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脫貧不脫責任 富民不負春光

“今年如遇到颱風天,老百姓可以睡個安穩覺了!”3月3日,臨高縣委副書記、縣長曹文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經過4年的努力,臨高幫助975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起了新房,基本“消滅”農村D級危房。

2月29日,省政府宣佈臨高縣等市縣退出貧困縣系列。

4年來,臨高貧困人口由19685戶90638人減少到1戶1人,46個貧困村全部達標出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9707元上升至2019年的14110元……站在新起點謀劃經濟發展,臨高本著“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原則,將繼續投入5.2億元資金用於鞏固脫貧、補短板強弱項,強縣富民。

補短板強弱項

重點關注兩大群體

臨高總人口50.2萬人,2016年以來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685戶90638人。今年臨高還將對貧困人口再進行全縣大排查,查缺補漏,確保‘兩不愁三保障’政策不漏一戶。為保障群眾穩定脫貧,今年臨高將重點關注“邊緣戶”和“監測戶”兩大群體。

“邊緣戶”指收入剛超過貧困線的群體,但家庭情況還不富裕;“監測戶”則是剛脫貧、有可能再次返貧的群眾。“去年我們做了個排查,‘邊緣戶’人數不少,今年我們要結合中央、海南出臺的有關政策,加強對‘邊緣戶’幫扶政策的研究出臺。”曹文表示。

去年,臨高委託國家統計局臨高調查隊做了該縣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基本公共服務涉及39個指標,臨高還有十幾項落後於省級標準,這是我們最大的短板。臨高農村的貧困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但水利設施、人居環境、農業產業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曹文坦言,貧困群眾內生髮展動力不足、農業是大縣但還不是強縣,都是臨高的弱項,因此今年出臺的舉措將緊緊圍繞著補短板、打基礎、強弱項來開展。

探索產業扶貧

鳳梨成了致富法寶

  產業扶貧,臨高為全省樹立了典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至2019年,臨高產業專項扶持資金3.7億元,投入19個本地龍頭農業企業,建立47個產業扶貧基地,截至2019年12月,全縣貧困戶獲得分紅共計7839萬元。

  同時,一批龍頭企業在產業扶貧中得以“強筋壯骨”。其中就包括髮展成為金鑽鳳梨生產龍頭企業的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臨高:脫貧不脫責任 富民不負春光

  龍頭企業參與的“扶貧基地+培訓車間+就業工廠”模式,促進臨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時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但貧困戶直接參與度不高,不利於激發貧困戶內生髮展動力。為此,臨高不斷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

  新盈鎮龍蘭村自2018年3月起,與天地人公司合作開展紅心蜜柚間種鳳梨。“農戶以土地‘參股’,公司投入種苗、生產設施、廠房、前期管理費和技術指導,每畝產值的8%歸農戶,還享受500元的保底收入。”龍蘭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學敬說,土地是活的,隨行就市,村民收入也隨企業經營管理和市場行情水漲船高。

  今年臨高將大力推廣龍蘭村產業扶貧模式,計劃投入5000萬元資金扶持發展20萬畝鳳梨產業。將在繼續做大冬季瓜菜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鳳梨、蜜柚、蓮霧等優勢產業,調減30多萬畝的殘次林和低效產業,富民強農。

公園村、果園縣

臨高打造美麗鄉村

  “蛋清是產業,蛋黃是美麗鄉村建設,蛋清沒營養,蛋黃也不會閃光。要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才能產業興旺,美麗鄉村。”臨高縣財政局局長王義堅用“鵝蛋”來比喻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關係。

  依託大量財政資金投入,臨高46個貧困村莊的“五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面貌與過去相比變化翻天覆地,但與其他先進市縣橫向對比,農村人居環境還不盡如人意。在臨城鎮頭星村,通過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庭院經濟,房前屋後種上三角梅盆栽,不但獲得效益,還收穫了美麗。

  臨高提出,以“公園村、果園縣”建設來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即可由政府免費提供種苗,也可考慮與龍頭企業合作,利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隊人員力量,推進“公園村、果園縣”發展的實施。

  此外,如何藉助海南建設自貿港的東風發展縣域經濟?臨高還提出把金牌港臨港產業園區打造成自貿港建設的臨高窗口。“把縣域經濟做大做強,才能徹底解決區域性貧困問題。”曹文表示,臨高將主動積極配合洋浦經濟開發區做好臨高金牌港臨港產業園區的建設和保障服務工作。助力金牌港臨港產業園區引進大企業、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新型材料產業,以拉動縣域經濟發展。

記者:張惠寧 通訊員:王海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