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的“封鎖”,一段“宅家”的陪伴

2020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將我們原本打算大年初五就回哈爾濱的計劃打亂,被“封”在了吉林一個小縣城附近的農村老家。年前回家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這次病毒的嚴重性,所有的一切都讓我們措手不及,也毫無準備!一開始在無法確定返期的日子裡,心情是慌的,看到每天不斷上升的數據,內心也有恐懼,但是好在一家人在一起,農村的吃食都是自給自足的,後來慢慢的感覺農村更加的安全,本著躺在家裡就能為祖國做貢獻的心態,開始了我們的宅家生活。

我和我老公每年都是輪流去雙方父母家裡過年的,很慶幸今年輪到去我農村的老家過年,因為弄粗人員流動量小,人口也不密集,對於預防疫情來說農村較城裡要安全一些。村子裡算上我們家一共有27個外來返鄉人員,當然也就成了“重點的監護對象”,村裡的書記基本每天一個電話詢問身體情況,偶爾還會來檢查一下,登記、照相、籤承諾書、消毒......過完年村子就封鎖了,進出的路都用兩米多高的土堆封上,主路有專門的人負責把守,嚴禁進出。

農村的生活相對比較簡單,因為沒有可以逛街的商場,沒有可以娛樂的場所,也沒有“WiFi”,就連吃飯也因為冬天的活比較少而只做兩頓。另外睡覺和起床的時間也和城裡不一樣,對我們來說原則就是“睡到自然醒”、“玩到自然睡”,但是我父母是“早睡早起”型的,所以每天上演的都是,父母不斷催我們起床的場景和督促我們早點睡的場景,而且“樂此不疲”!

我從上大學以後就很少在家待這麼久了,而這一次我們足足“宅”了近一個月,這種宅不像在城市裡的那種躺在床上睡覺,窩在沙發裡玩手機等等,我們一家人宅在這個農村的家裡,陪伴著父母,一起看電視,一起聊天,一起幹活,"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這個看似漫長的“宅期”,好像又很短暫,慢慢的這種生活讓我心裡莫名的心安,也感受到了久違的“平和”,就像一顆小樹終於找到了適合它的土壤,像燕子找回了自己的窩,像陽光灑在了陰雨連綿的湖面上......。

疫情終將有結束的一天,而我們也會迴歸到原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這一次的“宅家”雖然是局勢所迫,但是讓我更深的體會了和父母親人在一起的快樂,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會害怕。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不知道災難和明天哪一個先到來”,其實它後面還有一句是“請珍惜身邊的一切”。如果真的面臨世界末日,你會如何選擇?我們總是會想,等以後我會怎麼怎麼樣,這個“以後”還有多久?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總是讓我們忘記了什麼對我們才是最重要的,金錢、名利真的是人生要追逐的目標嗎?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也有了自己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