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羞於”說保險

作者系:明亞保險經紀副總裁 王鵬

疫中“羞於”說保險

人有時都是情緒動物,這些天我們時而憤慨、時而激昂、時而感動、時而哀傷,但在所有情緒過後,或許我們都應在內心更多植入些獨立辯證的思考、理性寬容的態度、推己及人的悲憫。

特殊的時刻,不需要每個平凡的人都成為英雄,但需要每個平凡的人都付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特殊的時刻,也不需要更多堂皇的口號,但需要每一顆灌注了理性和基本人文情懷的心。


此時說保險,之所以欲說還“羞”,是因為一直以來,都特別鄙視藉助各種不幸對保險所作的宣傳。


從馬航到曼巴,從汶川到武漢,每當災難發生,總會看到不少“適時”的保險刷屏,不禁在想,這難道是在體現保險的意義嗎?


絕對不是,因為再多的保險也換不回災難前的生活,更換不回逝去的生命,每一個健康的生命,每一天美好的生活都是無價的。面對無價的美好事物,有償的保險不免顯得太過輕巧和微不足道。


保險常以“愛”冠名,被簡單言為“愛與責任”的表現,總覺得這裡多了些感性的包裝,少了些理性的解讀。


所以,今天想先談談另一件事——“理性”。


疫中“羞於”說保險


這些年還常聽到一句與“愛”有關的話:“大災面前有大愛。”非典時聽過,汶川、雅安時也聽過,而今又在神州迴響。


不禁又在想,到底什麼是“大愛”呢?是無私奉獻、無畏擔當嗎?當然是;是千里馳援、萬眾一心嗎?當然也是;但似乎又不盡然。


也許,愛的釋義中更應包含“理性”和“寬容”,也更應強調平素裡的客觀思考,而非災情下的“激情澎湃”。


否則,“大愛”之下同樣會充斥進狹隘、偏激、盲目、人己不一、甚至有悖人性的雜質。


當遠隔千里便高喊加油,近在咫尺便避之若浼的時候;


當他國禁入便義憤填膺,本地防範便斷路掘溝的時候;


當袖帶臂章,借名“抗疫”,便有權入戶封門,且“正義凜然”的時候;


當逆耳之聲屢遭屏蔽(可悲的不是“404”,而是常被“千夫所指”),無稽之談卻能甚囂塵上的時候;


當面對日本物資上雋永而貼切的詩句,無感於人性的光輝,高呼“勿忘國恥”的時候;


當“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被過渡渲染,將一份職業原本的責任感和崇高性非要透過豪言壯語和“光頭照”來體現的時候;


當“十日建院”的神奇所帶來的無限自豪感,勝過了是否本可以沒有這種神奇的反思的時候;


當“不惜一切代價”的慷慨言辭成為主旋律,一些“非新冠”病人(例如透析、艾滋患者)的命運便成為了“代價”,且這種“代價”被很多人視為合理(最多是無奈)的時候;


當每天看數據更新(且不論那1.4%吧)成為閱讀習慣,卻漸漸麻木於冰冷的百分比,難以感同身受那最後一組數字後載不動的悲痛的時候;


“愛”其實就在那裡,很多人(或許也包括你我)卻漸行漸遠。


人有時都是情緒動物,這些天我們時而憤慨、時而激昂、時而感動、時而哀傷,但在所有情緒過後,或許我們都應在內心更多植入些獨立辯證的思考、理性寬容的態度、推己及人的悲憫。


疫中“羞於”說保險


疫情當前,從整個社會到每個企業,乃至每個家庭、每個人,都在承受著巨大的挑戰,也都在以各種形式貢獻著各自的力量。逆行而上,是一種勇敢;深居簡出,也是一種擔當。


醫護人員的無私與偉大,令所有人感懷動容,但更需要的是銘記下這一刻的感動,不僅在此時,更在有人鬱憤於胸便“利刃相向”時;


很多普通勞動者的付出,也應讓我們心懷感恩,快遞員、出租司機、志願者等等,他們同樣做到了所能做到的一切,同樣應被記住,不僅在此時,更在因一時延誤便“惡語相加”時;


還有眾多的人,慷慨解囊,捐款捐物,那份內心的善念和助人後的欣喜也應被刻錄,不僅在此時,也在更多面對弱體的需要舉手能及時;


當然,還有那逝去的“哨聲”,我想也必將被銘記,只是不知記憶裡時間沖刷的速率,不知一夜的刷屏是否真能換來社會的進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又是否真能啟蒙民心,哪怕只是一部分。


說著說著就扯遠了,再說回保險,保險同樣需要理性。


保險真的不需要在“災難”來臨時一遍遍被提及、被刻意強化,更不應該靠一遍遍激發人們內心的恐懼而拉動銷售。


保險不可能消除“不幸”,保險的價值,僅在於減少“不幸”時的雪上加霜。例如,重病來襲時別讓醫療費成為考量人性的依據,生命彌留時別讓身後事成為難以瞑目的哀思。


保險歸根結底,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態度,是一種科學的風險管理工具,是正視所有“不幸”客觀存在時,一種豁達的應對方式,也是最大限度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一種完美的慈善互助機制。


作為業界的一員,真的更希望,保險永遠是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角落中備而不用的一把傘,任其蒙塵勝過撐開時的瀟灑。


疫中“羞於”說保險


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闡釋了,為何當人們因自身利益採取行動時,社會卻能實現良性運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保險的構築原理,當每個人都想趨利避害,又都想借他人之力助自己受益的時候,便自然形成了抱團取暖的局面,並通過合理的精算,最大效率、最低成本地實現了所有人的風險分攤與互助。


另外,還有一點也是保險的可貴之處,就是“公平性”。雖然,每個人的繳費能力或有不同,但所享受的保險費率卻是由同樣的“生命週期表”演算而來,無關於職務高低、財富多少。雖然,保險金額並不能衡量生命的價值,但起碼在給付賠款時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尊重是平等的。


那些並無切身之痛,卻動輒就說保險“騙人”、“無用”的鍵盤俠們;和那些每每借災情“普及”保險,將保險說得近乎“無所不能”的營銷員們,請各自停止無知的詆譭和無知的捧殺吧!


保險適合的人群是所有具備理性思考能力,又心懷美好希冀的人;保險適合的從業者同樣是具備理性思考能力,又擁有同理心和服務意識的人。


疫中“羞於”說保險


此時此刻,每一個保險從業人員,既是行業的一員,也是各自企業、各自家庭的一員。身為普通的從業人員,我們應體現自身的行業價值;身為企業的一員,我們應與公司共渡難關;身為客戶的專業顧問,我們應急人所急、竭誠服務;身為父母、兒女,我們應努力工作,只為家人衣食無憂。“勿以善小而不為”,雖然不便外出,不宜見面,但每一次線上的交流,每一次及時的服務,也都將記錄下我們微小而有價值的付出。


特殊的時刻,不需要每個平凡的人都成為英雄,但需要每個平凡的人都付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特殊的時刻,也不需要更多堂皇的口號,但需要每一顆灌注了理性和基本人文情懷的心。


謹以此文致敬所有值得我們敬仰和緬懷的英雄,也勉勵“疫中”每一個平凡如我們的個體。


疫中“羞於”說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