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可說忍耐

忍的最高境界 ——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能夠改變的

《靈嬋視界》欄目組 採編 靈山客

作者 田一可


“忍”,是先從情緒的自我管理開始的。我總結了以下幾條情緒管理的方法:憤怒不見人,見人不說話,說話不議論,議論不決定,決定不行動。當你有情緒的時候,不要出去見人,因為你見人之後,會口不擇言,可能會釀成大禍。你不說話,別人不知道你傻。林彪說過:“想不明白時,不要輕易去說,因為你說的話就代表了你的水準。想明白了,根本不必去說。”你生氣、發脾氣、著急是沒有智慧的表現。一旦你的情緒出來了,就說明你沒有足夠的智慧駕馭當前的形勢了。我經常講:當你煩惱了,痛苦了,壓力大了,鬱悶了,糾結了,徘徊了,忐忑了,踟躕了,生氣了,不幸福了,是因為你的智慧不足以駕馭當前的形勢。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更重要的,是你要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這樣,最終你可以達到沒有情緒的狀態。其實,任何一個成功者都要經得住忍耐的過程。我們老家有一個“蹲苗”理論。通常,地裡的玉米長到40公分左右的時候,天氣比較乾旱,雨水很少。我問爺爺:“玉米快旱死了,是不是要澆水?”爺爺說,他活了八十多歲了,沒有給玉米澆過水。我又問:“那玉米不得旱死嗎?”他說:“不用澆水,拿鋤頭去鋤地就行。”這樣把地表的乾土鬆一鬆,讓它們形成一層保護層,就不往下旱了。我很懷疑這個方法,追問爺爺:“這個方法真的管用嗎?”爺爺告訴我:“玉米苗被中午的太陽曬得耷拉著腦袋,很沒有精神。但你放心,它正在長根兒,它的根兒扎得越深,基礎越牢固。等過個十天半月,來一場雨,它就能迅速長起來。而且因為它的根基深厚,即使遇到颳風、下雨,它也不會倒。”種過綠蘿的人都知道,綠蘿泡在水裡可以生根。讓綠蘿生根最好的方法是這樣的:拿一個瓶子,不要裝滿水,把綠蘿插到離水面3-5公分處。放在這個地方,綠蘿的根長得特別快,因為它對水有一種渴望。


在工作中,我們要做到:第一,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意釋放自己的情緒,傷害別人。第二,看透事情的本質。要明白,有些東西,不是我們努力就可以改變的。我認識一個老革命家,他曾經在衡水那一帶打過游擊戰。他跟我講:“有些東西經過你的努力是可以解決的;更多的東西,是你努力也解決不了的。比如說天黑,這是不可能改變的。再比如,你轉一萬圈也改變不了屁股在後邊的現實。”他還說:“我們唯一可以選擇的就是忍耐,就是等待。”其實,忍耐和等待也是一種智慧。不要在該等待和忍耐的時候,做無謂的掙扎,以致消耗你的生命。這就是我提出的“接受理論”: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能夠改變的,這才是忍的最高境界。我們再來看一下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曼德拉在監獄裡待了幾十年,最後走出監獄的那一刻,他就放下了一切。他說:“如果我不能放下曾經所有的屈辱,即使我出來了,我仍然活在監獄中。”當他就任南非總統的時候,他請來的嘉賓裡,就有曾經對他進行過非人折磨的監獄管理人員。其實,只有經歷了磨難,經歷了對心性的磨礪以後,人才會做到真正的寬容。


“忍”,真的是每一個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修煉的一個法門,它無時無刻不在。比如《弟子規》中講的“凡飲食,凡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吃飯的時候,要知道讓領導先吃,讓長者先吃;見到利益的時候,要知道忍讓別人,做到“孔融讓梨”。記住:你對別人的態度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你忍不住,別人便從這件事上看透了你,不會再與你合作。“忍”,貫穿“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的始終,這是人性貪婪、自私、虛榮、膽怯等劣根的一個反方向。《論語》中講“克己復禮”,就是要剋制住自己的慾望。


小不忍則亂大謀。你能忍多大的事,便能成多大的事;小事上能夠忍,大事上才能忍得住!


以上內容摘自:《田一可說弟子規》


田一可說忍耐


田一可 原名田輝 號一園主人,補拙齋主。滄州南皮人。早年得黃綺先生親炙,十七歲書作入選翰園碑林、黃河碑林。作品被小平故居及人民大會堂收藏,1992年高中畢業,執教書法於泊頭師範學校,2000年下海經商,雖鏖戰商海,猶鍾情翰墨。


2001年書作先後被日本文化界、政界名流松本康子、小口芳久、穗刈甲子男及日本德運寺收藏。2003年為五臺山黛螺頂書寫26米隸書長卷《地藏菩薩本願經》。


現任一可書院院長、中國成人教育學會教師繼續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玉文化館館長,蘇州玉石行業協會顧問;北京智策知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壹加壹互助聯盟發起人;書法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踐行者、受益者、研究者、傳播者;中國教育電視臺《論語與人生》、《曾國藩的啟示》與《弟子規中的智慧》系列講座主講人;北京大學百家醫院管理公益講壇專家;京劇大師奚嘯伯的再傳弟子;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經典高級研修班班主任,任課教授;曾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天津大學(EMBA)、人民大學(MHA)、清華大學(EMBA)、北京大學(EMBA)、中國海洋大學(EMBA)課程特聘教授;現供職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致力於中國傳統倫理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研究領域】:多年來致力於營銷、管理、醫患關係、經濟倫理的研究工作,尤其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的結合方面有獨到的心得和實踐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