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

今天,我們的俗語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禮儀你懂了嗎?

對於國人而言,說起吃,我們絕對算得上“美食民族”;即便是最尋常的普通農婦,從她們手中也能夠炒出美味可口的佳餚。

正因為中華民族對於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愛屋及烏”之下也產生了許多“餐桌禮儀”。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傳統的農村,依舊保留著這樣的習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為什麼古人的餐桌禮儀會有這樣的講究呢?

第二種餐桌禮儀,筷不成五

在傳統的餐桌禮儀當中,“筷不成五”的講究其實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避諱“三長兩短”!

因為“五雙筷子”難免會有長有短,在傳統觀念當中“三長兩短”是舊社會底層農民非常忌諱的事情,那時候田間地頭辛苦勞作都是需要人力完成,一旦有個“三長兩短”,輕則破財免災,重則危及生命。

因此,為了規避這種“無妄之災”,也是為了尋求一絲心理安慰,故而會有“筷不成五”的餐桌禮儀!

綜上所述,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說,“三長兩短”雖然依舊是一種忌諱,但是並不會將這種忌諱與“筷不成五”的餐桌禮儀聯繫起來;並且如今酒店聚餐,都有圓桌與盤,因此“烏龜宴”已經逐漸消失不見。

最後,從這句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當中,我們明白了,古人的餐桌禮儀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對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繼承與發揚,但是對於唯心的傳統文化,我們則應該棄之不用。關於餐桌禮儀,你還知道哪些更有意義的俗語呢?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