能产业迎来爆发期

三、自主研发产品,掌握关键技术,公司的燃料电池产品迈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1、聚焦产品自主研发,已掌握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设计与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东方电气自2010年起启动氢燃料电池技术开发,2012年基本形成氢燃料电池产品系列,并于2015年开始氢燃料电池产品的市场推广与应用,2017年实现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发电模块、系统集成及电堆技术的产业化。公司目前已掌握全套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包括膜电极、燃料电池堆、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总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以及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是国内燃料电池行业中为数不多的自主研发型企业。

2、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开始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1)自主设计开发的VM20、VM45型燃料电池动力引擎,满足20kW-45kW功率输出;(2)开发出第三代20kW-50kW燃料电池工程电堆,可满足交通、能源和特种电源应用需求;(3)完成第三代车用膜电极的技术定型,最高性能可达1.6W/cm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首批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氢燃料电池客车运营状况良好,平均百公里氢耗3.4kg,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9年4月,东方电气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具备年产1000套的生产能力,公司燃料电池产品迈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四、中信证券给予公司目标价14元,高于现价44%

公司燃料电池业务加速推进,风电、核电业务向好,电站服务与海外业务空间巨大,股权激励激发活力,增长动能加速切换。维持2019-2021年净利润预测14.64/17.30/20.05亿元,对应EPS预测为0.47/0.56/0.65元,给予公司2020年A股合理估值25x PE,对应目标价14元,维持“买入”评级。

燃料电池汽车国产化率逐渐提升,氢能产业迎来爆发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