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文:疫中碎思之“真善美”

真善美,是人類之崇高理想。真者,認知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美者,情感之理想。人類認知活動追求真,謂之“求真”;人類意志活動追求善,謂之“向善”;人類情感活動追求美,謂之“臻美”。求真,向善,臻美,人類才能走向更遠更好的未來!

疫情,讓我們看到“真”的可貴,“善”的力量,“美”的慰籍。

盧志文:疫中碎思之“真善美”

確診人數一天跳漲一萬多,並沒有製造恐慌,卻帶來踏實。而一場世紀大疫,卻在好多天零增長的數據假象中蔓延。回過頭來看,當初“可防可控”的,並非“疫情”,而是“真相”。信任缺失的時候,真言珍貴,院士鍾南山、醫生張文宏、作家方方……他們的“真言”,成為了“箴言”。“真”,真可貴!

救援,有賴國家力量宏觀層面的強大有力,也離不開小哥汪勇這樣民間慈善力量微觀層面的及時補缺。遲到的救援,跟沒有救援,對於急需的人來說,其實是一樣的。善意,不能拒絕。做好事的權利,更不能壟斷。重大決策,所為者,大善也。大善之下,必有很多小犧牲。這些犧牲,或如微塵,然而這粒微塵落到具體人的頭上,則或是一座大山。所有冠以“一律”的禁令,不能不思其“害”,不可不慎其“危”。興利同時要避害,居安必須要思危。“善”,需善用!

“武漢加油”,是一種美。“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也是一種美。疫情期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演藝明星精緻的臉,是一種美,一種裝飾的美。醫生護士被護目鏡和口罩勒滿印痕的臉,更是一種美,一種大愛有“痕”,震撼人心的“美”。全民追星的時代,我們的審美被扭曲了。該追什麼樣的星,崇拜什麼樣的偶像,疫情讓我們找到了正確答案。“美”,不需要美化!

盧志文:疫中碎思之“真善美”


因為有“真善美”,我們不懼“假惡醜”。“真善美”,有時會遲到,卻從未有缺席!人類歷史長河中,農業文明時代,彰顯“善”的力量;工業文明、信息文明時代,彰顯“真”的力量;智能文明時代,必將彰顯“美”的力量!從工具進步,到認知進步,再到人格進步,人類前進的腳步不會停止。

在這場大疫中,“真善美”三個字還告訴我們:只有“真”和“善”,才是“美”的!

在這場大疫中,“真善美”三個字還讓我們看到,有一些“真是太善於美化”的“真善美”。這樣真“善美”的人和組織,在人們心中,終究會歸為“假惡醜”!

盧志文:疫中碎思之“真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