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武松押送生辰綱,結果會怎樣?

問題青年


個人覺得若是讓武松押送生辰綱有可能會成功。楊志和武松一個馬軍,一個步軍,可以說各有千秋。從性格來看,兩個人有是剛強的好漢,但差別不少。

楊志,有點剛愎自用,不懂變通,頭腦發熱容易衝動,從殺潑皮牛二就能看出,明知道牛二是個無賴,還要跟他在街上糾纏,最後還殺了,這種人要莫乾脆不理,要莫暗中做掉。另外,楊志的不懂變通的性格導致他粗魯地對押送生辰綱的軍漢和老都管,最終讓吳用兵不血刃得到生辰綱。

武松性格粗中有細,做事比較有分寸,從十字坡遇孫二孃即可看出,還有追查哥哥武植遇害,先禮後兵,環環相扣,有板有眼,這一點跟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異曲同工。最終二人看破塵世,走在一起,可謂惺惺相惜。武松八十圓寂,也算功德圓滿,這正是他的性格使然。

以上也只能是假設而已,即便武松真得成功,他最終也不會走上仕途的,他嫉惡如仇的性格是融入不了當時黑暗的官場的。所以,最終只能選擇青燈古佛,俯視塵寰。


原度拾趣


如果武松押送生辰綱,我認為有成功的可能性。

楊志的失敗在於自己過於孤傲,不合群,隊伍離心離德。有句話說的好“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楊志是典型的籠絡不了人心。首先他向梁中書要隊伍主管權,但是他又不果斷,又讓梁夫人謝都管進了隊伍,這樣一來隊伍就出現了不合的因素。再加上趕赴東京途中,楊志催促軍士在天氣正熱時趕路,以致軍士都怨悵不已。他又不會安撫,遇到軍士懈怠,“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更激化了內部矛盾。所以就讓吳用的賣酒下藥的計策成功實施,失了生辰綱。

楊志的運氣一向也不太好,本來的官宦世家,混的都不如意。送“花石綱”翻船,走個路碰到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打劫,賣個刀碰到無賴找事,還惹上人命官司。好不容易有個人欣賞他,讓送個生辰綱還被打劫了。

武松就不一樣了。

武松打虎

首先武松看似像個莽夫,但是他膽大心細。母夜叉的黑店開那麼多年,害了多少人的性命,連花和尚魯智深都中招了,武松一眼就識破了孫二孃的詭計。

其次武松的性格,他的性格豪氣沖天,對人對事多是讓人信服。看他的行事風格,估計謝都管及一群手下是會被收拾服服帖帖。

再加上武松送財物遠行,他以前幹過,熟啊。陽穀縣縣令的行賄財物不就是武松送去的,一路上不也是平平安安順利到達。

武松或許採取的方式就被跟楊志的不同。他不會苛待手下人,隊伍上下一心。辦事效率就會提高。再加上武松豐富的江湖經驗是楊志所不及的,吳用的手段未必能使的上。

關鍵武松的運氣也是楊志所不能比的,殺了潘金蓮西門慶,縣衙上下都有人幫襯。到了牢城營,又被施恩看中,好吃好喝,被人設計,必死之際還有鐵面的孔目救濟。氣運十足。

對於武松來說,打虎的光環掩蓋了他心思細膩,做事嚴謹的性格。他雖然好酒,但從不誤事,為人豪氣,江湖朋友多。我相信武松要是押送生辰綱,會安全送到。


V度


武松押生辰綱必辦成。

武松何許人也,連孫二孃那樣的老江湖都不是他的對手。連生辰綱都運不到,還是打虎英雄嗎。

《水滸傳》裡武松曾成功幫陽穀縣令押送過財物。就是在潘金蓮勾搭武松未果時,陽穀縣令派武都頭出門公幹。小說中並未細言武松如何押運的,但結果是成功完成任務。

若是那梁中書認武松為提轄,總管大小事物,押運這價值連城的生辰綱,武松應有辦法作成。

且看武松如何鬥智鬥勇完勝晁蓋吳用等七俠。

那日,武松應了梁中書這趟差事,心中也在嘀咕,這許多金銀如何安全送到。也頗費腦筋。這天又熱,路又遙遠,如何能辦成這樁差事。

這武松平常粗枝大葉,但關鍵時刻,也有辦法,思忖一會,心裡已想好了對策。

他讓軍士們趕些車輛騾馬,也不偽裝,儘管白日裡行,夜晚裡歇息,大明大擺走路。因為武松知道,這麼一夥人,目標這麼大,藏是藏不住的。

但在吃喝上一定小心,防止有人投毒,一百個軍漢分批吃飯,十個人一組吃完,再換班,輪流吃,即使有中毒的,死的也是少部分,其餘都安全。

那武松一路上,與兵士們處的也融洽,不打不罵,好吃好喝,軍士們也唯武提轄唯命是從。

那一日,武松及軍士們來到了黃泥崗,

此屬山東境內,此地盜匪出沒,那武松加了小心,提醒士兵們注意。

這裡晁蓋吳用白勝等還是故技重施。白勝的一桶白酒裡摻了蒙汗藥。那武松多精明呀,荒山野嶺突遇幾人,心中能不嘀咕嗎。

可天太熱了,那幫軍士們早就忘了提轄吩咐,十人一組吃喝了,搶著把酒分吃了。

武松接過軍士遞過的瓢來,略一聞,酒香四溢,勾起了武松的饞蟲來了。武松好酒之人,哪能忍住,不由就喝了一口,瞬間天旋地轉,麻翻在地,那些士兵們也七倒八歪倒了滿地。

晁蓋等人立馬動手,打開一箱,一看是大錠銀子,也不細看。這七人匆忙把這十幾個箱子搬到放棗的騾車上,一路興高彩烈直奔晁家莊不提。

那武松喝的少,一會風一吹醒了,再看一眼滿地狼藉,十餘個箱子都不見了。

沒哭沒叫反倒哈哈大笑起來。武松從溪邊舀了桶水,回來衝地下躺的軍士一潑。軍士們皆醒了,看了十幾個箱子全丟了,全大驚失色。

那武松笑道“稍安勿躁,那金銀珠寶還在,大家這回可要小心了,不可再著了道了。

寫到這裡,讀者們糊塗了,明明剛才晁蓋搬了十幾個箱子去,並內有大銀。怎麼武松卻說沒丟呢。

原來是這樣:

那武松知押運生辰綱艱難,提前與梁中書商量,若想安全運達京師蔡太師府,必要損失幾百兩銀子。

梁中書言道:“若能安全運到,幾百兩區區小銀何足掛齒。“

武松道:“必先造十幾輛大車,此車特製,內有夾層,可放十萬貫生辰綱,車上放十幾口箱子,箱底全是青磚,只在表面放些大銀,掩人耳目。”

梁|中書一聽,舉手稱讚,一切照辦。

那晁蓋劫走的只是一箱青磚而已!

這裡武松又去縣衙首告,說失了給蔡太師的生辰綱,令官府嚴查。放出風去,生辰綱已丟失。那沿路盜匪也沒了打劫的念頭。

這樣,武松及軍士們趕著空車,一路暢通無阻把生辰綱運到了京師。

這就是打虎英雄武都頭,巧施妙計送壽禮,晁蓋七星費心思,搬回家中爛青磚。


水壺火煮666


楊志一生中最致命的一次事故就是押送生辰綱,由於這個項目的失敗,楊志的人生徹底轉彎,從而不得不告別官場,走向落草的境地。

押送生辰綱失敗,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為路線的選擇,人員的配備不當,還有就是楊志其實沒有主導權,說話不管用。這些都是客觀原因,另一個方面是楊志自身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他太渴望此次人物圓滿完成,所以在執行過程中十分急躁,沒有有效對人員進行管理,導致最後隨行人員喝下白勝的米酒,結果全部被放倒。

有人就提出一個觀點,如果當時押送生辰綱的不是楊志,而是武松,結果又會怎樣?武松能否圓滿完成此次任務,不犯下楊志所犯下的錯誤?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武松的特質。

武松這個人也有致命弱點,那就是愛喝酒,但凡遇到酒,武松就容易陷進去,他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酒所造成,成也喝酒,敗也喝酒。

當一個人有致命缺點的時候,這個愛好和缺點往往容易被人利用,而恰好晁蓋和吳用所用的戰術就是在酒裡下藥,如果這麼來看,武松無疑也是逃不過被晁蓋等人放倒。

但是武松身上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他的江湖經驗十分豐富,他十分清楚知道什麼情況下該做什麼事情,做到什麼程度,是假做還是真做。所以正是因為這樣,武松在經過十字坡的時候,當孫二孃在他所喝的酒裡下藥的時候,武松就避免了悲劇的發生,輕鬆就破解了孫二孃所下的套。

而且,記住還有一點,武松的酒量奇大,越是喝得多,武功越是高,或者換個說法就是,武松喝了酒之後可能會更清醒。

另外一點就是,從武松和人打交道的方式來看,只要別人對他好,那麼他就會加倍對別人好,比如像那次押送他去孟州,一路上他對兩個小卒子都十分關照,自己花錢買吃的喝的,相處十分愉快。

武松的性格不是進攻性很強的人,而且他對當官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他曾經幫助縣令送銀子到東京,那麼長的路,那麼長的時間,都是武松一個人完成此項工作,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武松是一個對任務理解比較深,而且十分負責人的人。

所以,綜合上述幾點可以得出,如果將楊志換成武松,武松有很大的把握能夠完成生辰綱的押送。在武松不被下了藥的酒放倒的情況下,晁蓋等人如果要想強行搶劫生辰綱,那種幾率就更少了。


農民李元霸


如果讓武松來押送生辰綱,結果還是一樣被劫。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吳用和晁蓋想要得到生辰綱,就會不擇手段、千方百計得到,讓你防不勝防。

其實楊志押送生辰綱,已經做的很好了,每天趁涼就休息,趁熱就行路,碰到林子也不讓進去歇涼,遇上賣瓜賣酒的,也輕易不讓屬下買,就是怕遇上賊人,沒想到千防萬防,還是讓賊人鑽了空子。如果讓武松來押送,頂多也就能做到這樣,還能玩出花來?

要說武松比楊志強的地方,武功方面應該強一些。都說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是實話,但武松比楊志功夫也強不了太多,況且這生辰綱也不是用武力劫去的,而是用計將所有人的麻翻了,輕輕鬆鬆拿去的。

楊志是將門之後,武舉出身,對於這些個江湖伎倆最瞭解不過,這從施耐庵的原文《智取生辰綱》裡,楊志與梁中書的一番對話可以看出他的精明之處。

原文意思大概是這樣,楊志為了出人頭地,其實非常想押送這趟鏢,只不過想要梁中書給他最大的權限,才故意推託不肯去,最後梁中書一一答應了楊志的要求,楊志這才肯去,並且楊志心裡早有了一套完善的計劃,說得梁中書高興得很。

武松可能在這方面經驗比楊志還要欠缺一點。武松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那種崇尚武力的人,自信武功高強,又有點剛愎自用,聽不進勸,在景陽岡不聽店家的“三碗不過崗”,硬是喝了十八碗,還要單槍匹馬強行上景陽岡就可以看出。他來押送,一定沒有楊志那麼周全的計劃,更不會謹小慎微,看到陌生人說不定還要狠狠瞪上一眼,好酒如命碰到買酒的更加管不住自己的嘴。

所以如果讓武松來押送生辰綱,一定也會被劫,說不定吳用晁蓋還要輕鬆一點,不用費那麼多腦筋。


秦曰漢雲


倘若換作武松便沒有這些彎彎繞繞,走官道用車輛押送,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雖然武松平常大大咧咧,愛喝酒,但是我們都知道,晁蓋吳用以“賣酒”的名義劫取生辰綱。而楊志的士兵們在酷暑下本就怨聲怨氣,楊志小心提防士兵卻堅持要休息吃酒。晁蓋等人演作酒家和商人裡應外合,楊志也就隨眾人一起吃酒;但武松卻不會輕易上了江湖人士的當,十字坡上孫二孃的蒙汗藥就被他識破,這足以可見楊志的江湖經驗太少了。

雖然晁蓋等人的計謀確實高超,但最根本的還是楊志的團隊內部早就不堪一擊。假如換作武松,團隊定能沆瀣一氣,晁蓋的計謀再精密怕也沒有那麼容易就擊破他們。


待到春來貳月捌


如果讓武松押送生辰綱的話,我認為成功的幾率會很大。

一、武松武藝超群,在水滸傳中和他對戰的人物幾乎沒有敗過。鬥殺西門慶,對戰孫二孃,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單臂擒方臘,面對劫生辰綱的幾個人更是不在話下。

二、武松和楊志的區別在於武松的江湖經驗豐富,離開哥哥後一直在江湖上行走 對江湖上的把戲一目瞭然。所以晁蓋等人想騙武松非常困難。

三、武松在江湖上是有一些名號的,如果晁蓋等人知道是武松押解生辰綱的話,礙於江湖情面,應該能放武松一碼。

綜上所述,武松不僅有超強的武功,還有足夠的智謀,應該能成功





臣默讀歷史


楊志是落魄的將門之後,心底仍舊存在著將門後裔的尊嚴。在生辰綱被劫之前,他認同的是朝廷,而不是江湖、梁山。他想要的是戰場上殺敵。楊志性格極為謹慎,在答應押生辰綱之前,做了兩件事來確保押運的成功:以退為進,向梁中書索取隊伍的領導權,自己決定押運隊伍的休息與前進;挑選合適自己的隊伍。

武松綜合素質極高,自幼闖蕩江湖,對於江湖上那些害人手法瞭如指掌,對人心也洞見分明,吳用所謂“智取生辰綱”的那些淺薄手段,在武松眼裡看來簡直就是小兒科,根本不可能瞞得過武松的眼睛,武松一打眼就知道他們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很容易被武松識破。也就是說,晁蓋、吳用等人根本連近距離接近武松的機會都沒有。

楊志也知道這點,但楊志的警惕只是暫時的,更何況他的隊友們也對他是深深的不信任。武松固然貪杯,但他可不是酒鬼,所以面對來路不明的白勝,武松在喝酒之餘更可能會採取一種戲耍的方式去教訓他。

武松是老江湖,做事非常的周到。如他殺死潘金蓮西門慶,為武大郎報仇之前,先招來了鄰里,又找來證人鄆哥兒,最後找出潘金蓮出軌的證據,並讓潘金蓮守著大夥兒的面,在自己的罪狀上簽字畫押,因此他雖然連殺兩人,最後也不過是刺配而已。如果武松押送生辰綱,絕對不會像楊志那樣大模大樣,把自己的底細給人看,也許他會做兩手準備一明一暗,也可能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總之不會輕易的讓其他人看出底細來。

如果武松護送生日幫,趙蓋等人都無法捆綁武松,那麼以後就不會有趙蓋等7人上梁山的事件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水滸傳》可能要重寫了。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如果讓武松押送生辰綱,仍然會丟失!

首先,不能神化武松的作用,武松雖然武藝高強,但楊志武藝何嘗又不高強?楊志最後受不了酒的誘惑,武松就能受得了?武松比楊志更喜歡喝酒。從故事情節來看,楊志是一個極有經驗,做事極其謹慎的人,武松也足智多謀,但又能比楊志強到哪裡?

其次,不能低估了手下的壞作用,領導再能,手下太懶散也是不行的,落後的地方,換強的領導,很多還是差,腦袋再靈活,手腳跟不上沒有一點用。換了武松去,還是那幫成天叫苦連天的差役,楊志拿鞭子打都沒用,武松就能有用?武松一個人再厲害,能打得過晁蓋等一幫豪強嗎?武松去押運,比楊志好點的結局可能就是他自己沒被藥倒,打上一陣,還是無濟於事。

《水滸傳》裡面,不知道有多少武松無奈的事發生,他在故事裡只是個小人物,如果換武松去押生辰綱就行的話,那麼整個故事都需要改寫,成為比宋江還權重得多的首要人物。


學渣慶哥


其實個人覺得,不管是誰送結局也不會有所改變。

首先,就生辰綱這件事而言,就能說明一件事情,作為梁中書給他的岳父蔡京送的價值十萬貫的金珠寶貝。既然是寶貝,為何能讓別人知曉。而且還是江湖人士,那麼這其中緣由是不是讓人懷疑呢!

其次,楊志的武功和武松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因為出身不同,一個出身市井,一個出身世家。性格上楊志不善帶兵,不善處理關係,更不懂的籠絡人心。但是武松就不一樣了敢作敢當,快意恩仇,加之出身市井,處理關係這一方面要比楊志要好的多。

最後就是江湖經驗了。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在生辰綱,很明顯楊志此時的表現只能說是經驗不足吧!但是武松就不一樣了。武松的江湖經驗十足,估計黃泥崗的人出現,武松就能猜出個大概。

那麼最後的結局是否會被改寫。答案也是否定的。

即便是武松能力卓越,江湖經驗十足,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即便是沒有在黃泥崗上被劫走,那麼在別的地方會不會有別的人。如果武松押送生辰綱,即便是武功蓋世,他也不可能一個人去運送,架不住人多啊,一波一波的來。就剩武松一個的話,誰都扛不住呢!

(創作不易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