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曹妃甸:打漁人鍋碗瓢盆忌諱翻著放


「原創首發」曹妃甸:打漁人鍋碗瓢盆忌諱翻著放


禁忌,和一個地方的群眾生產、生活、信仰是相互關連的。由於職業和信仰不同,對禁忌也有不同見解。

漁民有許多禁忌:在海上行船,不許人的兩腳伸出船外,否則,替死鬼容易把人拖進海里淹死;在船上的人不許吹口哨,否則,會引來暴風驟雨;上船的人不能在船頭撒尿;在船上吃魚,不能把魚翻轉過來等等。

在渤海灣行船打漁的船家中,也有一大忌諱,船上使用的鍋碗瓢盆,絕對不允許倒著放,說是倒著放就翻船。

為啥有這個說道呢?這其中有一段故事。

常年下海打魚的漁民都知道,連接渤海灣深海處有一個東西走向的沙坨子,叫漕泊甸。因為這裡是渤海的最深點,海龍王把水晶寶殿就建在了這坨子的海底下。漕泊甸的沙坨子上有座海神廟,廟裡住著一個和尚,和尚辛辛苦苦照看著這座廟,風暴天氣掛燈指航,為過往商船、漁船添加淡水。過往商船都要給和尚留下點糧食,漁船都要給和尚放點魚蝦,他們之間處得非常好。

漕泊甸周圍,暗溝縱橫,浪雖平而湧卻急,如果晚上遇上風天雨天,方圓十幾裡的漁民們就倒楣。不是遇到暗湧毀船,就是碰到淺灘傷人,商船遭難敗了家,漁船遇險把命搭。

漕泊甸是海上通道,也是古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商運船隊躲也躲不過去。漕泊甸以西是天然漁場,尤其盛產對蝦,是附近漁民的"聚寶盆",漁民們冒死也要闖。但這個地方卻常常毀船傷人。

人們叫苦連天,把希望寄託給海神,每次出海前,第一件事就是去海神廟裡祈求龍王開恩,護佑眾生。和尚經常見到船家遇難的事,心裡十分不安,他也是日夜燒香,和大夥一塊祈求海神保佑。

整日香火不斷,海龍王被虔誠的人們感動了,就私自給了和尚一顆夜明珠,讓和尚晚上掛在廟前的旗杆上,給行船的人們指航引路。

和尚面善心腸軟,拿到夜明珠後,不論風天雨天,每天傍黑早早就把夜明珠掛在旗杆上。那些趕上行夜船的人們,都直奔夜明珠而來,他們到漕泊甸上住上一夜,跟和尚聊上半宿,躲過風雨,第二天再走。

自從有了夜明珠以後,很少再有船隻碰湧擱淺毀船傷人的事了。

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山挪了,海退了。渤海灣北岸北向南推進了有一百多里,漕泊甸這兒的海域越來越淺,水晶寶殿離海面越來越近,海龍王在這個地方也呆不了啦。他急忙來到天庭凌霄殿,急忙稟奏玉皇大帝,請求玉皇大帝想辦法止住山挪海退。

玉皇大帝眯著雙眼,摸著鬍鬚盤算著,他沉吟了一會兒,有點無奈地說:"此乃天意,我也沒辦法呀!看來我們也只好順呼潮流,順其自然吧!"

海龍王發愁的問:"我那水晶寶殿該怎麼辦?"

玉皇大帝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說:"上天自有定數,天意不可違。眼下我已無力迴天,如你等實在沒辦法,且先搬一搬吧!"

玉皇大帝拿不出更好的辦法,海龍王能有什麼好辦法? 海龍王回來後,堅持了不到三年,選新址造龍宮,最後從漕泊甸將水晶寶殿向南搬走數百里。

水晶寶殿搬走了,漕泊甸還在,和尚沒走,他還是照常掛夜明珠,給船家引路,還是風雨不誤。

有一年的夏季,忽然有一天,狂風夾著暴雨,一下子下了七七四十九天,上游洪水猛洩,海遭大潮奔湧,大潮遇狂風,渤海灣就象熱水開鍋,那大浪頭都有三間房那麼高,一個緊挨著一個,一浪比一浪大。漕泊甸這個小沙島被大浪衝走了有一半還多,漕泊甸上的海神廟地基也給沖塌了,地基塌了廟也毀了,和尚沒能逃出來,也給砸死了。

海龍王知道,如果他的水晶寶殿不搬走,如果他的水晶寶殿還在,這件事也許就不會發生,慈悲和尚也不會死,他越想越難過。

海神廟住持和尚與事無爭,心善修行,護佑過往漁民,飽受苦難,最終為了下海人的安全,為了守護海神廟,竟和廟宇同歸於盡了,海龍王感動不己。為了紀念和尚的善舉,海龍王找到玉皇大帝,為和尚討了個一字並肩王的封號,那意思是在渤海灣,和尚可以和他平起平坐。

以後,船家們來到漕泊甸上,把和尚按佛家習俗葬了,把和尚的鍋碗瓢盆等撿走,留在船上使用。說來也怪,這些東西在船上只許平放,不許倒著放,一倒著放就起風浪,起風浪就翻船傷人。

有人說,這是海龍王讓人們不要忘了和尚,不要忘了和尚引航指路的善行,鍋碗瓢盆倒著放,就是對他和和尚最大的不恭,不敬就會受到懲罰。

廟毀人亡後的許多年,當船家晚上在漕泊甸遇見風暴天遇大浪時,海神廟址上還有燈光引航指路。人們都說,還是那個海神廟的和尚,他當了一字並肩王也沒忘給船家引航。

從這以後,渤海灣曹妃甸的漁民忌諱鍋碗瓢盆倒著放,慢慢將這事形成了一種忌諱,一種習俗,一直到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