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一下近些年比較貼近真實歷史的抗戰片

最近幾年,在各大電視臺都會看到很多的抗日神劇,不是手撕鬼子,就是包子雷,要不就是騎著三蹦子架著加特林,一部部的抗日神劇,不斷的刷新著觀眾的下限,也在考驗著觀眾的智商。這些抗日神劇,不僅沒有起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反而讓我們的下一代覺得抗日戰爭這麼容易。

盤點一下近些年比較貼近真實歷史的抗戰片

既然有抗日神劇,就肯定有尊重歷史的抗日劇。這些尊重歷史的抗日劇,不管從哪裡說,都讓我們從其中瞭解到抗日戰爭是多麼的不容易,先輩的血沒有白流,為我們開創的和平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盤點一下近些年比較貼近真實歷史的抗戰片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些年比較貼近真實的抗戰片:

最真實的抗戰劇

盤點一下近些年比較貼近真實歷史的抗戰片

《我的團長我的團》在一個離中緬邊境不遠叫作禪達的地方,一群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見的潰兵和百姓,因為種種命運際遇的原因而相會於此:北平人孟煩了、軍醫郝獸醫、湖南兵不辣、上海軍官阿譯、東北佬迷龍、豆餅、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陳小醉。戰爭的苦難和身體的傷病讓他們過著絕望的日子,他們互相厭憎又相依為命,不餓死不病死成為他們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標。為了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下生存下來,別無選擇的他們不得不摒棄前仇、恩怨、偏見、狹隘而團結一致組成一支小隊伍,在現實的困境中他們認識到了民族存亡的大義,於是義無返顧共同投入到打擊日本侵略者、保衛家園、捍衛尊嚴、為抗戰勝利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正義鬥爭中,用血肉之軀書寫一曲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

最熱血的抗戰劇

盤點一下近些年比較貼近真實歷史的抗戰片

《亮劍》毫無疑問是最熱血的抗日劇,劇中每一個戰士都是中國的脊樑,沒有他們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勝利。李雲龍用熱血和衝動體現出中國人民不缺少熱血和激情,在民族大義面前,所有的矛盾和問題都要先放下,一致對外,打擊侵略者。最後楚雲飛敗退臺灣,臨走之前帶走了大陸的一捧黃土,這個場景讓人感動。亮劍精神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中國人敢於像一切侵略者亮劍!教導新時代的我們,敢於向一切困難亮劍,“殺出一條血路”。這部劇也是重播次數最多的戰爭片了,將近400次的重播頻率,從側面也可以看出這部劇的真實度和觀眾的認可度。

最悲慘的抗日劇

盤點一下近些年比較貼近真實歷史的抗戰片

《壯士出川》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川軍在四川省主席劉湘的感召下,請纓出川抗日。這支川軍知恥後勇,以“失地不復,決不回川”的決心,以三百萬壯士出征,六十萬軍人傷亡的代價,打出了“無川不成軍”的威名。學生連長張抗帶領屬下官兵隨川軍北路縱隊出征,轉戰今山西、山東、湖北、湖南等地,在臺兒莊大戰等重大戰役中,與日軍展開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通過戰爭的洗禮,張抗與眾川軍將士結下生死之誼,其與夏之悅的愛情也在血與火的烘托中得以昇華。張抗屬下士兵楊得貴、王長生、吳天祿、何陰陽、黑娃等人,雖出身不同、性格迥異,但在民族大義的感召下,殊途同歸,最終為了掩護張抗脫險,紛紛慷慨就義,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

最振奮人心的抗日劇

盤點一下近些年比較貼近真實歷史的抗戰片

《雪豹》第一次淞滬抗戰期間,蘇州富家子弟周文與同學打賭,去前線慰問戰士。在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中國軍人的熱血後,產生了棄筆從戎的念頭。周文改名周衛國,參加了黃埔軍校。因表現優異被派往德國軍校,專修特種作戰技術。在德國學習的過程中,他認識了日本派來的竹下俊。倆人在軍校的學習生活中交為至交好友。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周衛國和竹下俊被召回各自的國家,兩個好友最終無法避免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的命運。周衛國歸國後屢立奇功,卻親眼目睹了戰友們相繼死去,未婚妻也未避免日軍侮辱,吞槍自盡。南京大屠殺後他逃出南京,決定北上參加八路軍。周衛國到達抗日根據地,親手訓練出中國第一支特種作戰分隊屢立奇功,而竹下俊也組織了最精銳的日本特戰隊,與周針鋒相對。最終,周衛國的特戰隊戰勝了日本特種部隊,將日軍徹底趕出根據地,並迎來了抗戰的最後勝利。

如果現在的電視臺都播出一些這樣的抗日劇,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銘記歷史,更是要我們知道絕不讓歷史再次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