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天才不用學習成績還很好?

奧利哥夫克爾康雅摩斯


每個孩子之間智商多少會有些差別,每個孩子在不同方面都有自己的天賦。比如,學習天賦好的孩子,如果後天繼續努力的話,那麼在學業成績方面就會如虎添翼;但學習上有天賦的孩子,如果後天自由散漫,驕傲自滿,不思進取,那麼未來的他一定被超越。就像愛迪生說的一句話:“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所以說,天才並非是天生優秀,而是一直在努力。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

第一, 家長要做好榜樣

每個學霸孩子的背後,都有以身作則的父母。

首先,做個情緒自控家長。

孩子在家寫作業時,家長要保持安靜,不要看電視影響孩子;孩子作業寫錯了,或者做錯事情時,家長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發火。


其次,做個愛讀書的家長。

大家都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但閱讀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件,相對玩遊戲來說,後者孩子更喜歡。所以家長要愛讀書,做好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並鼓勵孩子讀大量的書,無論是歷史、人文還是文學,都可以提高孩子看世界的層次,提高策略眼光。


最後,做個‘狠心’家長。

我們都聽過“聞雞起舞”的故事,說的是祖逖小的時候是一個勤奮習劍的少年,半夜裡一聽到雞叫,就趕快起來,習武練劍。年復一年,從沒間斷。終於,他的勤奮刻苦換來回報:他有了統兵打仗的本領,後來被封為將軍。

其實,很多被認為是天才的科學家在身居惡劣的成長環境,靠的就是不斷地打拼、奮鬥才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而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宇宙,大小事情父母全承包,尤其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的家庭,孩子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鄰居家的孩子小學四年級了,每天早上媽媽給穿衣,奶奶給餵飯,爺爺背上書包送娃上學。目前學習成績一般,但即使撇開學習不說,這類孩子的自立能力和抗壓能力讓人擔憂。所以,父母該放手時要放手,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二, 孩子學習有方法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分兩類。

第一類不是不學,而是學習有方法。如果孩子不學習,就不知道他在這方面有天賦,只有學了,才能發現。所以這類孩子會在課上專心聽講,充分利用好課上45分鐘時間,課後只需完成作業就可自由活動。這比課上走神,課下利用大量時間補習的孩子強多了。


第二類不是不學,而是背後努力。這類孩子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補拙。他們在課上善做筆記。一邊聽課一邊記重點,不是事無鉅細全盤記錄,而是時刻跟進老師思路走,善於記下老師補充的東西。到家後會通過筆記內容進行思考,比如做完練習題後,對一下答案,如果有錯題,就會反思,弄清楚出這道題考的目的是什麼,需要用哪些方法,為什麼用這樣的方法?通過大量做題和思考,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作為家長,我們千萬不要把別人家孩子後天的努力當作他們先天就有的天賦,不能存在“自己家孩子不是讀書的料”的心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如果您覺得還行,請關注#善學#,歡迎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