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朱標當上一天的皇帝,繼承給兒子,朱棣也不敢造反,對嗎?

關中叨客的叨


很顯然不對,朱標當皇帝,朱棣絕不敢造反,也沒有必要造反,但是朱標傳位給他兒子情況會如何就得另說了。


孝康皇帝朱標畫像

因為朱標是真的仁愛,尤其是對弟弟們非常友愛,稱的上是寵弟狂魔。朱元璋經常在外打仗,對家庭的呵護是不夠的,但是兒子們卻生了不少,所以朱標從小就很照顧弟弟,對他們呵護備至。長大就國後藩王中也是多有不法,朱元璋雖然對子孫非常寵溺,號稱寵子狂魔,但是子孫有些事做的太過分了他也會打罵、也會處罰,幸好有朱標居中調和賣力求情,諸王才得以免除責罰。削藩朱標也是會削,這個是必然的結果,但是朱標會補償善待弟弟們。所以他在朱棣不敢反,也沒必要反。
建文帝朱允炆畫像

建文就不一樣了,看看他的做法吧。朱標過世他哭的死去活來,朱元璋過世他擦擦眼淚就去謀劃收拾他叔叔們,要知道朱標對朱允炆可比朱元璋對朱允炆差多了,做戲的成分是有的。最後周王代王齊王岷王被廢為庶民還被囚禁關押,逼死湘王,賜其諡號戾。這幾位藩王很多跟朱棣有聯繫的,尤其是周王是朱棣同母胞弟,這很明顯是剪除他的羽翼,再來好好收拾他。果然吧,先是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揮使先後被調換,節制的兵馬被調走,和朱棣熟絡北平官員也一樣,連自己的嫡系三護衛也一樣,轉瞬之間大明北疆第一王成了困守王府的囚徒,最後連王府都可以被隨便包圍。很顯然反是死,不反則受辱,朱老四可是有種的,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他反了。所以即便朱標做了一天皇帝,再傳給朱允炆,朱棣雖然敬愛朱標,但還會反。


明成祖朱棣畫像

當然如果朱標正常繼承皇位,藍玉為首的功臣勳貴就不會死。朱標兒子不止朱允炆一個,他更有可能傳位原配嫡子朱允熥,藍玉也會極力贊同,因為比起朱允炆那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傢伙,朱允熥可是藍玉標準的後輩。藍玉是常遇春妻弟,朱允熥是常遇春長女的次子。

如果是這個情況,需要擔心的恐怕就不是朱棣,而是藍玉了。因為假設朱標只做了一天皇帝,主少而國疑,朱允熥沒什麼政治經驗,只能委任於藍玉,藍玉完全可以把持朝政,一手遮天。以藍玉後期的驕橫,朱允熥根本無法鎮的住場,長此以往,這天下姓什麼還是兩說。即便諸王尊奉朱元璋“朝有奸逆,舉兵靖難”,但也很難打得過大明第一戰將藍玉吧。


龍武驍衛


朱標如果沒死,朱元璋也不會對功臣大開殺戒,如果朱標當了皇帝哪怕一天就死了,朱允炆繼位後有那些能征善戰的武將在,朱棣也不會造次!!


52beyond007


太祖駕崩後活著的長子就是朱棣,按照朱元璋定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就應該燕王繼位。

奈何老朱對大兒子太看重了,重到大兒子死了後並沒有考慮其他兒子而直接考慮的孫子。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老朱不確定自己死的時候哪個兒子還活著,無法提前確定繼承人加以培養。所以選擇了年紀小的皇長孫(孫子比自己先掛掉的可能就很小了吧)。。。

從這點來講,朱棣也是一肚子委屈和窩火。眼瞅著輪到自己成了法定第一繼承人了,人家愣是立了份遺囑剝奪了自己的權利。所以朱棣的心理就變成了奪回本屬於自己的皇位,相對要更容易跨過心理障礙。其實也可以說他的造反在一定程度上反的是他爹老朱。

如果朱標當了一天皇帝,那從法理上輪不到朱棣,自然也就沒有報過希望,這時候要造反的話,心理障礙要大很多。很難說他就能鼓起勇氣。

但是,如果朱標只當了很短時間的皇帝就掛了,那藍玉就成了最危險的人物了。朱標的兒子很難是其對手,藍玉很可能就是下一個曹操。這時候朱棣依然會被削番,而且他肯定也知道侄子被控制住了,那麼他鼓起勇氣搞一票大的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這時候起兵會獲得其他藩王的支持,這次就真的是清君側了。

所以,結果是朱棣依然很可能會坐擁天下。也可能去多爾袞一般控制朝政但無法登頂。。當然也可能再次大亂而民不聊生甚至分裂。。後續的很多事情就都不一樣了。


ziran737



這個說法看似有道理,但就實際來說,其實朱標別說當一天皇帝,就是當一個月甚至一年,再傳位過建文帝朱允炆,朱棣依舊會造反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很多人認為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被朱棣推翻統治,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是以皇太孫繼位,所以壓不住自己的四叔朱棣。

其實就實際情況來說,雖說明初藩王權力很大,但中央朝廷對藩王還是具有碾壓實力的。不然為何朱棣不提前造反,而是被逼的先是裝瘋賣傻,然後建文帝朱允炆派人去逮捕他的時候再造反呢?

就是因為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太大了,所以朱棣才在萬不得已的時候造反。

而即使朱棣造反以後勝多敗少,即使建文帝朱允炆派李景隆這個庸人統領大軍,但靖難之役四年,朱棣僅僅只是佔據了北平、保定、永平三郡。

最後還是採取斬首行動,直撲南京,然後谷王和李景隆開金川門,由此拿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以後,朱棣才造反成功的。

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朱元璋留給建文帝朱允炆的局面是特別好,藩王根本威脅不了他的統治。只能說建文帝自己打爛了一手好牌。二是建文帝不會用人,簡直是識人不明。諸如重用李景隆這樣的庸人,使其是屢戰屢敗,還有朱棣兵臨南京城下以後,李景隆這個豬隊友又打開城門投降,可見建文帝用的都是什麼人。

我們再來看看朱棣為什麼要反?

根本原因建文帝削藩太狠了,建文帝在對朱棣下手之前,已經削了五王,或是廢為庶人或是禁錮起來,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

正因為建文帝削藩太狠了,所以朱棣知道自己要不反抗,肯定會下場悲慘,所以乾脆就反了。

所以綜合來說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失敗,不在於他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難以服眾什麼的,最起碼明太祖朱元璋給他留下的局面,以中央朝廷的實力是可以輕輕鬆鬆碾壓藩王的。

但他先是逼反了燕王朱棣,自己又打爛了一手好牌,使朱棣逆襲成功。

所以說不管朱標當不當這一天皇帝,朱棣照樣敢造反,因為建文帝削藩是逼死人的節奏,朱棣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的。


宋安之


關於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是 “是”

第一 朱標如果不死 那朱元璋就不會殺功臣 眾所周知 朱元璋殺功臣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朱允炆壓制不了這群驕兵悍將 但是朱標不同 朱標可以壓制他們 因為朱標是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出生的 一起同甘共苦過跟年老的功臣是論輩份 年輕功臣論身份 而且朱標的太子妃是常遇春家的女兒 更容易獲得將門承認 但是朱允炆不行 第一是功臣的資歷都比他老 第二 朱允炆的生母只是個側妃 也就是朱允炆其實是個庶長子 不是嫡長子 而功臣不死 朱標又可以壓制住他們 那試問誰敢清君側?

第二 朱標的身份 朱標是朱元璋按照接儲君標準培養的 是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 從朱標薨逝後 朱元璋把朱允炆確立為繼承人這點就可以看出來 而且朱標從小就跟隨朱元璋參與議政 是普遍承認的繼承人 最重要的一點 朱標是馬皇后的兒子 也就是嫡長子 所以地位無可撼動

第三 朱標得人望 朱標在所有兄弟裡面年紀最大 而且是嫡出 對兄弟是兄友弟恭 對臣下是禮賢下士 所以無論是臣子又或者兄弟都服氣他 而最早朱元璋設想的藩王鎮邊 天子居中的情況 是以朱標能順利登基為前提的


酒罷問君三語


我倒是覺得朱標死不死朱棣也會造反,只是早午晚的問題,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朱棣絕對不敢在朱標面前放肆,畢竟朱標是正統皇帝,而且朱元璋也不會殺那麼能征善戰的武將,而且朱標為人比較心善也比較聰明,自然不會受朝臣蠱惑去削藩,其實不管是哪個朝代中央軍也沒有多少,然而明朝初期京師只有錦衣衛護衛京師,當時明朝用兵力大概在七十萬左右,基本被朱元璋分配給他的兒子們也就是各地藩王,再就是各省的駐軍,如果只是一對一,朱棣根本不可能打得過中央軍,畢竟人數有優勢,因為就本身而言燕王朱棣就沒有兵權,偷襲北平後收編了大寧的全部軍隊(包括其騎兵精銳),兵力增至數萬,撐死了也就五六萬人。而中央軍卻有十幾萬再加上各省的兵力絕對佔優勢,奈何朱允炆腳根不穩,敗局已定。


祁天大琞


我不管那個時候是不是朱標當的皇帝,我知道歷史沒法改變,因為改變了的話,就沒有現在我們的談笑風生了。所以朱棣必然造反,而且必然成功,沒有為什麼,有本事的鍵盤俠穿越回去改變歷史。


喻亮


朱棣造反是因為建文帝聽信那些紙上談兵的文官讒言大規模削藩導致的

他削藩的力度比漢朝可大多了

殺了好幾個親叔叔……

這直接導致了剩下的藩王人人自危最終造反!

朱棣真的是誠心造反的話最佳時機是朱元璋剛過世的時候

怎麼可能都隔了3~4年才想起來造反?


神天天無聊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大背景。

建文元年,也就是公元1398年,建文帝登基之後出於藩王勢力太大,無法駕馭的緣由,開始強力執行削藩政策,在削藩如何操作的問題上,建文帝與他的智囊團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齊泰主張先幹掉朱棣,黃子澄主張先從實力較弱的藩王下手,建文帝恰恰選擇了下策,從其他王爺下手。

他不明白,雖然他的叔叔們個個都是不好惹的主兒,但是真正具有威脅皇位實力的只有朱棣一個,第一、隨著秦王、晉王的離世,事實上朱棣已經是皇族之內輩份最高的了,在那個宗法傳承的中國,輩份就是說服力;其次、在軍事實力上,寧王和燕王勢力又最為強大,但北平更為靠近南京,再者,寧王的實力還是稍遜於燕王的;第三、燕王的威望是其他藩王無法比擬的,穩住了燕王,其他藩王不敢造次。

建文帝不從朱棣下手,或許是想要找一個恰當的藉口,也或許是不想打草驚蛇,但他在執行削藩政策上,手段過於酷烈,他削藩的初衷只是為了消除藩王對皇權的威脅,其實只需要削弱藩王軍事實力,使之無法與朝廷對抗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但朝廷削藩的政策是,齊王、湘王、代王直接剝奪一切,成為平頭百姓,湘王朱柏不堪受辱,居然全家自焚而死,齊王朱榑被軟禁南京、代王朱桂被軟禁在大同,岷王朱楩廢為百姓,這樣酷烈的方式,讓朱棣不寒而慄,朱允炆的削藩是直接把叔叔們往絕路上逼。

朱棣多年在邊疆征戰,以他的眼光,怎麼可能看不到自己將來的下場,按照朝廷這樣的削藩政策,他將來的下場絕不會比先前幾位好到哪兒去,甚至可能更糟。

事實上,以朱棣的實力,要他下定決心與朝廷對抗,他即使是百戰名將,那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因為他所能控制的地方不過是北平地區,與朝廷所擁有的天下,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講,勝算是極其渺茫的,而且他是個文化人,翻爛史書他也找不到幾個王爺造反成功的案例,要下這樣的決心,除非他已經被逼上絕路。

而朱允炆執行的削藩政策是真的把他逼上了絕路,既然不造反要被弄死,造反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沒準成功以後就是九五至尊,這才是他選擇發動靖難的最大理由,迫於無奈,不得不反。

至於朱標有沒有當皇帝實在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如果朱標當皇帝一天的時間,名義上朱允炆繼承皇位沒有任何法理上的問題,但如果朱允炆上臺依然執行如此酷烈的削藩政策,那麼朱棣在逼上絕路的時候,依然會義無反顧地去造反。

至於法理問題根本不是問題,所謂“靖難”只是一個造反的遮羞布罷了,既然狠下心要反,無論是不是有足夠的法理依據,朱棣總會找到一個藉口來維護其生存的權利。

這不是朱標當不當皇帝的問題,這對於朱棣而言,實打實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悟非居士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需要先了解下朱棣為什麼造反,造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先科普下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被稱作靖難之變,是發生在明朝初期開國皇帝朱元璋於1398年死後,皇長孫朱允炆登基,也就是建文帝時期的戰役。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密謀。大肆進行削藩。並以整治邊防為名,調離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兵馬,準備削除燕王。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造反,以“清君側”為名,揮師南下,歷時四年,於1402年,攻佔當時明朝的帝都應天(南京),登基稱帝,是為明成祖。戰後,朱允炆與宮中自焚,生死未知,下落不明。

朱棣為什麼要造反?是為了保命,為了活著。

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來看,首先,朱元璋在位時,已經立朱允炆的父親、朱棣的大哥朱標為太子,而朱標在這些藩王中威望極高,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嫡長子,更是因為為人仁厚,並且自小跟隨朱元璋打天下,見證了明朝的崛起。但可惜英年早逝,致使朱元璋晚年為鞏固統治,也為了皇孫朱允炆鋪平道路,大肆屠殺功臣。朱允炆登基後,雖說這些藩王難免又不服氣的,但畢竟是朱元璋傳位與他,最多也是發發牢騷而已,可是朱允炆卻剛上臺就大張旗鼓的進行削藩,明是削藩,實際上就是要命。並且在削藩初期,分封在河南的周王朱柏因拒絕削藩,與王府內大小數十口,自焚而死。依然沒有讓朱允炆停下腳步,這也給燕王敲了一記警鐘。不是要反,而是為了活命,不得不反,橫豎反正都是死,放手一搏,說不定還有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造反,顯然是最好的辦法了。當然結果就是,朱棣造反成功,登上皇位。朱允炆就好比一個剛學習打拳的年輕人,剛上臺就想亂拳打死老師傅,剛開始可能會讓老師傅有點無法招架,但老師傅畢竟是老師傅,一旦穩住局面,最後贏的,自然是經驗豐富的那個人。

而題主所說的如果朱標當上皇帝,哪怕當一天,再傳位給朱允炆,朱棣敢不敢造反?我認為這個問題,答案是還會造反,畢竟按照朱允炆的尿性,削藩只要進行,就還是會回到這個起點上,畢竟皇帝不是朱標,如果是朱標做了皇帝,那朱棣肯定是不敢也不能造反,但是,皇帝是朱允炆的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是史曉生,一個喜歡歷史的年輕人,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