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貪和珅是怎樣煉成的:乾隆帝的偏袒還是和珅的本性使然?

和珅,這個大清國乾隆王朝最大的貪官,所保持的兩項世界性紀錄至今無人能破:一是權勢之大的紀錄無人能破,直至和珅獲罪,乾隆對其重要的封官就達 47 次,最後官至大清國首席軍機大臣,其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可謂空前絕後。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出訪大清國時,聽到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二是所受賄賂與貪汙的數額超常,僅從和珅家抄出的財產就價值白銀 9 億兩,超過清王朝 20 年間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堪稱世界首富!

鉅貪和珅是怎樣煉成的:乾隆帝的偏袒還是和珅的本性使然?

和珅畫像

其實,一個貪官並不是一開始就大貪特貪的。一般來說,凡是“大”貪官,都有一個好的開始,隨著步步高昇,逐漸開始貪瀆,以後越來越貪,最終落馬,由“人上人”變成了“階下囚”。和珅的經歷就是這樣,剛出道的時候,也是一個意氣風發的有志青年。但是,隨著和珅進入官場的時間越來越長,特別是查辦了幾個重要的貪汙賄賂大案之後,他的人生軌跡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筆者認為鉅貪和珅的形成,一方面乾隆皇帝這個好大喜功的統治者對貪官汙吏的偏袒發揮了引導作用,打開了和珅貪汙的潘多拉盒子。另一方面,和珅自身骨子裡就有貪汙的基因,沒能守住自身當初為官的底線,忘記了初心。

和珅查辦李侍堯案,乾隆皇帝偏袒李侍堯,和珅丟掉初心

1.和珅接手李侍堯案,體察民情,秉公徹查不忘初心

乾隆四十五年發生的李侍堯案,這是和珅進入官場以後查辦的第一個案件,也是對他的一生影響巨大的一個案件。乾隆四十五年正月,曾任雲南糧儲道和貴州按察使的官員海寧,揭發了雲貴總督李侍堯在雲南專橫跋扈、貪贓枉法的事情。

於是,乾隆皇帝派出了30 歲的戶部侍郎和珅和刑部侍郎喀寧阿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奔赴雲貴兩省查案。和珅等人經過一番艱苦細緻的調查工作,終於查明瞭李侍堯貪汙、索賄、納賄等情況,李侍堯貪汙納賄總額達到35000 兩銀子。據此,和珅擬出了“斬監候”的判決意見。

鉅貪和珅是怎樣煉成的:乾隆帝的偏袒還是和珅的本性使然?

李侍堯劇照

但是因為李侍堯是大學士兼總督,級別很高,他的案子就屬於特別重大的案件。按規定,這種特別重大案件都必須經過九卿會審才能最終定案。所謂“九卿會審”,是指遇有特別重大或特別疑難的案件,皇帝會召集中央九個主要部門的主官,即六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共同審理或進行復核審議。如果皇上覺得有必要,也可以召集親王、大學士等參加,即大學士、九卿會審。

2.乾隆偏袒李侍堯,李侍堯案體現法律不公平

如果依法治罪,李侍堯貪賄金額總共35000 兩,死多少次都夠了。但是,當時的情況是,官員們從上到下,貪賄成風,3 萬多兩銀子對一個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來說,又的確是小菜一碟。這一點乾隆心裡很清楚。再加上乾隆覺得李侍堯不僅是大清國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是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忠臣,因為35000 兩銀子而殺掉一員大將有點可惜,所以,乾隆有心免李侍堯一死。

沒想到,會審的結果卻大大出乎乾隆的意料之外!大學士、九卿會審的意見格外集中,大家一致認為 :和珅所辦李侍堯一案,證據確鑿,事實清楚,但是量刑過輕,應依法改判為“斬立決”。大為光火的乾隆又將和珅和大學士九卿會審的審判意見都傳給各省的總督、巡撫,要求他們對李侍堯一案深入研討,各抒己見,並對上述兩種審判意見說出自己明確的看法,不得模稜兩可。

鉅貪和珅是怎樣煉成的:乾隆帝的偏袒還是和珅的本性使然?

乾隆畫像

乾隆是這樣想的 :如果將如何處置李侍堯一事放在數十名總督巡撫中再核議一番的話,他們之中應該有人會站出來為李侍堯求情,反對將李侍堯即行斬決,如果這樣,我就可以順水推舟,改變大學士、九卿會審的判決結果啦!

總算沒有讓乾隆失望,這次果然有人為李侍堯說話了。這個人就是安徽巡撫閔鶚元。乾隆立即抓住機會,作出了決斷 :十月,乾隆皇帝向天下諸臣頒佈了明發諭旨,宣佈暫緩處決李侍堯。諭旨說 :“閔鶚元以李侍堯歷任封疆,勤幹有為,為中外所推服,請援議勤議能之文,稍寬一線具奏。是李侍堯一生之功罪,原屬眾所共知。諸臣中既有仍請從寬者,朕也不肯為已甚之事。”就是說,既然閔鶚元依據“議勤” “議能”的規定為李侍堯求情,那我也不能做得太過分,就免他一死吧!最終,李侍堯的案子,在乾隆皇帝“親切關懷”下,就這樣“圓滿”地結案了。

鉅貪和珅是怎樣煉成的:乾隆帝的偏袒還是和珅的本性使然?

3.李侍堯案徹底改變和珅志向,鉅貪開始形成

這次辦案,對和珅的思想和心理影響更大。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李侍堯簡直就是一個力量無窮的超級偶像,吸引著和珅放下一切包袱,向貪官之路邁進。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查辦李侍堯案之後,和珅看到,本來該死的李侍堯不但沒死,而且還越混越好,迎來了其政治生命的第二春!乾隆四十六年,也就是李侍堯坐牢的第二年,因為甘肅爆發起義,皇上特旨將李侍堯放了出來,並賞給他三品頂戴、孔雀翎,讓他到甘肅鎮壓起義。

李侍堯不僅乾淨利索的把起義很快平息下去,而且還和阿桂、和珅等人一起,在甘肅查出了一件清朝有史以來最大的集體貪汙案——也就是“甘肅冒賑案”!辦事能力超強、以辦理複雜事務出名,且深通官場腐敗奧秘的李侍堯在辦案中有上佳表現自不待言。就這樣,李侍堯平亂、查案屢屢立功,沒幾年就又坐上了總督的寶座,而且還加封“太子太保”。

這個結果真的讓和珅感到震撼!別人貪汙20000 兩就被處死了,李侍堯貪汙35000 兩甚至更多都沒事。為什麼?不就是因為李侍堯善於辦貢而討得了皇帝的喜歡嗎?李侍堯的經歷使和珅認識到 :其實,貪汙受賄沒什麼可怕的,只要把皇上哄好了,只要成為封疆,勤幹有為的高官,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所以,和珅開始像李侍堯學習,並最終成為超越李侍堯的更大的貪官。

鉅貪和珅是怎樣煉成的:乾隆帝的偏袒還是和珅的本性使然?

和珅成為乾隆的“鴉片”,投其所好,侍君如父,鉅貪之路順風順水

深諳心理學的和珅對乾隆可謂是“明察秋毫”:要取得寵信,就要投其所好,皇帝什麼也不缺,就缺高興!皇帝也是人,讓皇帝高興,最好的方式是釋放其心中憋堵已久的情緒,讓其享受情緒排洩的快感。這就要忠心耿耿,以帝心為心,侍君如父,如能做一寵臣,榮華富貴立等可取!

暮年的乾隆,好享受,講鋪排,但又不想動用國庫的銀兩。和珅善解其意,四處斂財,提議設立議罪銀製度,不計其數的黃金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到北京,直達內務府,專供乾隆支配,極大地滿足了乾隆的奢望,比如萬壽大典和千叟宴等,在和珅的精心策劃下,都堪稱大手筆,讓乾隆龍顏大悅。從物質到精神上的雙重依賴,使乾隆對和珅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性,和珅對乾隆來說,猶如鴉片,乾隆已經上癮,難以離開。

鉅貪和珅是怎樣煉成的:乾隆帝的偏袒還是和珅的本性使然?

和珅由著乾隆的喜怒主宰自己,卑躬屈膝,幹盡陰毒下流之事,走上了不歸路。正如和珅自己所說: “人一旦產生了慾望,就會滋生邪惡。為了爭權奪勢,可以殺人放火,可以出賣靈魂,可以當孫子、做豬狗。”

筆者小結

和珅的變化告訴我們 :法律的權威性來自其平等的、公正的執行,法律如果老有像李侍堯這樣的“例外”,其最終結果必然是“無用” ,甚至還有反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因所在。另外,在當今物慾橫流,紛繁複雜的社會,為官為政者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自己當初美好而又遠大的理想,不能丟失了初心,更不能走上像和珅這樣的不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