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人前後測溫竟差出3度,測溫槍尚無統一標準

疫情之下,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物資成為緊俏商品,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原先“冷門”的額溫槍也一下子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原來不到200元就能買到的額溫槍在電商平臺已經要三四百元“起跳”。高價、“一槍難求”,讓額溫槍需求猛增。然而,測溫數值有誤差、測溫部位不一致,也經常讓被測人全程懵圈。

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國尚無針對額溫槍的國家標準,業內呼籲應對該行業加大監管力度,規範市場准入,促使額溫槍行業迴歸正常。

同一個人前後測溫竟差出3度,測溫槍尚無統一標準

溫差大

體溫測出33攝氏度

明明是同一個人,單位門口測出來的體溫是36度,到了小區門口竟降到了33度。在小區入口處,物業為盧先生測出的體溫,讓他大吃一驚:“33度?我這是要涼涼了嗎!”

盧先生說,小區物業的額溫槍似乎從來就不怎麼精確,“測出體溫35度多是常事,能到36度的情況都少有。今天這個更誇張了,33度,哪個正常人的體溫能33度啊。這要真遇上個發燒的,能排查出來嗎?”

疫情防控期間,無論是進出小區、單位、超市還是地鐵、火車站,測體溫都必不可少。但不少人卻發現,不同場合測出來的體溫能差出一二度甚至3度。有市民不由得擔心起來,這樣的測溫有用嗎?

家住朝陽區的張女士也對小區額溫槍的準確性持懷疑態度。張女士說,她在小區門口測出的體溫,最高一次36.1度;但是每天在單位測量,則基本都在36.4度左右。明明都是測溫槍,溫差怎麼這麼大呢?

部位異

額頭手腕該測哪兒

趙女士如今想要進入單位寫字樓上班,必須要通過兩道“關卡”兩次測溫。由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保安組成的第一道防線位於園區大門口。測溫員將額溫槍對準她的手腕,幾秒鐘後,額溫槍上顯示出35.9度的數值。趙女士的辦公樓距離園區大門可以用“一步之遙”來形容,直線距離不過10多米。但想要進入辦公樓,還必須要經過第二道防線,還得再測一次溫。

這次,額溫槍對準的是腦門。幾秒鐘後,“滴”的響了一聲,36.7度。“一會兒測手腕,一會兒測腦門,到底哪個數值準確啊。”趙女士說,她發現每個地方測溫的規矩似乎都不太一樣。有的地方要求測額頭,有的地方測手背,還有的地方要求測手腕,要求必須撩開袖口測衣物覆蓋下的手腕皮膚。趙女士有點兒懵,這測溫,到底應該測哪個部位?

專家說

額溫槍室外測手腕 室內測額頭

電量不足也會導致“不準”

人們通常所稱的測溫槍、額溫槍,專業名稱叫“紅外額溫計”。按照要求,應當對著額頭進行測溫。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熱工所溫度室主任吳健告訴本端記者,由於額溫計所採用的是非接觸測溫的方式,準確度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大,如果天氣寒冷,而額溫計又要在室外使用,那麼就有可能會出現“不準”的情況。一款合格的額溫槍,實驗室測溫誤差控制在正負0.2℃至0.3℃以內。

因此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情況,選擇不同的測量部位。在室外溫度較低的情況下,被測人的額頭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中,這時候,如果對著額頭測溫,測量出來的人體體溫就會相對較低;而人的手腕通常有衣物遮擋,手腕的溫度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在室外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用額溫計測量衣物覆蓋下的手腕溫度,會更加準確。

如果是在室內測溫,室溫有保證,那麼對著額頭測溫則會獲得更加準確的數值。

吳健說,一般情況下,額溫計能夠正常工作,需要周圍的環境溫度在16度到35度之間。如果室外溫度較低,要儘量把額溫計暫時存放在溫暖的地方,比如可以貼身放在衣兜內,或是採取其他保溫措施,用的時候再快速拿出,用後則立刻放回溫暖處,這樣可以儘量減小測溫誤差。

“疫情期間,額溫計主要用於測溫初篩,而並非精確的醫療診斷。”吳健解釋說:“在室外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如果在小區門口測溫,可能每一位居民測出來的體溫都偏低,測溫員只要測幾個人,心裡大概就有數了,此時如果有位居民的體溫比大家都高,比如達到了37度。那測溫員就會有所警惕,進一步確認。”

使用額溫槍時,要確保電池電量充足,如果電量不足,也會導致測量誤差較大。吳健提醒說,測量的時候,額溫槍一定要調節到“體溫模式”。錯誤的使用模式,也會影響測量數值的準確性。

吳健還提醒說,另有一種測溫計,雖然看起來和普通家用或者醫用的額溫計樣子差不多,但屬於“工業級”紅外輻射溫度計,主要用於測量鍋爐等無法直接接觸的設備。如果用這種工業級別的紅外溫度計來對人體進行測溫,則會產生比較大的誤差。工業用溫度計沒有藥監部門的批號,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可以以此為判斷標準,以免購買到錯誤的商品。

數據說

3月以來新增73家額溫槍企業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8日,我國目前共有667家企業從事額溫槍的相關業務。在數量上,廣東省以596家的絕對優勢遙遙領先,佔全國相關企業總數的89.4%,其次為浙江、江蘇、山東。2020年以來,我國共新增147家經營額溫槍業務的相關企業,佔總量的22.2%,依舊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值得一提的是,僅2月25日至2月28日,短短4天我國就新增42家經營額溫槍業務的相關企業,3月以來又新增73家,增速驚人。

此外,從成立時間上看,大部分額溫槍企業都比較年輕,有58%的企業成立於5年之內,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僅有68家。從註冊資本上看,有近一半的額溫槍企業的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也有16.6%的企業註冊資本超過1000萬。

從2月初起,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大了對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檢查和監管力度。其中,市場監管總局公佈的防疫期間價格違法案件中,山西運城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將進價僅為45元和85元的紅外額溫計、紅外線檢測儀分別以590元和800元的高價銷售,結果被處以50萬元罰款。

記者發現,與額溫槍的火爆形成對比的是,額溫槍標準的缺失。據悉,額溫槍目前暫時還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由於紅外額溫計屬於醫療器械,因此機身、銘牌或是包裝上,會有藥監部門的批號。工業用溫度計沒有藥監部門的批號,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以以此為判斷標準,以免購買到錯誤的商品。

因此業內也呼籲,加大監管力度,全面梳理額溫槍供應鏈產能現狀,隨著防疫物資最緊缺階段的過去,當前應收緊註冊門檻,同時加大打擊力度,規範市場准入,促使額溫槍行業迴歸正常。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