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疫情出不了門而苦惱?不如試試得道高人的獨處祕籍,養生有道

很多人都讀到過這樣的心靈雞湯——學會獨處,學會忍受孤獨,學會禪坐和入定,等等!可是真的把你關在家裡,哪裡都不讓你去,是不是就完全無法愉快地生活?疫情當前,能不出門就不要出門,不出門就是不給祖國添亂。可是確實太難熬了!怎麼辦?很多人都喜歡看“修仙”劇。事實上,每一位“上仙”,似乎都必須經歷漫長的“修煉”過程。修煉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學會“獨處”,必須默默忍受孤獨!可是世界上,哪裡有真正的“上仙”存在呢?居家“修仙”,根本行不通!

為疫情出不了門而苦惱?不如試試得道高人的獨處秘籍,養生有道

​其實,得道高人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秘訣很簡單,就兩個字。那就是“養生”。修煉的目的,並非為了“成仙”,而是為了自身的健康和快樂,這就是“養生之道”。當然,古代高人們的養生,難易有別。什麼煉丹,悟道,我們普通人短期內無法掌握。不過有一些人人都能掌握的方法,大家不妨在家裡試一試。

1、少多想、多讀書

古代的人,壽命普遍比今天短,所以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相比較而言,皇帝長壽的更不多見。因為當皇帝,很累。不過,南朝梁武帝,活了85歲。史稱其80歲還能騎射弓馬、上陣征戰,絲毫不輸與廉頗、黃忠等古之老將。那麼這位皇帝的養生秘訣是什麼呢?只有6個字:少多想,多讀書。

為疫情出不了門而苦惱?不如試試得道高人的獨處秘籍,養生有道

​因為少胡思亂想,多讀有益之書,就能“聚精會神”。據醫書《內經》所言,“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讀書能促進“腦運動”,延緩衰老,預防痴呆症。讀書要務求廣博,追尋真趣,不能為讀書而讀書,更不能為了充門面而讀書。所謂“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廣涉獵,追尋讀書的恬淡趣味。陸游曾說“病中書卷作良醫”“讀書有味身忘老”,看來讀書還能治病,能夠對抗疫情。

2、常聽音樂

音樂可以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從而起到預防、治療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戰國時公孫尼有《樂記》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嶽有《類經附翼》雲:“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說白了,音樂能夠讓你的心靈打開一扇通往至善至美的窗口,實現心靈與美好的對話。你的音樂愛好,完全是你個人化的獨特空間,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干擾。

為疫情出不了門而苦惱?不如試試得道高人的獨處秘籍,養生有道

​此外,古代的得道高人,大都看得開,想得開。他們不拘小節,懂得幽默,對人對己,如沐春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代的紀曉嵐。他的《閱微草堂筆記》裡記載了不少與養生有關的故事。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實際上就是要豁達樂觀。而詼諧幽默、看得開想得開的人,一定生活甜蜜幸福。

為疫情出不了門而苦惱?不如試試得道高人的獨處秘籍,養生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