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老百姓這麼幸福,為什麼有些人還不知足?

6711095903096


俗話說,“法不責眾”,即使有些非議,有些的怨言,怎麼就一咕嚕的把“當今社會的老百姓”都責斥為“不知足”的普遍群體了?社會就是個大家庭,嘮嘮聊聊怎麼就不行?別撿了個蠶豆殼就套在了黃豆頂,自稱是判官法理辯得清。

要論知足感,百姓最易滿,要辯幸福度,底層最清楚,當今社會生活的所有快樂和幸福都是以民眾的精神面貌為主,千萬不可把絕少數的怨懟當成是不知足的主流加以責斥,有個別的情緒洩發也屬正常,再健康的身體也會有痛癢的一時,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就責為整個身體就需要大治大休。

多到廣場上去看看體會一下,民眾們是怎樣的邁著歡快又愉悅的腳步在舞動著幸福的生活節奏,舞動著精神的彩稠,而無病呻吟是要被淹沒在歡樂又輕飄的舞曲中嘍。


無言嘍


現在和過去比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很多,記得小時候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怕起大風,下大雨,風起大了怕屋上的稻草被風颳走(那時農村都是稻草房),雨下大了,怕家裡漏雨沒法住人,這還不是最擔心的,父母親真正最擔心的是工分超支,也就是說一年農田幹活的工分不夠數計,從自己的生產隊就支不到多少糧食,一家人一年的口糧就不夠吃。

現在和過去比確實幸福多了,最起碼衣食無憂,只要勞動家裡人就有飯吃,過去你就是努力幹活,家裡人不一定能吃飽,隨看時代的進步,人們對幸福的要求更高了,不再覺得吃飽穿暖,有個不漏雨的房子就是幸福,而是不斷加大的房子平方,車子等級,孩子教育上的種種開銷壓得人幾乎透不過氣,感到的不是幸福,只是累,還有一些農民,六七十歲還在田裡或者工地上勞動,無論酷暑嚴寒,不是他們不會享福,而是他們沒有退休金。

所謂知足,就是一種思想境界,幸不幸福每個人心中都有數。


豆腐阿姨3


每個人的幸福標準是不一樣的,對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可以制定一個自己的幸福目標,70年代末,我的三個目標是第一老伴的癌症會好的,她不會死,第二,他的工作會從邊遠山區調回來的,第三,他還會給我生一個兒子,到上世紀末,三個願望都實現了,我們又制定了三個奮鬥目標,我們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們要有50萬的存款,兒子能夠考上大學,十多年以後,這個願望又實現了,現在我又制定了三個目標,能活到80歲,兒子能夠安家抱孫子,還有就是把中國沒有走完的地方,有空去有一看。我的底線是生活比60年好就不怕,工作比當知青的時候好就不怕,身體能動健康就不怕。


布依憤老


也許你幸福了,有豪車豪宅,巨量存款。清問老百姓都幸福了嗎?都有豪車豪宅巨量存款了嗎?很多人無房無車無存款,為子女上學拼命工作,兒子娶不起媳婦愁眉苦臉。為了謀生背井離鄉去城市搬磚,拋下妻兒老小,他們幸福嗎?也許你並不富裕,也沒有豪車豪宅和存款,你只是人家呼,你也呼,人家騎馬你拍屁股而已。


無涯行客


工薪階層得用三代人的血汗才買得起一般城市的房子。如果不找兒媳婦自已住什麼房子都行,可是人家女孩不幹啊,現在就這麼個社會風氣。還有育兒,醫療,養老等等都得大把用鈔票,這些鈔票都是身上少穿,嘴裡吃饃省出來的。何來幸福可言?


小草靜待春暖花開


社會進步的表現不是讓富人更富,而是讓窮人擺脫貧困。有錢有權的人當然幸福,工薪階層有什麼幸福感?天天疲於奔命,不敢生病,物價飛漲,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就工資不漲。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了。一週沒吃豬肉了,唉,想想豬肉都覺得幸福。。。


大連行軍蟻


本來我不想說的,但看到你問這樣的問題,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我都想狠狠地罵你一通,不過我還是忍住了。

不知道你是什麼階層,但不管你是什麼階層,麻煩你好好地到處走走,看看中國農村有多少窮人,又有多少在城市人看來是應該退休享福的老人人,在拼命幹活養家,只為自己和後代能過的好一點


農家大叔叔


有多少人為了家庭,為了生活,遠離家鄉,離開親人,獨自一人出外打工,打工者背後的孤獨,淚水,無助,痛苦,掙扎,這些辛酸,又有幾人能懂,他們之所以仍然選擇堅持,是因為他們堅信,風雨過後就是彩虹。城市建設需要打工者,離不開打工者,他們是每個城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請善待打工者,不要動不動就說老百姓幸福,幸福到整年甚至幾年連妻兒父母都見不到嗎?


未斷氣的屍體


小時候,我們老師也是這樣對我們說的:你們這一代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她並不知道我們還在用鹽下飯,連菜都沒有。有些人就這樣,官僚主義思想濃重,以為他周邊好就等於大家都好,沒窮人了,看不到社會陰暗面,想法跟不吃五穀雜糧長大一樣,脫離實際。


喬先生166937861


我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幸福。我買不起房,買不起車,看不起病,孩子上學。說白了一點兒沒有幸福感,活的很煎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