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上課,覺得老師這節課講的東西沒必要聽,是不是可以選擇性聽課?

甘善傑


有時候上課,覺得老師這節課的東西沒必要聽,是不是可以選擇性聽課?

我認同!

這是一種理性聽課的學霸方式!

“因材施教”,是教與學的真理!

目前的學校教學,一個班幾十個同學,但個體之間是存在差異的,知識層次、接受能力等都會有所不同,老師通常是按大多數的知識層級和接受能力進行教學,並不能針對個別進行“因材施教”!

對於已掌握的知識,可以不聽,或有選擇地聽!

利用這個時間,針對自己的不足或未知領域,去學習去探究,這樣,就不會做無用功!

我始終覺得,學習一定不能做無用功!一定要提高效率!

有效學習,才是最明智的學習!


深海老師


學生當然可以選擇性的聽講。

一,每個班裡都有五六十學生,老師要照顧大多數,所以進度上比較慢,學習內容較基礎,學霸如果提前學會了,應該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做。

二,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一節課,時間較長,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集中,不然精神緊繃而疲勞,容易造成機械記憶,記憶不深刻。

三,學生要提前預習

知道老師要講哪些內容,應該把精力放在自己需要的部分。

四,課後要複習鞏固

雖然有些人學習很快,但遺忘規律是一樣的,當天學習的東西,當天要複習,搞明白。


靜思學苑


我認為還是要聽的。

1、所有的教材都有他的連貫性

每年的教材編制都是考慮了諸多方面的因素,他有他的連貫性,保證每節課學生改學到什麼,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什麼樣的基礎,所以不能覺得這節課沒必要,就選擇性不聽。

2、教師在備課中,也會保持這種連貫性

教師在備課時,也會考慮到這節課的重點,以及與前邊課程的聯繫,與後邊可能的關聯,每一節課都是承前啟後的,如果你放棄了這節課,就缺少了老師給你複習一節課的機會,下一節課的時候,你可能還得翻回來在看這節課,這不是因小失大嗎?

3、容易放鬆自己

如果覺得這節課沒必要聽,是不是下次也會這麼認為,長此以往,會導致我們學習上的懈怠,一旦真的在學習上對自己有所放鬆,想在提起來可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不建議選擇性聽課。

總之:你要是覺得你有超強的學習能力,你還有超強的自我把控能力,你可以選擇性聽課,

如果沒有,還是得聽好每一節課。


屈大強


我作為一個老師,如果你上的是一門統考科目,我認為認真聽課還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作為一個老師,她每節課要講什麼,都是要先去準備的,她要講的內容都是一些重點知識,如果經常都講的知識點,那麼基本上就是要考的重點內容。還有老師在她所教的這一科,比起學生,肯定是各種類型的題見得多,解題方法技巧有一定的研究。還有她們對考試方向也瞭解得更透,所以上課認真聽課也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關鍵。

還有作為一個學生,認真聽課不僅是為了自己學知識,也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老師上課的時候,通常都要和學生互動,如果學生認真聽課,就會對老師講的內容感興趣,就會積極互動,從而也引發老師上課的熱情,讓課堂更活躍,更有激情。一節成功的課,都是下課了學生老師都還意猶未盡,都會覺得怎麼過得這麼快。

相反,如果一節課有幾個要聽不聽的學生,就會影響老師的情緒,有些老師要停下來提醒,有些要停下來進行批評教育,而有些會覺得反正學生都不願意聽,就難得講,乾脆敷衍了事。如果不怎麼聽課的學生多了,會大大傷害老師上課的激情。當然最後受影響的是學生自己。

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學生,本著對自己負責,認真聽課是根本。我所見過的優秀學生裡,沒有一個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反倒是有一些,成績本來比較好,後面就是上課不怎麼認真聽,最後導致成績大滑坡。等到中考,高考之後,後悔已晚


夢凝


看問題感覺題主至少是個學習中等偏上的學生,覺得老師講的沒必要聽,那肯定是覺得部分內容自己已經會了,不用再聽了…

其實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一個班級裡學習成績通常分好、中、差三個層次,老師備課要求就非常高,安排教學內容必須要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教學也不可避免的分難,中等,容易三個層次,講到簡單內容時中等生以上學生有這樣的感受和想法很常見,但是老師備課時會考慮到中等生以上學生的情況,一般不會讓他們乾等著,在基礎知識部分教學時老師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加入一些能讓優中學生也能思考的內容或者教學環節,讓基礎弱的學生理解學會,也能讓優中以上學生鞏固甚至是提高!所以老師面對優中差三批學生,短短一節課想讓他們都能學有所獲,備課上課真的要求很高,不容易!你在幹自己活的時候,沒準就漏掉了老師的大總結或者是精華,得不償失,基於以上緣故建議你最好認真聽完所有的內容!





虞海棠


首先我反問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樣的東西沒有必要聽?覺得沒有必要聽的依據是什麼?

接下來我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第一老師既然安排了教學內容,上一節課,就自有這節課的教學目的,這節課就有上的價值,除非你遇到一位不會教學的庸師。

第二要正確認識我們學習的目的和目標,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教學要求,如知識性內容的教學目標要求有了解、認識、會、理解、掌握等;能力方面要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綜合分析、辯證認知等方面的能力;情感及價值觀方面要求培養學生有正能量、愛國、積極上進等。但是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甚至家長、老師都認為學習那些需要理解的、掌握的所為重點知識以及習題中、考試中經常出現的內容和問題是必要的。而忽視要求為認識、瞭解層次的知識和考試中出現概率比較低的問題以及那些考試中很難體現的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認為這些方面的問題沒有必要學。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因為學生的學習不是單單為了考試、為了分數。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且健全的人;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成長為一名能夠適應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發展的人。

第三要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就是每一節課都認真學、仔細聽、精心記,始終如一,長此以往,一般就不會有上課打盹、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發生。反之,如果有選擇性聽課,這節課認真聽、那節課不認真聽,長此以往,有可能出現的後果,可想而知。

總之,我的觀點很明確,不贊成“選擇性聽課”,認真上好每節課,收穫你需要的全部。


涼亭清風


關於這個問題,你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重要不重要是誰認定的?如果能認定現在講的知識在未來的重要性,那大可不必要學習了,直接買彩票就可以,因為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2、如果是會不會的問題,那就好辦了,會了就不用學了,老師要照顧到每個學生,老師要把知識體系講完整,可能會講一些你知道的東西,沒辦法了;

3、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再聽一遍,會不會有新的見解呢;

4、別養成習慣,今天不聽一節課,明天不聽一節課,成習慣後,可能節節課都不聽了。


大蝦談教育


老師上課一般都是按教學大綱備課,或者按應課老師書本教程備課,這是常理。作為學生,如果是有課前預習,對課文比較熟悉,可以帶著問題上課,而不是選擇性聽課,畢竟我們是來求知求解的。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他(她)能成為你的老師,就說明有其過人之處,對師尊敬,做人謙卑才是求學之道!

  • “有時候上課,覺得老師這節課講的東西沒必要聽,是不是可以選擇性聽課”,要分好幾種情況了。

一:這句話的內涵就有兩種理解意思。

  • 1:本節課內容可以選擇性聽。沒毛病,如果你有預習的習慣,自己能理解的內容與老師見解一致,可以忽略不聽,但也不能做出太出格的表情或動作來,畢竟老師的眼睛是雪亮的,這也是對授課老師最起碼的尊重。
  • 2:這位老師以後所有的課都可以選擇性聽。這也沒毛病,前提是老師的每節課你都能提前預習,並且提前理解老師的授課意圖。帶著問題針對性學習,一些自己能提前掌握的知識點,可以跳躍式聽,集中精力去學習和領悟自己不太明白的知識點或問題點。

二:老師講的東西不是你想要聽到的內容。

  • 1:老師講的東西不符合你的個性需求。
  • 東西是好東西,你聽得不順耳,不舒服,覺得有“違背”感。你可要知道,老師授課針對的是全體學生,他(她)所要表達的內容一定是具有個性化色彩,所要闡明的觀點也一定有自己獨到之處,不然就起不到“吸引”學生聽課的目的了。越是正統的,普世的價值觀,越是“催眠曲”,因此不能強求老師說的東西是滿足所有人的個性需求。換位思考,做好自己學生的本分,才是尊師重教最好表現。
  • 2:老師的本節課內容講的不夠好。
  • 老師的授課習慣也非一天兩天養成的,講的內容也未必就一定是面面俱到,畢竟知識的更替遠遠超過課堂裡內容,稍有懈怠,就很有可能趕不上時代“列車”,個人觀點就顯得“偏頗”了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有正確的學習心態,擇其優而學之,而不是“雞蛋裡挑骨頭”。講的好的內容我們記下,不夠完善的內容自己補充再記下,這才是優秀學生應該有學習態度。

三:你是一個個性突出的學生。

  • 1:跳級學習的學生。
  • 曾幾何時,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總有些“天賦異稟”的天才少年,在智力方面比同齡人開發得早些,學習知識起來總是別人快,以至於越級學習,提前完成學業。小小年紀就能參加各種奧數競賽,這種級別的學生不是選擇性聽課,而是跨年級自學成才了。
  • 2:會學習的學生。
  • 在家是好孩子,在校是好學生,就是不認真聽課也能考出好成績,這樣的列子舉不勝舉,相當於學霸級學生。平時看著“吊兒郎當”的樣子,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他們的個性突出,優缺點也同樣突出,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獨特的學習方法,他們的上課大多數具有選擇性,因為課不是用來聽的,而是用來補充學習的!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他(她)們有一顆赤忱的心,無私奉獻著,澆灌著校園裡每一束花朵,學生要有敬仰和敬畏之心,才是一個好學生應有的態度!

未來的教學是去中心化的教學模式,也是素質教育的本義,個性發展,因材施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聽不聽課不能成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標尺,好課堂依然是教學者播撒知識種子的好渠道,也是好學者求知的最好營地。教與學始終是對“孿生姐妹”,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相信老師和學生都能夠守住自己初衷,面向未來,共同進步,謝謝!


zli陳記


這要從三個方面來看,沒必要聽——是老師講的內容你懂你會;還是老師講的內容無用?甚至於老師講的內容自己純粹聽不懂?

1、如果老師講的內容是你懂、你會的

那麼,在無故而知新的前提下,可以選擇性的聽課,剩餘的時間,強化自己的薄弱知識點即可;高效利用課堂時間,也是積極學習者的必備技能。

2、老師講的內容無用

說實話,講“水課”的老師確實也有,甚至有些老師的課堂“注水”讓人到了“作嘔”的程度。

對這樣的老師,不僅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而且極不靠譜,可以通過正常的渠道,想辦法處理。

3、老師講的內容純粹聽不懂

針對這種情況,那就要加強該門課程的學習,如果是班級內的同學大面積聽不懂,那麼老師的教學出了問題;如果是個別人聽不懂,問題就在學生本事了,接下來,就要多複習前面的內容,課堂上,還是要努力其跟上老師的節奏,如果一旦鬆懈,後續在這門課的課堂學習上,基本就如同聽天書一般。


教育擺渡者


是的,因為老師要考慮整個班的學生水平,要使大部分學生都明白。所以領悟能力好的學生可能自己閱讀就已經明白了,所以可選擇性聽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