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人物》:故事遠高於電影

看了部電影《隱藏人物》,講的是三位在NASA工作的黑人女性,包括最近剛去世的天才數學家凱瑟琳·約翰遜。我痴迷於這種天才電影。《美麗心靈》、《模仿遊戲》、《萬物理論》、《知無涯者》、《自閉歷程》,如果你還看過哪些這類型的好電影,請一定推薦給我。

這幾部電影中,《美麗心靈》講的是納什,是的,博弈論中的納什均衡;《模仿遊戲》講的是圖靈,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電影主要展現的是二戰中的一段;《萬物理論》,霍金,但是這部更像是愛情電影吧……;《知無涯者》這部很精彩,講的是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人物塑造立體豐滿,我是看了這部電影才瞭解這位印度數學天才;《自閉歷程》,這部我最喜歡,講的是美國動物學家坦普·葛蘭丁。不過可能我不太公正,一是曾經在自閉症兒童學校做志願者對這類孩子有特殊感情,二是主演Claire Danes,definitely是我最愛的女演員。不管是躁鬱症Carrie還是自閉症Temple,她都演活了,好像那就是她自己。

再回到《隱藏人物》,在看之前抱有很高的期望,畢竟奧斯卡提名。不過真正打開後卻有些失望,人物十分扁平化,過分強調人種,有色人種廁所、有色人種咖啡壺等等佔據大部分篇幅。其中白人男性主管是完全不信任凱瑟琳的,白人女性主管是沒有同情心的。此外也極度弱化了NASA除三位女主角之外的科學家的貢獻,如果光看電影,NASA的白人好像沒什麼貢獻,既搞不定數學,又不會操作IBM。

而事實上看凱瑟琳的採訪,被問及是否受到歧視時,凱瑟琳說NASA的每個人都專注於工作,幾乎感受不到歧視。而電影中反覆描繪的來回需要四十分鐘去其他區域的大樓上有色人種衛生間,在現實中也並不存在。凱瑟琳說在很多年後她才發現用的是工作大樓裡的白人女衛生間,而她也一直在用,沒有人抗議。

如果回過頭看真實的故事,其實卻更有意思。凱瑟琳,一位天才數學家,能手算飛船返回艙軌道,比IBM還準確,獲總統自由勳章;瑪麗,NASA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女工程師;多蘿西,第一位黑色主管,實在偉大。據說有本同名的書,其中故事更為真實。

電影裡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出鏡最多的白人科學家是謝爾頓演的,再結合《生活大爆炸》倒是沒什麼違和感。不過和之前的扁平化一樣,總感覺這部電影選擇了比較容易的方式來展現一段真實的本來可以更飽滿、有意義的電影,不由覺得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