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类型(一)恶寒发热与往来寒热

前天24h值班,昨天下夜班又安排的发热门诊,没时间更新,今天咱们谈谈这两种发热类型。

首先我们要明白,恶寒是症状,发热可能是症状,也可能是体征。

第一,恶寒是一个症状,就是病人自我感觉怕冷,也就是添衣闭门关窗仍然怕冷,这在问诊的过程中每个临床大夫都知道,网上有很多杠精会说,那病人冻得"哆嗦",这明显是体征,怎么是症状,对于这样的杠精,请绕道。

第二,发热,分两种,一种是症状,一种是体征。

(1)症状

症状就是自我感觉出来的,这种中医学一般称作身热,也就是病人感觉很热,你问他怎么知道发热了,他会给你描述身体里面热,或者鼻子或者口腔出出来的气都是热的,这种情况,中医一般称作身热,你用体温计测的时候,或者体温或者高,或者轻度升高,或者一部分人体温就在36.7-37.0℃之间,这种情况也叫发热,属于症状学范畴。

(2)体征

很简单,体温计测出来高或者你摸病人皮肤温度很高,这是一种他觉症状,就属于体征的范畴。

作为一个临床一线的大夫,对待外感疾病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区分,上面的要点区分不清楚,那治疗就会错了。

发热的类型(一)恶寒发热与往来寒热

下面将最常见的发热类型。

第一种是发热恶寒,是指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

外感病中发热与恶寒的轻重不是以体温的高低为标志,而是以病人的自我感觉为标志。

比如说,伤寒的病人恶寒重,发热轻,他的体温可能是39℃,甚至可能是40℃,但是病人的突出感觉是怕冷,不感觉热。这是因为,寒邪闭塞腠理,使阳气郁于里而不能宣发到体表,体表得不到阳气的温煦,所以自觉恶寒很重。比如温病的发热,体温可能是38℃,但是病人自我感觉热重,而恶寒是次要的。

温病表证发热的特点是患者自我感觉发热重,燥热难耐,有的病人形容鼻子像冒火似的,实际上体温并不很高,一般是在38℃左右,同时还有轻微的恶寒,如果没有恶寒,就不是表证。

温病表证出现发热的原因是因为温热邪气侵袭体表,人体的正气调动到体表与邪气抗争,正邪相争,功能亢奋,所以体温升高而见发热。

温病表证见轻微恶寒的原因是温热邪气袭表,虽然使腠理开泄,阳气能够向体表宣发,但是因为体表有邪气阻滞,邪气欲进而使体表的气机不畅,阳气向外宣发受阻,所以也有恶寒症状。这是温热邪气侵袭体表的主要标志,是卫分证的诊断依据。它与伤寒不同,伤寒是恶寒重,发热轻。郁而不是表闭,腠理并没有完全闭塞,所以恶寒轻。

概括起来说,伤寒初起是寒邪束表导致表闭,腠理闭塞,卫气不能宣发于表,所以恶寒重。温病初起是温热邪气袭表,导致表郁,卫气宣发虽然受阻,但并没达到表闭的程度,所以恶寒轻。

第二种类型是寒热往来,指的是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恶寒与发热不是同时出现,而是交替出现,这种热型见于邪在少阳。

少阳,是指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在温病中,热邪郁于足少阳胆经,或湿热邪气郁于手少阳三焦经,都可以出现寒热往来。也就是说,温热病、湿热病都可以出现寒热往来的症状。少阳病之所以出现寒热往来的症状,是因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少阳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三焦气血之通道,足少阳胆经主持人体气机的表里出入,是出入之枢。寒热往来的症状,是表里出入失常的表现。表里出入之枢是在半表半里之间,它就像门轴一样,管理门的开关。邪气侵袭少阳,就如同一只脚在门里、另一只脚在门外,横跨在半表半里之间。邪气从门外的半表向门里进,它就阻塞了阳气向外宣发的通路,使阳气不能宣发于体表,于是就见恶寒。由于阳气受阻,未与邪气抗争,所以只恶寒而不发热。由于半表半里部位被邪气侵犯,全身的阳气必然要向这个部位调动,阳气源源而来,越来越充足,正气就奋起与邪气抗争,于是就出现发热,由于阳气充足,就不恶寒了。阳气在与邪气斗争的过程中必有损伤,损伤到一定程度,抵抗邪气的力量不足了,邪气就又要向里进,就又出现恶寒。但是阳气并没有衰竭,稍事休息后,又从全身源源不断地向半表半里调动与邪气抗争,于是又出现发热。可以说,少阳病是正气与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处于拉锯状态,所以就形成寒热往来交替出现的局面。总之,寒热往来的病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邪进则寒,正争则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