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近日,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透露,今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將比去年增加約18.9萬。

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其實歷年來,研究生都以一定的比例擴招,去年擴招人數約6萬。今年18.9萬的擴招人數是去年的3倍多。

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這麼大規模的擴招,無疑將使更多的考生“上岸”,加入研究生的行列。

在為這些學生感到高興之餘,我卻有一絲擔憂。

有人說,導師多招學生是好事,既不會拉低研究生學位含金量,又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可真的是這樣嗎?通過我在高校十多年的所見所聞,我認為:如果學生、導師、高校、教育部門都維持原有理念的話,擴招會拉低研究生學位的含金量,導師多招學生並不是一件好事

我為什麼認為大規模擴招會拉低研究生學位的含金量呢?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研究生學位的含金量“已經”在縮水

要判斷是否縮水,我們首先要知道研究生學位的含金量體現在哪兒。

是學位證書嗎?物以稀為貴,當社會上大部分人拿的是本科證書,而你是學位證書的時候,研究生學位的含金量可能體現在那一張紙上。

然而物以稀為貴的情況正在成為過去。人才市場中,手拿研究生學位的人數越來越多了。近20年來,我國博士生和碩士生的畢業人數每年都在不斷增加,已經增長了近10倍。


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當大家都拿著閃閃發光的學位證書的時候,重要的就不是你是否能發光了,而是你是不是金子了。只有是金子,才能持久地發光,才更可能擁有用武之地。

因此,我認為含金量不體現在是否擁有學位證書上,而是體現在你在研究生階段學到的能力上。這種能力讓你成為金子。

那麼研究生階段主要培養什麼能力呢?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涉及創造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詳情請看 。

在當前的教育方式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情況如何呢?我認為:不容樂觀。我下這樣的論斷,除了基於自己的所見所聞之外,還基於三類關於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

第一類是針對抽檢到的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注意:被抽檢的論文是已經通過了學位答辯的論文,這些學生已經被授予了學位、擁有了閃閃發光的證書。這些論文理應是全部合格的。

在被抽檢到的論文中,有近2%的學術型碩士論文被專家評為“不合格”;有6%的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被評為“不合格”。

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來源《不合格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典型特徵——基於論文抽檢專家評閱意見的分析》


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科研能力不足是這些“不合格論文”最嚴重的問題,1/3以上

的論文都有這個問題。

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來源:《不合格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典型特徵——基於論文抽檢專家評閱意見的分析》

第二類研究是關於博士生導師對博士生質量的看法。博士生是由碩士畢業來的,而且大部分是具有相對不錯科研能力的碩士。

在對南京大學100多位博士生導師的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博士生導師認為:近年來其所帶博士生的科研能力維持不變或有所降低

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來源:《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博士生視角與導師視角的比較》


第三類研究是針對正在讀研的學生的調研。

對全國109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的63166位研究生的問卷調查顯示,有1/3的學生對自己接受的科研訓練感覺一般或不滿意

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2018年我國研究生滿意度調查》


在現有的招生規模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已經是如此不容樂觀了,3倍的擴招規模將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2、大規模擴招會加速研究生學位含金量的縮水速度

突然激增的學生數量遇上維持原速增長的導師數量,無疑將會導致師生比大幅減小。

當一位導師帶更多的學生的時候,TA平均分配給每位學生的精力將必然減少。

而目前的事實是,導師對學生指導時間不足,已經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了。

一項對四所高校952名研究生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2/3的學生達不到和導師一週交流一次;1/2的學生每次和導師談話不超過30分鐘。

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很可能降低碩士學位含金量,你該怎麼辦?


導師指導時間保證不了,學生科研能力如何提高?

大規模擴招之後,導師的指導時間進一步縮水,學生科研能力不增反降,碩士學位含金量怎會不縮水?

我認為導師指導是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關鍵,是因為科學研究和科研能力涉及的概念都很抽象,導師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給學生講明白。

你也許會問,導師採用統一授課的方式來節省時間不行嗎?不行,“一鍋端”的方式在指導科學研究的時候行不通。

這是因為:即使統一授課給學生講明白了概念,在科研實踐中,學生們也常常不能自發地把自己實際做的事情和那些概念聯繫到一起。理論和實踐聯繫不到一起,科研能力就難以提高。

所以,導師需要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讓他們把抽象的概念和自己正在做的科研活動聯繫起來,明確指出並解釋他們正處於科學研究的哪個階段,正在培養什麼能力。

3、作為學生應該怎麼辦?

擴招是必然趨勢,學位證書的價值必然縮水。

作為學生,一味羨慕往屆研究生找到好工作的運氣和輕鬆,沒有任何意義。

有意義的事是,保證自己的能力不縮水。在研究生三年時光中,努力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讓自己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自如運用這些能力,成為能夠持久發光的金子。

我能給的具體建議是:

在考研時,儘量選擇好的導師。除了人品、行業影響力之外,還要考慮TA能給你提供多少指導。

在讀研時,做好自學的心理準備。導師即使給你再多的指導,能力的提高最終要靠你自己的思考和實踐。



本文作者學亦思,關注研究生階段的師生關係、科學研究、論文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