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又到週末,一禮拜“嗖”一下就過去了。想了想,大概是因為又過了充實富有挑戰的一週的緣故吧。

上了一個7天豎版思維導圖課,一個加速學習力課程。雖然是兩個看上去沒什麼關聯的課程,但都給了思維和認知上的啟發,更重要的是不斷給我的行動力注入了強勁的馬達。

1.建立目標感

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給自己建立一個目標。就看到嗯這個課程不錯、這方面的知識我不懂、這個技能貌似能用到,再看看價錢合適、檔期合拍,那就學一下吧。在學習前,沒有問問自己,我學這個課程或者看這本書,我要達到怎樣的目標。

比如,看完這本工具書,我要能解答自己的一個什麼問題。學完這門課,我要掌握什麼技能,掌握到什麼程度。至少,我自己是從來沒有未自己設立過這樣的目標。

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目標就像燈塔,一直在那個我要去的方向照亮我的航線,讓我可以不偏離航道,不被礁石阻礙。目標可以在自己要鬆懈的時候,提提醒;在忘記初心的時候,照照路;在想要放棄時,閃爍希望。心中沒有目標感,眼裡沒有目標,學習起來就沒有壓力、緊迫感。

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事先沒有建立目標,事後也很難評估學習的成果。當建立了目標,自然就會想著要留下痕跡,筆記、記錄、作業、文章、作品……以此來和目標做個對照。

在加速學習課中,在學到一半時,班主任大家在課前填寫的學習目標又發出來給大家看。提醒大家的同時,也可以檢視一下,自己離目標還有多少距離。這個動作,讓我又清晰了一下已經有點恍惚的學習目標。

這個時候也顯示出,如果有什麼目標最好能可視化並讓自己可以經常看到的重要性。

在本週進行豎版導圖學習前,老師在開營時就鼓勵大家挑戰全勤。而我也默默把這個目標作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當有了7天全勤作業打卡的目標之後,我就把完成導圖作業放到了每天的優先級,在業餘時間把學完課程、完成作業作業放到其他事情之前。

這就像那個往瓶子裡放大小不一的石頭的故事一樣。先把細沙、小石子放進瓶子,大石頭就沒有了空間。而先把大石頭放進瓶子裡,大石頭之間的空隙則可以完美容納後放進來的小石子和細沙。時間管理也是一樣,把那件想做好的最重要的事情先完成,那麼就不怕時間被瑣碎的事情佔據和浪費了。

建立目標感,至關重要。

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2.增強行動力

目標容易建立,但做到著實艱難。

知道+做到=學到。很多人學了半天覺得這沒學到設備麼,那沒收穫什麼。或者如那句流行語,“道理懂了很多,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一樣,什麼都知道什麼都做不到。

問題出在哪裡?缺乏行動力,以及缺乏持續的行動力。

對知識最大的尊重就是學以致用。上課時,老師講得精彩,我們點頭如搗蒜,聽懂了嗎?聽懂了。學會了嗎?呃……

我們很少把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進行關聯思考,更沒有把知識運用起來、實踐出來。老師說,豎版思維導圖這樣做、那樣做,但不自己操作一遍,不會發現原來看似簡單的操作也需要巧思,看似容易的配色也有大學問。老師說,社群創業要這樣做12345,但自己連個群都沒有建起來,後面的2345…怎麼會有呢?

游泳不是看會的,作文不是看會的,畫畫不是看會的,做飯不是看會的,買賣不是看會的……所有能力的養成都離不開刻意練習,都離不開在實踐中把知識化為自己的骨血。

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比如,在7天思維導圖課程的學習中,學習到的不止是製作導圖的技巧,更令我印象深刻和受益的是老師每節課中介紹和運用的思維工具,把mtv自我介紹、邏輯結構分析、設計的原則以及計劃、覆盤等思維工具都融入每一節課的內容中,並讓同學們用豎版思維導圖的形式作為作業輸出。每節課解鎖的不僅僅是X mind使用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作業的輸出熟悉了可以應用到生活、學習、工作當中的這些思考工具,一舉兩得,真正發揮了思維導圖作為思維的延展和幫助的作用,真正體現了思維導圖作為思維工具重在應用的意義。

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而在加速學習課的學習中,我通過輸出視覺筆記的形式進行輸出。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也作為視覺筆記練習的一個途徑。雖然我的視覺筆記能力並不優秀,但每天規定自己課後要輸出一幅視覺筆記。“不是要厲害了才開始,而是開始了才會慢慢厲害。”所以不要懼怕行動,知道個大概就可以行動了。正如老師說的,有了最小必要知識,就是行動的開始。當行動起來以後,會發現不足,會遇到問題,會碰到阻礙,會受到挫敗,但是沒有關係,這時候回頭再來學習、補課、複習,吸收和消化是最好的。

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目標,帶著新的目標感,已經走上了新的臺階。

比如,畫了幾幅筆記,就發現排版基礎不好,標題字掌握不多,轉譯能力不夠。那麼在接下來的視覺筆記的練習中就會有意識地去加強。

比如,幾次導圖作業下來,總想要創新,但發現優秀作品欣賞不夠,肚裡沒貨,創新就極其痛苦。想弄點高級的配色,但也是優秀案例看的太少,沒有感覺,只能憑自己感覺瞎來,或者只能先使用軟件自帶的配色。

3.養成覆盤習慣

無論什麼學習,覆盤都至關重要。

如果說建立目標相當於預習,行動等同於作業,那麼覆盤就是我們學生時代老生常談的複習了。

很多時候,覆盤對我來說就是工作中的月度總結、半年總結、年終總結。

在完成一個任務,學習一樣新東西,完成一個作品時,從來不會好好覆盤。比如,畫一幅畫、寫個方案、組織個活動、完成個計劃、讀本書、學個技能之後,從來不會思考:當時是怎麼思考的?參考了什麼?用了多長時間?遇到了什麼問題?有什麼心得體會?有什麼需要改進的?有什麼值得發揚光大的?等等。

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覆盤,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的動作,值得我在每做完一件事後,都停下來思考一番,以幫助自己更有覺察、更有覺知,更加明晰下一步的動作。

思維導圖課程上,每次作業除了提交完成的導圖,還要寫作業覆盤,一開始覺得麻煩,但是漸漸就體會到了這樣做的好處。如果對時間沒有記錄,每次作圖就沒有時間上的覺知,容易不夠專注;如果不總結每次作業的問題和心得,下一次很可能犯同樣的錯誤。最後一個作業,是參照老師提供的覆盤思考模型,用豎版導圖的形式做一次覆盤,讓我認認真真地對七天的學習作了回顧,給這次階段性學習畫上了圓滿句號,也為日後思維導圖的應用定下了目標和方向。

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建立目標、行動、覆盤的學習閉環,相信學以致用不再是難事。而如果在學習的同時有一群志同道合、積極向上的小夥伴那就更完美了,在這兩個課程的學習中,也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一群人走得遠,當學累了,有困難了,同頻小夥伴的鼓勵會推動我們向更高版本的自己努力。

少些內心戲,多些行動力——3個動作邁出學以致用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