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感覺月薪一萬好高,畢業後真的一萬了,反而感覺不高了,這是為什麼?

勳章6043


很簡單,因為您在畢業前,您的月消費需求金額是在一萬以下甚至有可能在五千以下,而畢業之後,您的月消費需求金額是在兩萬以上甚至有可能在五萬以上。[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伊恩柯羅諾斯


題主覺得月薪1萬不高了,和畢業不畢業沒什麼關係,主要取決於這3個因素。

為什麼達到月薪一萬的人,反覺得不高?

在我畢業的前三年,都覺得月入1萬好多啊,特別羨慕。

還記得那時老婆在某企業上班時,電梯裡有人討論,這個月能夠領取8000元薪水,回家給我說這件事還說了半天。

對於大多數人,月薪1萬太難了,但為什麼達到這個水平又覺得不多了呢?原因在以下幾點:

①你身邊的人層次變高了:

實話實說,現在我月薪近3W了,兼職收入還有1萬,我覺得我太窮了。因為身邊朋友,不是年薪60W以上總經理,就是年入百萬的老闆。而這些人曾經都是自己的同事,當初和自己一樣屌絲,現在呢?別人一步步走向光明,自己還在賺辛苦錢。

如此對比,不說月薪1萬,月薪3萬都覺得不高。

每個人都是這樣,到一個階層了,從不會向下對比,永遠都是向上,除非到了馬雲那個層面,否則永遠都不會滿足。

② 你開支變大了

有個陷阱叫“中產階級陷阱”,簡單來說,為了表面自己“身份”,消費水平也會強行提高對於階層。於是發現,收入變多了,但存款還是沒變,仍舊感覺很拮据。;其實題主也是如此,之前在大學開支非常小,當然覺得1萬元多,現在踏入社會,方方面面都要花錢。

③你麻木了

初拿1萬元時還是非常興奮的,但時間久了,就沒什麼感覺了。

就好比馬雲說的:我對錢沒什麼興趣。

持續久了,再多錢也會這樣。

總結:

為什麼月入一萬都覺得不高了:

①你身邊的人層次變高了。

② 你開支變大了。

③你麻木了。


給自己定個目標吧,朝著月入2W、3W、5w繼續出發!


蹩腳烏鴉


我上大學那會兒,親戚說誰誰誰在北京上班,一個月工資1萬以上,然後還對我說,去北京工作,少說也得8000塊,要不然那麼貴的房租,生活開銷,還不如在家,三線城市發展呢!

後來我畢業到北京找工作,實習期工資才3千塊,和親戚說的相差甚遠,我不禁產生了懷疑,難道自己就那麼差嗎,只能找到幾千塊錢的工作,在工作之餘,不斷給自己充電學習。

然後工作幾年職位晉升,有了工作經驗,跳槽到更好的公司,薪酬上漲,提成增加。

但是1萬以上的工資水平,在我看來還是非常不錯的了,超過了這個城市起碼一半的人的薪酬水平呢。

我詢問身邊的很多同學,在一線城市發展的,做的不錯的,大多也就是一萬左右的工資水平,有的同學圖安逸,工作不忙,不用加班,也就掙5千左右。

後來呀,我才知道親戚大概在10年前跟我說的,那個在北京打拼一個月上萬塊錢的,不過是吹噓罷了,一個月也就掙幾千塊,在北京買了房,不過是家裡人給出的錢,現在工作也沒了,找不到自己合心意的,就在家待著呢,老大不小了,對象也不找。

對於題主畢業前感覺一萬好高,畢業後達到這個水平了,反而感覺不高了,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畢業之前你是踏入社會的,不瞭解薪資水平,再加上同學之間也互相傳遞信息,學長學姐們的一些已經就業的經歷,月薪過萬的並不會是大多數人,覺得一萬塊工資高是人之常情。

畢業以後通過你自己的努力達到了這個水平,那麼你所處在的階段是不同的,從生活開銷,和眼界方面都和學生時代有所區別了,所以當你達到這個工資水平的時候,也覺得並沒有想象那麼多,也算是一般般。

另外一方面,可能是你身邊的人群,所接觸的人,當你的工作沒多久,達到這個薪資水平以後,所接觸的人群,同事有可能比你目前的收入還要高,在這種普遍工資偏高的環境下,對比起來,可能也就不覺得自己一萬塊有什麼了。

1萬塊的薪資水平,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非常可觀的,相信你以後還會有更大的加薪空間。

【芒果總結】起點是很不錯的,保持自己的職業能力,繼續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學多看,多體會,增加經驗和閱歷,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可以讓你不滿足於現狀,得到更加可觀的收入水平。

關注@瘋忙的芒果,2020年全新起航,喜歡我的文字請持續關注,將為您帶來更多故事和乾貨


瘋忙的芒果


確實,工作後尤其是收入過萬幾年後,就知道過萬真的不夠用,還說存,太難了!

剛畢業那會,工資1800一個月,做夢都希望月入過萬,但是熬了一年,終究月入沒有過2500,沒有看到希望;

於是換了城市,換了工作,開始了新的一個生活,慢慢的融入,慢慢的收入上來了,花了半年多,收入真的過萬了....

買了第一部iphone5手機,感覺人生走向了巔峰....因為剛畢業為了買個200的手機,我一個月多沒吃早飯,日消費不足20元,不坐公交!😂

說起來真的是一堆的感概...如手機黑屏一樣.



外貿丹尼


我老家是三四線城市,在浙大讀書的時候,大二的時候聽出去實習的師兄說,我們專業畢業後混得最差的,工資也有5000元。當時就覺得真好,在老家要是有這麼多工資,什麼都不用愁了。

畢業後,工作數年,從月薪7000多起,到年薪幾十萬,到不再糾結薪酬收入,說句貪心的話,出來工作後,隨著收入的增長,我很少會滿足地想,自己的工資足夠高了。

甚至於想起自己大二時覺得月薪5000元真好時,總覺得很傻。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自然是和眼界、消費需求、慾望等因素有關。

可以說,想要更高工資是每個人正常的慾望,但最可怕的是,大部分人還沒有達到那個能力,卻總想著要求更高的工資。

畢業前後的消費需求不同,月薪一萬確實有壓力

畢業前,在學校的消費比較有限,不愁吃住,沒有生存壓力,每個月花不了多少錢,這時候對錢的概念沒有那麼強烈,所以覺得月薪能有上萬已經很高。

當然,這也與家庭經濟背景有關,大部分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都沒接觸過那麼多錢,預想下如果每個月能夠上萬的收入,可能會覺得很高。

但畢業後,個人消費的需求就有明顯的不同,且往往有較大經濟壓力,如買房買車,承擔家庭支出,結婚養育子女等。在這種巨大的消費需求下,就會覺得月薪上萬都不夠用,自然不會覺得有多高。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月薪上萬想要買房還是有很大難度,很難滿足家庭的經濟需求。加上,月薪上萬在以二線城市,確實算不上多高的水平,大部分人都能達到這個水平以上。

慾望總是累加的,當你達到目標後,只會想要更高的目標

當我月薪只有7000多的時候,我也覺得那些年薪幾十萬的人,收入真高。而當我達到年薪幾十萬的時候,覺得也就這樣,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壓力,會擔心失業怎麼辦,同時往上看到身邊也有人年薪上百萬,於是就想要賺更多錢。

人都是這樣子,但你月薪幾千的時候,你就想著月薪上萬的人收入真高,但你月薪上萬的時候,你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想要賺更多錢的

。除非你賺到的錢到了頂尖,能夠滿足所有的經濟慾望,才能停下來。不然,當你達到小階段的目標,比如月薪上萬時,你就會想達到更高的目標。

這當然不是什麼壞事,出來工作本來就是為了賺錢,只不過,如果慾望過高,而自己暫時達到那個水平,就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壓力,甚至於誤入歧途。

合理的薪酬由個人價值決定,以及行業的薪酬範圍

當我們談起薪酬的問題時,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員工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在要求高薪酬的同時,自己的能力並沒有跟上來,或是能力突出,但出於各種原因,並沒有在公司創造出足夠的價值,因此沒有升職加薪的機會。

在這個問題上,除非員工能夠有證據,百分百證明領導壓榨員工勞動力,或是獎金分配有內幕,否則大概率是員工自身的問題。

領導確定員工的薪酬合理範圍,往往是根據其創造的價值來定,如個人業績高,拉來重要的項目,創造出爆紅的產品等等,或在不同的崗位上創造出領導的認可的價值。

而員工常常吐槽的是工作的過程,如工作很認真,個人很努力,但結果不理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如果員工想要高薪酬,最合理的角度是個人的創造的價值,以及行業的薪酬範圍來定。

要想提高工資,就先提高自己的價值產出,再找機會和領導聊聊。


學習委猿


人性如此,永遠不會滿足。環境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濟壓力越來大。

很真實的感受,我16年實習參加工作時,找了一份4000塊錢的工作,哎呀那個爽勁兒,嘚瑟的不行,就覺得工資不錯了。要是當時心態,拿一萬的工資,我估計在大街上拿個喇叭宣傳了。

其實等到了真正把工資發下來時,才曉得全是為別人打工的,除開吃喝拉撒,餘下的錢頂多看個電影。看著比自己早入職的員工,月薪好幾萬,就越怕覺得自己眼光太小了。要是現在,給我兩萬的工資,也覺得馬馬虎虎。

迴歸問題,兩方面原因:

一、環境原因:

從學校到社會,本身就是從一個環境跳到另一個環境。普通學生,在學校時,拿著父母給的生活費一兩千塊錢,覺得很滿足了。學校的物價本身不高,交友圈也沒那麼複雜,一兩千塊錢足夠花了。就算給一萬也沒地方花。社會就不一樣了,花著自己掙的錢,朋友圈越來越大,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再除開房租這些固定開支,就覺的錢不夠用了。在社會上接觸的人,都是經過一些年摸爬滾打的,工資比較高,間接的帶高了你的消費和眼光,就讓你越怕覺得一萬真的不多。

二、個人原因:

每個都有攀比的心理,喜歡和優秀的人進行對比。越對比就不滿足,野心越來越大,別說一萬了,一百萬給你,你也只覺得只不過是別人一年的工資而已。


牛糞下的屎殼郎


我是2013年大學畢業的,畢業前覺得能找份3000的工資就可以了,從來沒有想過要1萬的!結果一畢業現實就給了我當頭一棒!別說3000工資的工作了,就連工作都沒有找到!最後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而工作卻只有1500!

可想而知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在城市裡這點工資可以幹什麼?跟人合租一個房子,一個月要600元,還要吃飯!主要是公司還要化淡妝,一個月下來還要問老爸要,當時真的想放棄這個行業,因為就算進工廠去流水線,工資也不至於這麼點吧!但是我爸爸不同意,我爸爸要我再堅持1年,拿下中級證,就好過了!就這樣在我爸爸的鼓勵下已經經濟的支持下,我堅持了下來!

後來隨著換了個公司工作,也隨著時間的加長,現在工資比剛剛出來多了好幾倍,但是花銷也大了,就如以前吃個快餐只要6元錢,還有一葷一素,現在這樣的標準至少要30了,而且現在每個月租房成本也高了不少!

就如我現在的花銷是:吃飯2000,汽車油錢600,化妝品800,衣服500,房貸3200,給老爸老媽生活費1000,給自己以及爸爸媽媽的保險費2000,一個月就是1萬了,這還是最低的標準了吧!所以即使現在工作確實有1萬多了,但是真的感覺不夠!

最主要的是現在工資雖然1萬多,但工作量遠遠超過以前的無數倍了!收入跟能力成了佔比,但是生活質量卻沒有跟生活成本成佔比!現在一個月1萬的成本也就跟以前的3000元是一樣的生活質量是一樣的吧!

總結:所以我認為還是因為現在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在學校如果一個月有一萬的生活費那真的是舒舒服服的日子了,因為好多人1年都沒有一萬的生活費,而真的工作了1萬塊錢就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經用了!


小丸子悟職場


畢業前感覺月薪一萬好高,畢業後真的一萬了,反而感覺不高了,這是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畢業前你拿的是伙食費般的收入,可能只有幾百元,當然會覺得一萬元好高;而畢業後,起薪都接近1萬元了,當然不會覺得1萬月薪會高了。

我們讀大學那會,每個月的伙食費不過300塊錢,一個學期下來,最多就一兩千塊錢的消費。對於工作的憧憬,覺得能拿到3000月薪就很知足了。

畢業後,剛開始真的只拿3000月薪,後來經過一兩年的奮鬥,才拿到了萬元月薪。身邊的同事和同學,也差不多拿到了這個數,從那之後,就不會覺得萬元月薪有多麼神奇了。

擁有之前很憧憬,得到之後反而覺得平淡無奇。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看待萬元月薪:

1.物價上漲,把萬元月薪比下去了

自從2016年房價大漲之後,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深圳,房價普遍從2萬多一平漲到了4萬多,幾乎是翻倍。原先只需要100多萬就能買到的小兩房,變得需要多掏一倍的首付才能買得起。

而且,房貸也變高了,基本上都需要1-2萬元。

在這種條件下,如果你買不起房,你的工資是1萬元或2萬元,已經沒多大區別了;

如果買得起房,每個月工資的大頭都被拿去付房貸了,你根本感覺不到月薪的上漲給你帶來購買力的變化。

除此之外,能拿到萬元月薪的收入,基本上都集中在大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中。

比如在深圳,如果你不買房,租房也會花去幾千塊錢的收入,再加上吃喝玩樂,每個月基本上攢不下多少錢。

物價的上漲速度跑贏了你薪水的上漲速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萬元月薪就不會讓人覺得高了。

2.身邊的人也拿到了萬元月薪

如果把這個薪資跟老家的人相比較,你會發現,萬元月薪對他們而言依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

他們中的大多數,仍然領著幾千塊錢的月薪度日,最多再在網上搞個副業,賣點東西賺佣金什麼的,但總體收入不會超過1萬元,你在他們面前才會有優越感。

但是在大學同學面前,剛開始畢業的前幾年,可能每個人的起薪都會略有不同。但幾年過後,只要混得不是太差,基本上都會拿到萬元月薪。

萬元月薪在這種情況下就是一個基準薪資,你感受不到碾壓別人的快感,所以覺得萬元月薪不過如此。

3.見識決定了你眼界的改變

畢業前覺得萬元月薪好高,是因為你沒見過拿萬元月薪的人是什麼樣的;畢業後,自己和身邊的人普遍都拿到了萬元月薪,你就會覺得不過如此。

工作後的見識,讓你變得沉穩、大氣,你的眼界也變得開拓,渴望拿到更高的薪資待遇,甚至有過創業的念頭,萬元月薪,已經變成你曾經的目標。

形形色色開支的變大,讓你不再拘泥於這麼一點收入,你的見識,決定了你眼界的提高。

總結來說,工作之後,你會發現以前很多遙不可及的夢想,只要自己有野心,方法得當,再加上那麼一點運氣,終究會慢慢實現。萬元月薪,就像個過氣的寵兒,終究會被你推下神壇。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一隻程序猿,研發部軟件負責人,副業賺錢能手,專注寫職場,講述職場真實故事。歡迎關注我 ,一起抱團成長。

職場猿話


很羨慕你,月薪10000對我來說仍然很高,遙不可及。我有一個朋友剛畢業的時候,月薪才3000塊錢等到她努力奮鬥了兩三年之後呢,月薪也超過1萬了。當她月薪3000的時候,她覺得1萬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自己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這樣的一個目標,但是通過她的努力奮鬥,有一天領導突然給他漲工資,然後就像開了掛一樣,從3000到5000再到7000再到1萬。

可是這個時候她已經畢業三四年了,家裡人都催著她趕快結婚,如果在大城市買不下來房子,就回家來買房子。

於是她只好又跟相戀多年的男友兩人決定結婚買房子,一線城市買房子壓力更大。生了孩子想到以後還要辦婚禮,生孩子,我朋友就操心得不得了。

她一直說現在1萬塊錢的工資根本就沒什麼用處,完全緩解不了生活壓力。

能理解她的這種想法,所以想說針對題主的這種情況,為什麼畢業前覺得1萬塊錢很多,而在畢業後卻覺得1萬塊錢很少,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畢業前沒有生活壓力

在畢業之前,都是父母來供著我們,學生黨自己手上拿到的錢並不多,在我上學的時候,同學一個月有1500塊錢的生活費,我們都羨慕得不得了。

所以當時我們手上的錢就不多,當然覺得1萬塊錢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而等到工作之後,我們的壓力變大,各種地方房租,水電,車子,房子,孩子每一項都需要用錢,壓力變大了,自然覺得錢就不那麼值錢了。

二、畢業後消費升級了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網上賣的一些產品,都有分區,專門針對學生的,或者是職場新人的。推薦給他們的一些護膚品,或者服裝類的,都是比較便宜的。

但是等工作之後,大家都說,要穿有質量一點的衣服,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要用好一點的產品,所以這時候我們的消費升級了,那麼自然一一萬塊錢的工資也很容易就揮霍一空。更加覺得錢不是錢了。

所以我覺得主要是這樣的兩個原因吧。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簡屋,和我一起,在職場中實現逆襲!

簡屋


我上大學的時候生活費一個月1000塊錢,,寒假出去打工,一個月掙到3000多塊錢,都感覺天哪太多了,更別提1萬了,簡直是高不可攀,但畢業之後真的拿到1萬,覺得也不過如此了,我覺得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眼界

上大學的時候生活費,一個月1000塊錢要吃要玩,那個時候幾塊錢十幾塊錢都覺得挺多的,因為自己本身沒有那麼多錢更不敢想其他的消費。眼界就在1000塊錢裡。所以覺得1萬塊錢簡直是高不可攀,畢業後眼界提升了,生活環境生活層次也高了,所以覺得1萬塊錢也不是很多

第二,消費水平

畢業後能掙1萬塊錢了,消費自然也就上來了,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所以一個月下來也沒剩下多少錢,1,變成了月光族,所以覺得1萬塊也不過如此。

第三,參照物

大學時候,參照物都是自己周圍的同學,大家都差不多的生活費。畢業後周圍都是同事,比自己工資高的多的是。比著比著就覺得1萬塊錢並不是很多,甚至還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