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萬元買到17萬隻假口罩,近6萬隻已下發員工,復工企業舉報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口罩成為“搶手貨”,利益驅使之下,總有一些無良商家渾水摸魚。當前,正是社會各界共抗疫情的關鍵時刻,任何生產銷售假冒醫用器材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3月10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披露了一起近期查獲的涉嫌銷售17.3萬隻“假口罩”案。

100多萬元買的竟是假貨劣品

根據上海市場監管部門通報,2月初,上海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因復工後疫情防控需要,以合同價132萬元從蘇州金力豐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採購23萬隻口罩,實際收到口罩17.3萬隻,其中5.8萬隻口罩已下發員工,剩餘11.5萬隻暫存在公司。根據合同該公司已實際支付了貨款102萬元。而後,該公司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該批口罩存在質量問題,遂向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舉報。


100多萬元買到17萬隻假口罩,近6萬隻已下發員工,復工企業舉報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正在辦案 圖片來源:上海市市場監管局

2月27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根據舉報線索,當即赴該公司對有關情況開展核查,並對庫存約11.5萬隻,共計16個品種的口罩抽樣送檢。執法人員現場通過調取進銷合同,發現該批口罩系金力豐公司從個體戶、東北人崔某由吉林省琿春市發貨購入,再由金力豐公司轉銷給該公司。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通報:現查明,上述庫存口罩共計16個品種,貨值金額約66萬元。其中,4種標稱“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的一次性口罩,共計約1500只,初步認定系假冒商標的產品,涉嫌存在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9種無標識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共計約10萬隻,貨值金額約36萬元)、3種標稱N95的口罩(共計約1.6萬隻,貨值金額約32萬元),初步認定存在產品質量問題,涉嫌存在銷售劣質產品的違法行為。

目前,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已對金力豐公司涉嫌銷售劣質口罩和假冒註冊商標的違法行為立案調查,根據疫情防控期間的相關要求,將從重從嚴儘快查處,並將有關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同時,就個體戶崔某涉嫌銷售假冒偽劣口罩的違法行為作進一步調查核實。

曾有企業買口罩,結果收到樹枝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復產,人們對口罩的需求並沒有減少,這時就有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復工企業,使得企業買到假口罩或是被騙買口罩錢的新聞屢見報端。

據報道,2月6日,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公安分局接到惠陽區沙田鎮一企業的報警電話,其管理人員稱自己在微信向勞務派遣公司的工頭駱某買口罩被騙了。“我在企業防控工作群裡看到一個微信暱稱叫小駱的人說有口罩賣,他又在我們這個企業群裡,我才相信他的,哪知道付完款之後,他以其他理由說要延遲發貨,一直不回覆信息,之後都聯繫不上他,我覺得我們被騙了……”

後來,警方將嫌疑人駱某傳喚歸案。經訊問,原來嫌疑人駱某因看到上家盧某發的朋友圈有售賣口罩廣告,想以中間人身份轉賣口罩賺取差價,但盧某收取貨款後均遲遲未發貨,之後盧某更是失去聯繫。交不了貨的駱某隻好選擇以各種理由聲稱要延遲發貨。2月6日盧某因涉嫌詐騙被東莞市橫瀝警方掛網追逃,並於2月8日被東莞警方緝拿到案。

2月27日至28日,警方組織企業代表到派出所分批次將被騙資金返還給企業。此案還帶破案件17宗,為沙田鎮轄區大小52家企業,全額追回被騙款項,挽回經濟損失28萬餘元。

2月19日,據廣東省梅州市梅江警方通報,一單位職工阿敏為採購復工用口罩,在朋友圈找到“賣家”,但在購入1300個口罩後,發現這批口罩竟然是新聞中通報的“河南飄安一次性使用口罩”。

後來,警方找到賣家陳某,據陳某供述,他看到阿敏求購口罩的朋友圈,又發現自己的朋友圈有人在販賣口罩,於是就想從中賺個價差,便以3.3元/個的價格從朋友圈購入口罩,再以5元/個的價格轉賣給阿敏,從中獲利。

因陳某並不知道這些口罩是假的,到案後配合調查,尚未造成公共損失,同時也歸還了阿敏購買口罩的錢,公安機關對陳某處於行政警告的處罰。


100多萬元買到17萬隻假口罩,近6萬隻已下發員工,復工企業舉報

2月27日,據報道,浙江新昌的張某經營著一家商貿公司,其中一項業務是給新昌幾家公司供應勞保用品。正月裡,他接到了幾家公司急需口罩的訂單,便四處尋找口罩貨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通過杭州一個做生意的朋友聯繫到了“銷售”口罩的安某,安某告知張某其在口罩廠上班,手頭有100萬隻口罩庫存。

在安某提供了身份證、口罩廠地址和名稱、其他買家付款的截圖等信息後,張某放下戒心,用8.5萬元買下了5萬隻口罩,隨後又以2元每隻的價格再買了5萬隻。

 讓張某沒想到的是,事實上安某根本不是口罩廠員工,也沒有100萬隻口罩庫存,之前的快遞單號是從網上找來的。2月11日,張某滿心歡喜地去收貨,但是,當他拆開快遞後,發現裡面全是樹枝,沒有口罩。

經報警,安某被抓獲。根據安某的供述,今年1月30日至2月7日,短短几天,他如法炮製,騙取了5名被害人,涉案金額高達50餘萬元。賭博成性的他,將10萬元用於歸還債務,其餘都用於賭博,揮霍一空。

大量消費者投訴

記者注意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地市場監管系統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口罩的企業和個人。對於涉及此類的造假案件,監管部門加快案件處罰進度,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從嚴保持對違法行為的高壓震懾態勢,為疫情防控營造有序市場環境。


100多萬元買到17萬隻假口罩,近6萬隻已下發員工,復工企業舉報

涉案的假口罩 圖片來源:上海市市場監管局

記者在新浪黑貓投訴、聚投訴等平臺搜索發現,從今年1月份至今,確實有大量針對藥房藥店哄抬口罩價格、互聯網電商平臺所售賣口罩涉假以及不良企業試圖售假口罩的投訴問題。

以黑貓投訴為例,記者輸入“假口罩”後搜索,竟然跳出1300多條涉及口罩類的投訴,消費者的投訴多集中在關於“在電商平臺原拍下醫用外科口罩,發貨卻是無紡布口罩”、“虛假宣傳,賣家稱口罩為kn95口罩,實際到貨為pm2.5口罩”、“貨不對板,商家偽造假的合格證”、“購買時名為醫用外科口罩的貨物,收到貨後為一次性口罩,要求退款”等內容。

據諸暨日報統計發現,截止到目前,山東青島、濟寧、日照、臨沂,四川達州、宜賓、自貢、南充,遼寧本溪,安徽黃山、肥東、固鎮,甘肅臨夏,福建莆田,江蘇揚州,河南漯河、南陽,湖北赤壁,湖南長沙、益陽,上海黃浦等多個地方的市場監管部門,都介入查處了假冒“河南飄安”的偽劣口罩。


小貼士:如何鑑別口罩真偽

消費者購買醫用口罩,怎樣避免不入坑?每經記者在這邊給大家支招,首先,不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購買口罩,一定要找正規渠道。網上購買要在正規網購平臺進行,線下購買要找正規藥店,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代購、朋友圈、微信群代買代售。

其次,消費者購買醫用口罩時,想知道企業生產信息、批准文號等,可以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點擊“醫療器械”→“國產器械”,輸入要查詢的企業名稱,就可以查詢口罩詳細信息。

另外,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也給出了3M口罩真假辨別術:


1、聞味道。3M口罩沒有任何異味,只有活性炭口罩有淡淡的活性炭的香味,橡膠帶都沒有味道。
2、看印刷。3M口罩都是由激光打印的,打印痕跡呈45度斜角,而假貨是油墨印刷,往往有油墨不均勻的痕跡。具體來說,正品的3M口罩型號為激光蝕刻,成條紋狀,而假貨口罩型號為印刷字體,成圓點狀。此外,正品口罩表面和包裝盒上的流水碼有10位一樣,而假貨流水碼為印刷,不能和包裝盒的流水碼對應。

3、看LA標誌和QS認證。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提示,LA標誌和QS認證不是印刷在盒子上的,而是兩個小標籤。而非國產口罩,只要是正規進來的,一定要有LA認證,國產口罩,不管是國內用還是用於出口,都一定要有QS和LA認證。

鑑別真偽3M的N95口罩,乍看有油墨印刷圓點,也不一定是假貨但如果只有圓點,沒有斜紋,一定是假貨,消費者可以打12315電話舉報;如果又有圓點,也有斜紋,基本可以確定是真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