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登陸,盟軍集結288萬大軍最後傷亡是多少?

古人說歷史


關於288萬大軍,其真實性真的有待考究。

諾曼底登陸之戰,我們更應該尊重歷史事實,288萬隻能代表一個數據節點,畢竟部隊當中,人數並不可能一成不變。

根據相關資料,平均保持在153萬到165萬餘人之間,歷史正是因為時間才變得撲朔迷離,華麗的數據,並代表真實的故事。

就拿當時的諾曼底戰場來說,這一片土地的部隊人口也是不斷變化的,有不斷的支援,當然也有流失,要說總計參與這次戰爭的人數,288萬才更過於真實。

這次登陸,以英格蘭南部作為重要的盟軍駐紮地,我們也不能被華麗的數字矇蔽了雙眼,一個地區究竟能否承受這麼大的兵力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就在登陸以前集結的部隊不僅包括步兵師23個,裝甲師還有10個,再加上空降部隊,基本維持在150萬左右。很有可能數據是那樣算的,但其實有些人離真正登陸還有一段距離,數百萬人登陸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944年的6月份登陸的盟軍,作為第1波先遣部隊,共計37萬人。

如此大的規模,藉助5300多艘戰艦,同時還包括12000多架戰鬥機,才可以讓登陸順利如期進行。

戰爭正式打響,第1次交火,最終的傷亡記錄:英國、美國、加拿大,作為率先搶灘登陸的部隊,共計15,000名盟軍,損失接近一半,高達6500人,其中就包括4900名美國士兵,第1波交火也是最為慘烈的。

前期無異於拿命血拼,步兵傷亡損失近半,但是更為嚴重的那就是先遣的空降部隊,足夠用慘烈來形容,高達76%的傷亡率,也付出了一位將軍死亡的代價。

但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最終成功在搶灘地建立據點,並以此為根據地,進一步向周邊擴散,小小的據點也已經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登陸場,沒多久在七月初的時候,就已經建立了很大的優勢。

登陸的盟軍達到25個師,美國和英國幾乎平分秋色,儘管加拿大遜色不少,但好歹也算其中的一份,據統計已經達到100萬人之多。

登陸也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從此前的25個師,人數激增到後來的39個師。

以美國為首,以20個師遙遙領先,英國也從此前的11個師增加到14個,加拿大也已經演變為3個,後來又新增加了法國和波蘭這兩位新夥伴,分別只有一個是師,其中不僅涵蓋步兵,當然也少不了裝甲兵和空降兵,整體的綜合實力都有了極大的改觀。

德軍察覺到了局勢的緊張變化,很快便反應過來調兵支援諾曼底,和加拿大傘兵及英國盟軍的遭遇戰,戰況空前慘烈。

當時卡昂也已經被炸燬,成為一片廢墟,傷亡人數高達50000多人,當時美軍負責攻克的港口,也遇到了德軍的負隅頑抗,要不是德軍主動撤退,可能還要一直僵持下去。直到6月25日戰爭結束,美軍的傷亡也達到了24,000人左右。

關於著名的“眼鏡蛇行動”,當時德軍共派遣4萬餘人駐守,最終以德軍的投降告終,相關的死亡數據並沒有詳細記載。

第一階段的結束,也意味著第二階段徹底拉開序幕,盟軍總共集結了14個師的兵力,但是面對德軍的7個師,也顯得舉步維艱。

10天左右的時間傷亡高達1萬人,受當時地形壓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盟軍的發揮,一半實力幾乎被削弱,沼澤遍佈、障礙頻頻,雖然最終取得勝利,但也付出了4萬人的代價。

縱觀整個諾曼底登陸,據統計在7月24日左右,戰死人員高達12萬,後來隨著戰況的進一步變化,德軍也使出了渾身解數,拼死抵抗,這也給盟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美軍作為登陸的主要作戰力量,戰後傷亡達到13萬左右,當然真實的損失數據,還要包括其他盟軍,遠比這個數字還要高,這裡僅做參考!


大國布衣


在諾曼底戰役中,盟軍集結的近300萬大軍中,傷亡約12萬人。相對應的,納粹德國在諾曼底的守軍只有38萬人,最終約11.3萬人傷亡。盟軍和德軍兵力比接近7.5:1,而傷亡數差不多,主要有賴於德軍在西線佈下的1.56萬個掩體和799座鋼筋水泥炮臺以及埋下的800萬顆地雷。盟軍選擇在五個海灘登陸,其中最慘烈的當屬奧馬哈海灘,盟軍在奧馬哈灘頭便損失了2500人!

諾曼底登陸通常被稱為“D-Day”,這也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作戰,是霸王行動的一部分。整個戰役從1944年6月6日開始,1944年8月25日結束。同盟國著急的近三百萬大軍中,囊括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自由法國、自由波蘭、自由比利時、自由荷蘭、自由挪威、自由捷克斯洛伐克、希臘王國和丹麥的士兵。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盟軍便展開了大規模的空降、空中轟炸和海軍炮擊行動。

血腥奧馬哈

盟軍從東到西登陸的海灘分別是寶劍海灘、朱諾海灘、黃金海灘、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德軍雖然在諾曼底設置了諸多障礙,但還是受限於絕對實力而失敗。盟軍在登陸首日就已經上灘15萬人,傷亡的9000人中,大部分來自奧馬哈海灘。奧馬哈海灘長6.4千米,其中多處為30餘米的峭壁。由於情報失誤、潮汐影響和秩序混亂,剛登陸的美軍都被打懵了,曾經有兩個小時沒有一人衝上西段海灘。如果不是美國海軍對奧馬哈海灘的德軍一陣狂轟,美軍基本以失敗告終。

盟軍登陸後便展開了突圍戰和縱深戰鬥。最終英美軍隊在法萊茲會師,殲滅了大量德軍。


航空之家


諾曼底登陸戰,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戰!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役,此次登陸戰役的勝利,不僅成功的開闢了歐洲戰場,還進一步加快了二戰的結束。

戰前雙方都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雙方兵力:

盟軍:2876,000 人

德軍:1380,000人

戰後雙方統計傷亡人數:

美國: 29,000 人陣亡, 1016,00 人受傷或失蹤;

英國:11,000人 陣亡, 54,000 人受傷或失蹤;

加拿大: 5,000人 陣亡, 13,000 人受傷或失蹤;

法國: 12,200 平民死亡或失蹤

德國:23,019人 陣亡, 67,060人 受傷,198,616人 失蹤或被俘!


名小明


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標誌著盟軍進入反擊階段,這場在1944年六月開始的登陸戰,是人類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次登陸戰。

無論是參戰國的數量、還是投入兵力,死傷人數,以及損耗的財富量之大,無疑都是人類歷史上難以忘卻的戰爭記憶。諾曼底登陸徹底改變了二戰的戰略形勢。盟軍投入了288萬大軍,戰爭打的非常慘烈。

諾曼底登陸簡介:

對於第一次、第二次的世界大戰,世界的格局重新進行了一次大的洗牌,對於德國發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由美英組成的盟軍對德國發起了一次比較大的作戰衝擊。史稱“諾曼底登陸”,代號又叫“霸王行動”。

走心寫好每個問答,讓提問者滿意而歸。認真做好歷史知識傳播者,讓讀史成為樂趣。一個做事認真的歷史號,如果您看完本篇後對您有幫助或者喜歡,可以點擊紅色+號關注“烈焰糖糖品歷史”,我會每天為您更新分享更多的歷史知識、故事、乾貨和問答,如您有任何想法可在評論區和我互動,感謝閱讀。

視頻:世紀大戰:諾曼底登陸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36, "thumb_url": "7a60008c2a81a61906e\

烈焰糖糖品歷史


諾曼底戰役又稱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

為了進行這場戰役,盟軍集結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裝備,至7月下旬總參戰兵力達到287萬,作戰飛機13700架,各種戰艦及運輸船5300餘艘!

圖注:正在進行戰前準備的英軍,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數量龐大的坦克和各種車輛,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英國皇家空軍的噴火戰鬥機群,圖片來自網絡


諾曼底戰役從1944年6月6日一直持續到8月21日結束,期間激烈的戰鬥一直在進行著,給雙方造成了很大的傷亡。根據歷史學家計算,整個諾曼底戰役期間,盟軍傷亡在225606人至226386人之間。

其中美軍陣亡20668人,受傷103726人;

英聯邦軍隊(主要是英軍和加拿大軍隊)陣亡15995人,受傷57996人,失蹤9054人;

還有部分人員被德軍俘虜。

除了地面部隊,盟軍還損失了4101架飛機和16714名飛行員(其中包括8536名美國飛行員和8178名英國飛行員)。


與盟軍的損失相比,德軍遭受了更加嚴重的損壞,在整個諾曼底戰役期間,損失人員在40至50萬之間,其中有20萬人被俘,其他是傷亡。


除了盟軍與德軍的傷亡,在諾曼底戰役期間,法國平民也承受了很大的傷亡,死亡人數在13000至20000人之間,不同程度受傷者更多。

圖注:英軍士兵正在幫助一名在戰爭中無家可歸的法國老太太,圖片來自網絡


諾曼底戰役給交戰雙方造成了人員上巨大損失,但是這場戰役標誌著第二戰場的開闢,對於加速納粹德國的滅絕,結束歐洲戰場的戰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生物探索


不要輕易相信某度上的數據,其實在諾曼底登陸戰役期間,盟軍的陸海空三軍總兵力是有所變化的,絕非一成不變288萬人那麼簡單。最直接的證據是,在“D日”之前這288萬兵力中只有153萬陸軍部隊(36個滿編師),而到了1944年7月19日,登陸法國的盟國陸軍已達39個滿編師165萬餘人,難道多出來的師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這足以說明,實施諾曼底登陸戰役的盟軍總兵力一定突破了300萬人馬,其原因在於,從美國本土、加拿大等英聯邦成員國、北非戰場調往英國的部隊,戰役進行期間仍然在源源不斷的開來。整個英格蘭南部已成為一個巨大的軍營,必須考慮它的承受能力,當然,這段時間懷揣美元和巧克力的美國大兵,沒少禍害英國姑娘。

在登陸的之前,盟軍集結的288萬人部隊當中,陸軍共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空降師153萬人,其他都是海空軍部隊人員。諾曼底登陸的盟軍不是一股腦衝上海灘的,也沒那麼大的地方可供上百萬人上岸,1944年6月6日的第一波次兩棲登陸中,盟軍共出動了37萬名陸海空軍官兵(其中登陸部隊176000人),分乘5300艘艦船奔襲諾曼底海灘,天上是12000架各類戰機掩護。



(隆美爾在西線)

首批15000名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步兵於凌晨6時30分開始搶灘,灘頭戰鬥正式開始,在五處海灘上,根據美國的戰爭歷史中心的紀錄是:有4900名美國士兵傷亡,盟軍傷亡總數約6500人。

先期空投到戰線後方的空降部隊損失其實更為嚴重,美軍第82空降師傷亡率達76%,第101空降師副師長普拉特將軍陣亡,但盟軍總算佔領了灘頭陣地,並開始擴建登陸場。到7月初,盟軍已上陸25個師,其中13個美國師,11個英國師和1個加拿大師,共100萬人馬。



(美軍醫護兵)

到登陸後第43天時,從諾曼底上陸的盟軍共有九個軍39個師約165萬人,其中美國20個師,英國14個師,加拿大3個師,自由法國和波蘭各1個師(種類明細是24個步兵師,11個裝甲師,4個空降師)。

D日的登陸行動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盟軍未能按計劃在當天攻佔卡昂和瑟堡兩個要點,而清醒過來的德軍最高統帥部從加萊甚至是蘇德戰場調兵馳援諾曼底。在卡昂的英軍和加拿大傘兵遭到了黨衛第12裝甲師(娃娃師)的拼死抵抗和反擊,戰況之慘烈遠勝諾曼底灘頭,戰役一致持續到8月8日才告結束,卡昂已被炸成一片廢墟,英加和波蘭軍隊傷亡超過50000人。



(艾森豪威爾為空降兵壯行)

而美軍主要負責攻佔的瑟堡港同樣遭到德軍三個師的頑強抵抗,直到6月14日隆美爾違抗希特勒的命令,瑟堡地區的全部守軍才全部撤退。而殘餘的德軍部隊一直堅守到6月25日才投降,最終進攻瑟堡的美軍傷亡人數還是達到24000人;瑟堡位於諾曼底科唐坦半島的尖端,德軍在撤離前徹底破壞了這一港口,使其在短時間內無法使用,美國人及時修復並使用了該港口,在7月中旬每天處理物資的能力約為2000噸。

美軍在攻擊另外一個布列塔尼半島的“眼鏡蛇行動”中,主要目標是攻取佈雷斯特城區及港口,德軍第2傘兵師和兩個步兵師約40000人死戰不退,該戰役持續了一個月之久,被圍困的德軍最終選擇了投降。美軍在場戰役中並沒有公佈任何傷亡數字,但肯定損失不輕:僅被已方空軍誤炸的傷亡即多達1000多人,前美軍地面部隊總司令麥克納爾中將也被炸身亡。

(盟軍傷員)

這是的戰役第一階段,盟軍初步佔領了諾曼底海岸防線,從1944年7月3日起進入第二階段,盟軍集中14個師的兵力,向登陸場正面德軍約7個師發動猛攻,結果12天裡才推進11.2公里,傷亡卻高達10000人。主要是前進的道路兩側都是沼澤,只能展開1個師的兵力進攻,在德軍的猛烈阻擊和遍佈地雷和障礙物的道路上推進非常困難,盟軍再也無力向前,雙方陷入對峙。

直到巴頓將軍的第3集團軍投入戰鬥,從側翼擊破德軍防線,正面盟軍才得以突破,其中為奪取聖洛也付出了近40000人傷亡的高昂代價。而隨著聖洛的失守,德軍在諾曼底地區防線被盟軍分割為兩段,局面陷入崩潰邊緣。到7月24日,盟軍總計傷亡122000人,其中美軍(29000人)、英軍(11000人)、加拿大部隊(5000)陣亡總數45000人,而德軍有近40萬軍隊被粉碎,傷亡和被俘113000人。

(艾森豪威爾和巴頓)

戰役的第三階段是盟軍衝出諾曼底的“法萊斯戰役”,從8月10日開始美英軍隊開始合圍諾曼底地區的德軍主力,即德軍“B”集團軍群(新任司令莫德爾元帥)的基本兵力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至8月25日戰役勝利結束,斃俘德軍60000餘人。實際上,整個諾曼底登陸作戰的理論時間段,是以法萊斯戰役結束後盟軍渡過塞納河為標誌的(8月20日前後),因此300多萬盟軍在諾曼底戰役期間的傷亡總數應該在130000人以上。

在整個西歐戰役中,到1945年5月9日納粹德國宣佈投降為止,美軍共陣亡135000餘人,負傷365000人,其中的73000人出現在諾曼底戰役期間。美軍兵力大約佔盟軍總兵力的57%,尤其是突出部戰役基本是美軍獨立支撐的,因此承擔了絕大多數傷亡。


度度狼gg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諾曼底登陸,盟軍傷亡並不大。

諾曼底戰役並不是指單純的登陸戰,還包括2個月後佔領卡昂,徹底打通殺入法國腹地的道路。

諾曼底登陸的盟軍高達284萬人,而這裡德軍防禦部隊為區區38萬人。

雙方實力極為懸殊,接近7倍的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德軍仍然在諾曼底地區拖住盟軍長達2個月,實屬不容易。

此戰,盟軍傷亡失蹤總數為14萬,而德軍損失為11萬。

雖然大家傷亡比較接近,但盟軍有280多萬人,14萬損失相當於百分之五,損失很輕微。

而德軍只有38萬人,傷亡11萬就差不多三分之一,算很慘重了。

如果只是計算D日的傷亡,盟軍就更為輕微。

登陸的5個海灘中,其實只有奧馬哈海灘傷亡慘重,但戰死美軍不過2500人。

傷亡最小的猶他海灘,美軍僅僅陣亡197人。

盟軍在黃金海灘傷亡1500名士兵,朱諾海灘傷亡人數則為1200人,寶劍海灘傷亡人數有630人。

看看,5個海灘總傷亡應該不到萬人。

其中,美軍傷亡總數應該是6036人,另外還有英國等國的傷亡。

真正激烈不是登陸日,而是稍後的激戰。

著名的卡昂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 - 1944年8月8日,英軍投入兵力3個裝甲師、11個步兵師、5個裝甲旅、3個坦克旅。

而德軍投入7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3個重裝甲營。

雙方廝殺2個月,卡昂地區幾乎全部被戰火摧毀,鎮上老百姓都被炸死千人以上。

最終,英軍傷亡5萬多人,損失550輛坦克。而德軍也傷亡5萬人。

其中,最讓人關注的,恐怕就是武裝親衛隊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這是一個少年軍,士兵入伍是隻有17歲,而不是18歲。

因為還沒有成年,他們的補給品中沒有德軍常見的香菸、啤酒,而換成了糖果和牛奶。

在卡昂作戰時,這些少年已經超過18歲。

這些半大小子沒有社會經驗,頭腦是一片白紙,所以更容易被人洗腦。

在納粹狂熱思想下,這些孩子同盟軍浴血死戰,不放棄一寸陣地。

激戰了2個多月,青年團裝甲師傷亡殆盡,官兵僅剩2000多人。

一些方向上,青年團裝甲師的60輛坦克裝甲車,要對付加拿大第一軍超過600輛的坦克。

然而,這些半大小子寧死不撤退,打到陣地被敵人突破,他們寧可選擇開槍自殺,以維護軍人的榮譽。

期間,他們殺紅了眼,出現了屠殺戰俘的情況。

156名加拿大戰俘,在卡昂附近被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俘虜,隨後被機槍掃射殺害。

戰爭結束後,德軍指揮官庫爾特·邁爾被判處無期徒刑。


巴頓曾經評價過青年團裝甲師:這些野蠻的雜種,但他們是真正的軍人,我們反而變成業餘的!


薩沙


諾曼底戰役的全面打響

1944年6月6日上午6時30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在西線戰場的法國諾曼底正式打響。戰役從“霸王行動”到渡過塞納河解放巴黎,前後共歷時74天之久,最終以德國軍隊全面失敗、法國全境解放而告終。

根據歷史資料的統計,諾曼底登陸作戰中,以英、法、美三國為首的盟軍部隊總共投入兵力達288萬,光陸軍就有36個整編師,此外英美兩國的強大海空軍火力(包括5300艘船隻,13700多加戰機)也整裝待發,為陸軍及空軍空降師的登陸作戰提供火力掩護。

微乎其微的戰爭損失

那麼如此龐大的軍力,在戰爭結束後傷亡情況如何?其實在諾曼底登陸戰結束後,盟軍方面對整個戰爭的戰損做了一個統計:美國方面陣亡29000人,101000人受傷失蹤;另一大參戰核心英國同樣損失慘重,有11000人死亡,54000人失蹤;除此之外,法國、加拿大等國的損失相對而言卻比較小,死傷人數沒有超過2萬人次。

所以說,整個盟軍的288萬人,到最後的傷亡總人數在215000人左右;而相對的德國方面傷亡人數是29萬多人。這對於盟軍方面而言是一個完全可以接受的戰爭結果,也可以說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大勝,因為解放了法國,開闢了第二戰場,對二戰的徹底勝利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盟軍全面獲勝的兩大原因

但是問題來了,為什麼盟軍如此龐大的軍力,在經歷了最大的登陸作戰後,卻只有不到十三分之一的戰損,要知道當時在諾曼底的德軍人數同樣不容小覷,多達138萬人次。其中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1944年德國軍隊的整體素質已經下降了許多,不管是作戰能力還是火力配備,跟二戰初期橫掃歐洲的德意志戰車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說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在諾曼底戰役中數次的小戰役中,德國人在盟軍的強大攻勢下是單方面的徹底潰敗。這一點從戰役結束後德國士兵被俘虜19萬人,死亡23000人的戰損上就可以看出來。

第二,諾曼底登陸戰役和其他東線或者德軍當初對波蘭等地的“閃電戰”不同,是一場陸軍為主,海空軍為強力輔助的大型戰役。而德軍的劣勢也恰恰是在海軍和空軍方面,當固守法國境內的德國陸軍在面對英美強大海空火力支援的時候,能做的只有一瀉千里的潰敗。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勝利,成功開闢了歐洲的第二戰場,全面擊潰了納粹德國最後的有生力量,使二戰徹底勝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為消滅法西斯、解放全人類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將諾曼底登陸拍的異常慘烈,更是將這場戰役稱作是二戰的轉折點。認為這場戰役左右了戰局。

然而不得不為英美的諾曼底登陸潑一盆冷水,因為如果不是東線戰場的蘇軍,諾曼底英美軍就算是打光了也不能推進十公里。

當時的背景是美軍參戰之下,盟軍海空力量被大大的壯大,整個諾曼底登陸中,只有155萬陸軍,其餘全部都是海空軍。

而德軍的人數據記載,一共不超過二十萬,且正面戰場防衛的不到十五萬。其中都是德軍的二流,甚至三流部隊。

就是這些部隊,硬是讓盟軍留下了十三萬多人的傷亡,要知道這是在海空力量絕對佔優的情況下。

對比當時的東線戰場,只能說諾曼底登陸比不上蘇德一次戰鬥的傷亡,可以說德軍一流部隊,都被牽制在了一線。


近些年西方國家的宣傳中,刻意去磨滅中國和蘇聯在二戰中的功績,硬是將那場戰爭定義為英美主導的戰爭。

要知道當初二戰結束之後,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美國人認為,蘇聯是打敗德軍最重要的一環,而中國是太平洋戰爭能勝利的關鍵。

可以說現在沒經歷過戰爭的年輕一代,愈發開始被西方媒體的宣傳帶偏,開始了質疑先烈的付出。

去年有人問我是不是美軍的原子彈救了中國,當時我就回了一句,假如沒有中國,日軍早就北攻蘇聯、南下印度了,屆時大洋彼岸的美國又能如何?

所以越發去查詢史料,越是會感謝當時的中國和蘇聯,尤其是蘇聯的犧牲,才是真正改變二戰走向的關鍵。

一場諾曼底,百分之八十是為了面子和戰後利益打的,正如當時斯大林所說,沒有美英軍,蘇軍照樣可以推到柏林。


小司馬遷論史


諾曼底登陸是二戰也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戰役,在這場登陸戰中,盟軍集結了280多萬大軍,將近6000艘戰船和13000多架戰機。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那場戰役能夠集中如此之多的軍人。

而且,這288萬人還只是在戰役初期階段的人數。在登陸之後,盟軍還迅速補充了一百多萬陸軍士兵。整個諾曼底戰役的參與人數其實超過了五百萬人。

諾曼底戰役的勝利,直接導致德國納粹兩面受敵,加速敲響了希特勒的喪鐘,迎來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諾曼底登陸也讓盟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嚴格的講,諾曼底戰役從搶灘登陸到大部隊登陸完畢,總共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44年6月6日開始的搶灘登陸戰役。

1944年6月6日清晨,在101和82空降師的掩護下,17萬餘名盟軍戰士浩浩蕩蕩從英吉利海峽越過,直撲德軍在諾曼底的灘頭陣地,一番激戰過後,盟軍攻破了德軍苦心經營,嚴密防守的五個灘頭陣地。並把五個灘頭陣地連接到了一起,把登陸地擴展到100公里寬。


希特勒得知德軍失利氣急敗壞,命令隆美爾帶領五個裝甲師前去阻擊,要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阻止盟軍登陸,奪回灘頭陣地。

可惜德軍的佈置已經註定了希特勒的反擊不可能成功。因為在登陸戰之前,盟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歐洲的制空權。德軍的裝甲部隊在向灘頭開進的過程中完全變成了盟軍的靶子。隆美爾在戰前建議將裝甲師佈置在灘頭,就是出於這種考慮。果然,五個裝甲師沒有一個開到了灘頭,全部被英美空軍消滅在了路上。

盟軍先頭部隊從發動進攻到成功登陸,為諾曼底登陸的第一階段。由於統計口徑不一,盟軍傷亡人數說法一直有爭議。

英國人說一共有2500多名盟軍戰士陣亡,美國方面卻說有將近5000人傷亡。不過美國人的數字包括失蹤士兵和後期傷而不治的士兵 。


但是總體而言,在登陸戰鬥中,盟軍陣亡約為5000人左右。其中寶劍海灘為600餘人犧牲,朱諾海灘1200餘人,黃金海灘400人。奧馬哈海灘登陸為五個海灘中最殘酷的戰鬥,因為地形複雜,懸崖陡壁多,天氣惡劣,前期沒有炮火支援,盟軍在這裡傷亡最多,有2500多名。猶他海灘因為德軍防衛薄弱,灘頭寬度不到3公里,盟軍只用短短三個小時就攻下陣地,犧牲了190多名戰士。

戰役第二階段的傷亡要遠大於第一階段

戰役的第二個階段是盟軍288萬部隊全部登陸完畢之後,抵抗增援的德軍,穩固登陸場的戰鬥。

戰役中,傷亡最大,最殘酷的戰鬥,是盟軍對瑟堡的戰鬥。瑟堡是德軍在西線的重要據點,在丟失了灘頭防禦陣地後,希特勒下令死守瑟堡,一個黨衛軍的精銳師(代號娃娃師)在此地死守。

6月22日,盟軍出動500架次戰機對瑟堡進行狂轟濫炸,美軍三個加強師同時進攻,德軍拼死抵抗。6月25日,美軍18艘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集中全部火力增援地面部隊,對德軍陣地連續7個多小時炮擊。黃昏時分,美軍在海空軍炮火掩護下發起進攻,終於取得一定進展。

經過一週血戰,美軍才終於拿下瑟堡最後一個據點。拿下瑟堡之後美軍清點人數,已經損失了超過兩萬四千人,是登陸戰的數倍。

瑟堡戰役只是盟軍在諾曼底戰役登陸戰中的一個戰例。在登陸後的兩個月裡,盟軍在多處與德軍發生激戰。

關於傷亡總數,如果把失蹤和受重傷不治的士兵計算在內,盟軍方面傷亡人數在15萬到16萬之間。其中美國12萬人左右,英國不到兩萬人,加拿大和其它國家的傷亡兩萬人左右。其中一些盟軍部隊傷亡非常慘重,像為諾曼底登陸做先鋒的美軍第82空降師,由於降落在德軍重重包圍中而且缺乏重武器,傷亡居然達到了87%!全軍覆沒,被取消建制。而101空降師的副師長都在戰鬥中陣亡了。

這些人的犧牲換來了諾曼底登陸的勝利,沒有諾曼底登陸,德軍很難在1945年投降,他們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