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評丨迎著春風,聽成都復甦的聲音

什麼最能直觀體現疫情之下的城市復甦?莫過於城市的聲音。

“嗚”——

3月3日晚上,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兩列中歐班列滿載石墨、汽車零配件、電腦、冰箱、服裝鞋帽等90多個集裝箱,分別發往歐洲羅茲、沙夫馬克。

更早一些時候,2月28日凌晨,成都直飛法蘭克福航線率先復航起飛。機上搭載了約8噸“成都造”電子產品,以及從深圳、寧波、青島等地來蓉中轉的9噸貨物。緊接著,直達非洲樞紐城市的開羅航線也復航起飛。

這本是向西向南國際門戶樞紐成都的日常,但在疫情致使多條全球航線停擺,供應鏈遭遇重創的當下,並非尋常。

蓉评丨迎着春风,听成都复苏的声音

2月28日凌晨,貨物裝機

截至目前,在飛機、快鐵的轟鳴聲中,成都的國際(地區)定期直飛航線恢復至26條,中歐班列累計開行267列,同比增長88%;在傳送帶的“哐哐”聲中,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規上100強重點服務業企業復工率98%,重點農業企業復工率93.4%;在吆喝中間雜著的討價還價聲中,中心城區490餘個菜市場基本恢復營業;還有地鐵站裡的風聲,高架上的車聲,共享微信、支付寶收款到賬聲,嘈嘈切切錯雜彈,我們親愛的城市,活力的脈動正在打通城市的每一條血管。

此時,隨便走在成都哪一條街道,櫻花、桃花、梨花、杜鵑花、泡桐花、油菜花,正在趕趟兒。閉上眼聽一聽,就算隔著口罩,花開的聲音也會“吻”一臉。

活了,我們的城市。挺過疫情的至暗時刻,成都已然甦醒。

只有經過,才能懂得。每個成都人都明白,在這個春天,城市復甦的聲音是多麼來之不易。

蓉评丨迎着春风,听成都复苏的声音

春來花開,錦城處處都是“春”

不畏困難而進擊,直面問題而倒逼——疫情像鏡子,照見城市前進的內在邏輯。

有人說,人類正處於風險時代,惟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但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確定,只要不放棄對城市的堅守,就一定會於最低迷處迎來希望的盛放。

面對疫情,是“宅”在家裡躲避,還是迎面而上進擊,這不是一道多選題。本質上,這是關於局部和整體的辯證法,是尋找疫情防控和城市運行“雙勝利”最優解的方法論。

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通知,延長春節假期至2月2日。許多城市據此安排本地上班時間延遲。成都在2月3日開始有條件復工。同時,復工復產的系列工作開始緊鑼密鼓準備。

作出這樣的決定,冒著極大的壓力。坦率地說,當時,一部分市民對此是有質疑的,畢竟,成都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常住人口1658萬,管理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一旦復工,將面臨人流回潮帶來的“疫情輸入”威脅。

然而,城市這個巨系統,連一根鏈條出問題都會影響整體,更遑論大面積鏈條的停擺。城市“宅”不起,否則,就算不敗在病毒的感染,也會敗在疫情引發的經濟社會次生“瘟疫”。

蓉评丨迎着春风,听成都复苏的声音

復工公交

並非盲目樂觀。這樣的復工節奏,是基於對疫情走勢的理性研判,對關鍵節點的敏銳捕捉,對防控措施的嚴密精細。雖然成都一度被一些自媒體列於最危險城市風險榜,但嚴防死守下,成都經受住了考驗。3月11日,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44例,累計治癒出院113例,無新增確診病例。疫情防控的階段性積極成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積極評價。事實證明,以專業主義的態度,壓力是可以分解、化解的。

並非簡單冒進。某種程度而言,這甚至是一種倒逼。現代社會建立在流動性的基礎上,一味“宅”而不動,會造成新的秩序“熔斷”,不僅影響疫情防控局部,也影響城市發展全局。如果企業長時間停擺,疫情防控物資從哪裡來?市民生活保障從哪裡來?而疫情過後,又拿什麼去滿足成都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拿什麼去支撐成都城市的發展?越是艱難,越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城市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保持一種發展的定力和靜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城市運行,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2月6日,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的“成都20條”發佈。圍繞“錢”和“工”兩條線,一系列硬核措施出臺,從持續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支持各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補齊短板加大項目投資力度、著力穩定居民消費發展新經濟新業態等六方面入手,緩解企業現金流焦慮,降低企業運行成本,解決企業用工荒。

成都還獨創“一戶一聯絡員”“一行業一工作專班”工作機制,為規上工業企業提供精準服務。並創新搭建產業鏈協作配套、原材料保障、關鍵環節(技術)創新攻關、金融服務、能源保障、交通物流保障、人力資源服務、信息化智能化保障八大援企平臺以及針對企業用工的線上招聘、定製包車、免費培訓三大平臺。與此同時,公交、客運、鐵路、航空紛紛為務工人員返蓉復崗推出專項定製服務。

流動,流動,打通城市“體循環”。那個熟悉的成都回來了。

2月17日,時隔18天之後,成都交警官微首發“堵車提示”。預想中的抱怨沒有出現,許多成都人反倒是為此奔走相告:愛了愛了,那個熟悉的成都回來了。

3月2日,成都地鐵總客運量在四川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以來,重上百萬量級。3月3日,全網客運量再次增加。

城市出行強度越大,意味著人口在城內的流動性就越高。而人流的流動強度,最能體現城市“體循環”的生命力。

工地現場一派繁忙。

從三聖鄉的公建配套項目到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從成都東進快速路項目到TOD項目,從中科院大學成都學院到大運會系列重大工程,工人們有序復工,緊張作業。

“搶人大戰”悄然打響。

2月底,有人在百度企業吧發佈信息稱,成都富士康3月註定是瘋狂的一個月,凡入職者都將給予高額獎勵。3月初,成都天府新區啟動空中雲招聘活動,提供700個工作崗位2500餘份offer,最高年薪80萬。

網絡引資簽約高開高走。

3月7日,成都2020網絡推介暨集中籤約儀式在網上直播,一批重大項目投資協議當場簽署,投資總額達668億元,其中包括世界500強等高能級企業和外商投資項目6個。來自市投促局的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已通過線上方式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2個,總投資1011.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7個,總投資927.5億元。

3月2日,成都召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兩天後,成都發布《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意見》,以快速、科學、精準的方式,對新的一年進行全面部署。33條意見,圍繞城市發展方式、領導工作方式、經濟組織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定下目標,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城市的歷史,就是一部與病毒共存又抗爭的歷史。曾經有多少災難與痛苦,沉積在歷史河床的深處,但大江歌罷掉頭東,城市仍要前行。我們的城市,也曾經歷過多少次危機,但化危為機後依然安逸,三千年最美煙火氣依然縈繞城市上空。

紅星新聞評論員 劉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