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雕-隱藏在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葉雕,又稱剪葉,取材秋季成熟的自然落葉,經手工在落葉上精雕細琢,成就精美的圖案。葉雕是一門很古老的藝術,有史可查的記載,西周早期就出現了葉雕作品。


這個視頻作品來自非物質文化遺產葉雕傳人,閆肅葉雕。

葉雕在藝術創作的美學原則上與其他藝術既有共同之處,又有葉雕獨有的特點。葉雕具備了版畫,微雕,剪紙等藝術的表現形式,又吸收它們創作的長處,來補其短處。不同之處,就在於葉雕是採用自然葉片的自然形態,巧借天然,突出意趣;順其自然來展示大自然巧奪天工與天人合一之景象,利用葉材縱橫交織的脈絡、自然殘缺來創造出葉片的生命狀態,造就神奇的藝術瞬間,使作品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

葉雕-隱藏在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葉雕

製作葉雕的工藝非常複雜,精選後的樹葉要經過揉制、修剪、錘壓、浸泡、雕刻、研磨、熨燙、漂白等60多道工序,運用繪畫、微刻、剪紙、書法、篆刻等工藝,3——4個月的時間才能製成可觀賞和收藏的葉雕作品。這種精心製作的葉雕作品,薄如蟬翼,色澤自然,耐酸、鹼、潮溼,具有葉黃而不脆,筋絡彎曲而不斷。

葉雕-隱藏在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葉雕

葉雕是一門很古老的藝術,有史可查的記載,西周早期就出現了葉雕作品,這個作品是一個很多人熟知的故事,據《呂氏春秋》記載,成王與叔虞燕居,援梧葉為圭,而授叔虞曰:“餘以此封女(汝),叔虞喜以告知周公……於是遂封叔虞於晉。”——這就是“剪桐封虞”的典故。

到了漢代,葉雕藝術的技藝已相當普及,有詩描繪了當時民間葉雕盛行的情景:“漢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漢代的婦女抱著孩子窗前玩,用梧桐葉剪成圖形來裝飾生活——這說明漢代的剪葉藝術已經相當普及。

葉雕-隱藏在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