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铺子》:一面黑暗社会的透视镜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家里人的思想观念在那个时代还是比较先进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文化环境才造就了茅盾这样的文学大家。《林家铺子》是茅盾在青年时创作的,当时的茅盾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青年人总是这样的充满热情,他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之中。

茅盾作品的选材多是写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他以当时的政治社会为大背景,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创作,这样写出的作品很具有感染力。他的作品大都是写中国现代革命的,他的作品加起来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中国革命史”。他通过对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深刻描述从而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本质和特征,具有鲜明的纪实性。茅盾的作品在叙事方面结构严谨,人物联系非常的紧密。他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也是茅盾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笔下的人物是用血和泪堆积起来的,具有很深的感染力。茅盾的作品注重对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实主义文学观是茅盾作品的核心,在他看来,文学就是对现实的反映,是对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在他的作品之中可以看到我们平时看不到的社会黑暗,它们藏在这社会的各个角落,茅盾就像是一位环卫工人,将这社会上犄角旮里深藏的污垢都清扫出来,聚成一堆,让它公之于众。将这污垢全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让世人来评判这是非黑白。

《林家铺子》:一面黑暗社会的透视镜

一、时代灾难

《林家铺子》是在帝国主义欺凌之下浓缩出来的,这部作品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为故事背景,以江浙农村地区为故事根基,那时我们国家正值民族危机深重时期,国家正在遭受帝国主义的摧残,此时的底层人民正生活在这水深火热之中,上游国民党压迫,下有地主阶级的剥削。这部作品反映了农民遭受的深痛灾难,同时也表达了下层人民为生活努力抗争的故事。就像老通宝一样的老一辈农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来换取生存机遇,暗示了当时人民生活之艰难。

“一二八”事变发生后茅盾还回到故乡小住过一段时间,正是这段回乡居住的经历为茅盾写作提供了素材,在那里他深刻地领略到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有多深,就连居住在乡下的农民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这魔爪将中国经济摧残的是一败涂地,农村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也是不能很好的发展下去,许多农民都被逼到了破产的地步,这让原本生活就很困难的农民是雪上加霜啊。年轻的茅盾看到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眼前怎么能就此罢休呢,他愤怒,他抗争,于是他就提笔写下了《林家铺子》这篇巨作。

《林家铺子》:一面黑暗社会的透视镜

《林家铺子》表现的是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双重压迫下的中国经济社会,这时的资本主义商业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一路萧条下去。于是,老百姓们便自发组织了一些抗议活动,但这样的抗议是无济于事的,只能让这些人变本加厉的残害百姓。《林家铺子》是一部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他通过写“一二八”事变后的一家小店经过苦苦挣扎最终倒闭破产的故事。通过塑造一系列的人物将这黑暗的社会暴露于公众面前。茅盾曾经说过,“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做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绝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他自己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我们才会在茅盾的作品中读到这么多的社会灾难。

当时的社会正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时期,当时的国家问题十分的严重,阶级矛盾十分的尖锐。作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就以当时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为题材写出了一家店铺的风雨飘摇,整篇文章以林家铺子这样一家店铺为线索经全文关联起来。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别具匠心,他别有用心的将这一整个社会全都浓缩进了这样一家小小的店铺,在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写出了人性。

作者以当时的民族矛盾为背景,用深刻的眼力和深入的笔法将自己对这黑暗社会的全部理解都用文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并希望以此来惊醒沉浸在这黑暗社会中的世人,他希望一些有识之士能够看到这篇文章,并为之奋起,为民族之独立而斗争,为国家之富强而努力,这其中寄予了茅盾的美好愿望。

《林家铺子》:一面黑暗社会的透视镜

二、《林家铺子》故事梗概

小说开头就用悬念式的开头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开头就写出了社会背景,悬念逐渐清晰。当时的日军正在侵略东三省,在此危难之际全国都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因为林小姐在学校里穿的衣服是从东洋来的,所以同学们都嘲笑她,所以她憋着一肚子闷气回到了家中。林小姐是家里的独生女,所以从小就非常受宠爱,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家里人都犯了难。林家开了一间铺子,卖的正是这东洋货,要不然自家女儿也不可能穿着这东洋货去上学啊。虽然林家非常宠爱这女儿,但是在现在这紧要关头谁还顾得了这个。街面上隔三差五的就又学生游行示威,林家的店面还这么显眼,保不齐哪天就会被这群情激奋的年轻人给一把火烧了,所以当时家里人都在担心店铺的事情。虽然林小姐心里也非常喜欢这东洋货,但是在这同仇敌忾的时候怎么还顾得了这个,日本侵略者已经达到了家门口,我们怎么还能任由其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任由宰割。这深刻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困难,林老板不仅面临着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境地,还的遭受剥削阶级的剥削,在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林老板依然在晚清的生活着。茅盾用林老板这一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很大一批小资本主义经营者的境遇,虽然生活非常的艰难,但是为了生计,他们还得继续坚持下去,为了这一大家人,为了生活,为了能够看到光明的那一天。

突然,林老板从门外走来。林小姐回家这么长时间才意识到原来父亲一直都不知家里,看到进来的父亲一脸的失落林小姐就猜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本来还打算让父亲给自己做一件中式衣服的林小姐自然也也审时度势的闭口不言。为了店铺能够继续经营下去林老板去找了当权者,可是这些人竟然狮子大张口要收掉林家的店面,林老板没办法只好当掉林夫人的金项圈去贿赂。

《林家铺子》:一面黑暗社会的透视镜

很快,店铺就重新开了门,新开业的林家铺子焕然一新,林老板希望借此时机能够收回先前投入的成本,自然林小姐的新衣服也要靠这几天的收入来实现了。这时已接近年关,界面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几天的顾客也还算差不多,但是晚上一算账却还是入不敷出,一家人欢快的心情顿时无影无踪。正在大家都在为店铺前途思考的时候,东家朱三太太来收房租了,林老板没办法只好把一天的全部收入都交给了她。林老板无奈啊,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家里的生活愈发难过了,这出去收账的寿生到现在还没回来,这让林老板很是担心。林家铺子里的商品不仅卖不出去,来要账的客人还一个接一个,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茅盾之所以把情节安排的如此紧凑就是为了突出林家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生活的艰难,由此更加可以看出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过了几天,店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从上海来的客人来收账了,可是林老板现在已经是身无分文了,没办法林老板只好到恒源钱庄去商借,可是之前的没还清钱庄是不借的。当时的行业陷入了一片惨淡的境地,商会会长在这时告诉林老板有位当官的看上了林小姐,只要林老板愿意,他们就可以帮助林老板。林老板听到这话后就整齐的离开了,没过几天,林老板便被党部带走了。寿生想尽办法才将林老板救出,而此时的林家铺子也已经倒闭了,各方势力正在忙着分配财产。林家终于不用在为店铺而担忧了,这样的结局是当时社会上的普遍现象,看似是一个偶然的结局,但其实是这黑暗社会背景下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之下,小资本家终于没有了生存之地,凸显出当时人民生活之痛苦,这同时也是当时中国社会里千千万万的小资本家的结局。

《林家铺子》:一面黑暗社会的透视镜

三、意味悠长

这篇小说以林家铺子为叙述主体,内容丰富多样,多采用对话的方式,在人物的一问一答之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文章用多条线索将故事情节不断向前推进发展。抓住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问题。在这样一个企业倒闭、人民无法生活的年代里,《林家铺子》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人奋进的作用。

《林家铺子》用一家店铺的经历磨难最终倒闭的故事向我们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其实这林家铺子就想当时社会千千万万个家庭,在这困难之际经历重重打击,最终破产。坐着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很好地写出了当时社会之黑暗,人民生活之困苦,非常的具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