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優秀教案設計(共兩課時)

關注我私信回覆【回延安】免費獲取電子檔。

精彩開篇詞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進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學習、生活、戰鬥、成長,和延安人民結下了魚水深情,這些人後來又離開延安奔赴全國各地,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這些人離開延安以後,並沒有忘記延安,而是對延安魂牽夢縈,若干年後,他們又回到了延安,當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熱情的鄉親時,他們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學習目標

1.瞭解陝北民歌“信天游”的藝術特點。

2.體會比、興的表現手法和誇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體會詩人重返延安的激動心情,領會詩人對延安人民的無限熱愛之情,自覺地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優秀教案設計(共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大都愛聽歌、唱歌,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種距離我們這個時代較遠的歌曲形式,它就是主要流行於陝北一帶的“信天游”。“信天游”,是一種隨心所欲任意發揮的民歌形式,又叫“順天遊”,是生活在陝北的人們都熟悉的一種旋律,它奔放熱烈、感情濃郁,充滿了高原的蒼涼質樸。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賀敬之在1956年寫下的這首《回延安》,看看作者是怎樣採用“信天游”的表現形式以詩的語言來抒寫自己的情感的。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作者鏈接。

賀敬之,現代著名詩人和劇作家,1924年生於山東棗莊市嶧縣(今山東臺兒莊)。1945年與丁毅合作創造了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這是我國新歌劇發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動地表現出“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深刻的主題。1946年離開延安,去華北根據地工作,解放後長期從事文藝創作和文藝領導工作,有詩集《並沒有冬天》《朝陽花開》《放歌集》等。

2.背景鏈接。

詩人1940年奔赴延安,進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46年因工作需要離開。詩人在延安的六年中,受到了革命的教育和鍛鍊,經歷了生命史上最難忘的時期。1956年,與延安闊別十年之後,詩人從北京重回延安,參加在那裡召開的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會,受到延安人民的熱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變化,內心充滿激動和喜悅,就寫下了這首抒情色彩濃郁的詩歌,歌頌了黨中央的偉大,表達了對延安人民的深厚而真切的無產階級感情。這首詩,發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

3.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白羊肚(dǔ)  樹梢(shāo)  糜子(méi)

滿窖(jiào) 腦畔(pàn) 氣喘(chuǎn)

眼眶(kuàng)

4.將課文誦讀兩遍,結合課外所查資料,說說這首詩及“信天游”的特點。

【交流點撥】格式上每兩句一節,押一韻,往往是上句旨在比興,下句道出本意,一般一節表達一個意思,也有幾節組成一個部分,表達比較複雜的意思,這種形式叫作“信天游”。

信天游,又稱“順天遊”“小曲子”,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歌詞一般以七字二二三式為基本格式,以浪漫主義的比興手法見長。調子自由,單純易唱;每段常轉韻,多用比興疊字和襯字。

信天游的節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開闊,扣人心絃、迴腸蕩氣,這同溝川遍佈的陝北地貌有很直接的關係。在當地,人們習慣於站在坡上、溝底遠距離地大聲呼叫或交談。為此,常常把聲音拉得很長,於是便在高低長短間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韻律,這種習慣自然會對信天游產生影響。因此信天游的曲調悠揚高亢,粗獷奔放,韻律和諧,不加修飾地透著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觀、社會風貌和陝北人的精神世界。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優秀教案設計(共兩課時)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大聲讀課文,分別用三個字給每部分起個名字,並說說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回延安。表達詩人離別延安十年後,再踏上延安土地時的興奮、激動以及見到親人的喜悅之情。

第二部分:憶延安。回憶十年前在延安的生活,展現詩人和延安的血肉關係、母子深情。

第三部分:話延安。描寫親人歡聚一堂,親切敘舊的熱烈場面。

第四部分:看延安。寫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嶄新面貌,表現對延安建設成就的讚美。

第五部分:祝延安。回顧延安的光榮歷史,展望延安的錦繡前程,表達作者的惜別之意。

2.自由讀課文,說說每部分應讀出怎樣的感情。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激動、跳躍;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摯、親切;第四部分:熱情、明快;第五部分:激越昂揚。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3.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熱烈、歡快、親切、昂揚)的基礎上齊讀全詩。

4.延安是以怎樣的形象出現在賀敬之的詩歌中的?

【交流點撥】延安是以一位“母親”的形象出現在詩歌中的。具體語句:“母親延安就在這裡”“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母親延安換新衣”“再回延安看母親”等。

(二)深層探究。

5.第一部分用了大量的動詞,說說這些動詞有什麼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一“抓”一“貼”逼真的動作,表現了詩人見到延安時的激動之情。而一個“摟”字,則寫盡了作者對延安的懷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擬人的色彩,渲染了歡樂的氣氛。最後一個“撲”字,則更加洗練,表達情意更加強烈。

6.第一部分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交流點撥】“雙手摟定寶塔山”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再次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母親延安就在這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延安比作母親,把對延安的熱愛表達出來了。“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渲染了歡樂的氣氛。

7.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說說這部分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

【交流點撥】運用了比興的手法。“比”就是用彼物比此物。“興”就是先從別的事物引起所詠之物。先用“樹梢”“樹枝”“樹根根”比喻詩人與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親密程度,突出了詩人回到“家中”的感受。再用“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作比,表明詩人如同羊羔一樣吮吸著乳汁,眼望著媽媽,是母親的乳汁養育了詩人,是延安的小米飯使詩人成長,寫出了延安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而詩人也為能投身於其中而自豪。作者以人和動物類母子間的至誠至愛為喻,表達了自己對延安、對革命的熱愛之情。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小結】詩歌第一部分通過“抓”“貼”“夢”“摟”“撲”等詞語,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踏上延安土地與親人重逢時的喜悅與激動。第二部分憶當年,寫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對自己的養育,字裡行間流露出無限熱愛、眷戀之情。

四、板書設計

回延安

賀敬之

回延安——憶延安——話延安——看延安——祝延安

五、拓展延伸

賀敬之用“信天游”這樣一種特殊的形式為我們帶來了一首經典的好詩,請同學們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試著創作一段信天游。

【交流點撥】要能體現信天游的句式特點。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優秀教案設計(共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研讀了詩歌的前兩個部分,感受到了“信天游”自由奔放的節奏感,這節課我們繼續研讀後三個部分,感受作者的深厚情感。

二、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1.朗讀第三部分,說說作者是如何描述團聚的熱烈場面和三代人的歡喜、變化及暢談的情景的?

【交流點撥】詩人選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油饃木炭火”,來寫親人歡聚的場面,既親切又真實。用誇張的手法寫窯洞內外人之多。再用一個大特寫的鏡頭“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體現出老人的特徵。用人人都知道的“雞毛信”借指抗日戰爭時的經歷。詩人回到“家中”,見到父老鄉親,想到延安為革命做出的巨大貢獻,立下的汗馬功勞,發自內心地向延安人民表示真誠的感謝。老少三輩人濟濟一堂,歡聲笑語,真實動人的情景躍然紙上。

2.第四部分的中心句是什麼?詩人是怎樣圍繞這一中心寫的?

【交流點撥】中心句是“母親延安換新衣”。先用誇張句“千萬條腿來千萬隻眼,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總起,表明變化之大,接著選取了一些典型形象來表現延安城的鉅變,最後歸納總結。

3.默讀第五部分,說說作者是怎樣簡練地寫出延安對中國革命的貢獻的。

【交流點撥】“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革命萬里起高潮”用比興的手法,展開聯想的翅膀,飛越了較長的歷史跨度,概括了從延安寶塔山到天安門,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整個中國革命幾十年的戰鬥歷程,讚揚延安人民前仆後繼,似滾滾的延河水奔騰向前的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既歌頌了延安的光輝歷史,也展現了延安人民繼續為革命做出貢獻的美好未來。最後再用一個誇張句“身長翅膀吧腳生雲,再回延安看母親”,再次抒發了對延安的眷戀、熱愛之情。

4.詩歌運用了大量的疊字、口語,請說說其特點和作用。

【交流點撥】疊字的大量運用,帶有陝北口語的特色,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詩中的疊字詞語,有表事物的,如“樹根根”“羊羔羔”等;有表數量的,如“幾回回”“幾根根”“一口口”“一條條”“一排排”“一座座”等;有表情態的,如“緊緊”“飄飄”“團團”“高高”“滾滾”等;還有表顏色的,如“白生生”等。還有如“登時”“莫要”等陝北口語的入詩,都給人一種自然淳樸之感,對詩人形象、生動地抒發熱愛延安、讚美延安的強烈感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5.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好不好?為什麼?

【交流點撥】不好。“回”字是全詩的詩眼,“回”字說明作者猶如一個遠離家鄉、久別母親的孩子,回到家中,回到母親的懷抱,顯得無比親切,更能表達出詩人與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經歷和感情,而“去”“到”沒有這種效果。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回延安》優秀教案設計(共兩課時)

三、拓展延伸

下面是賀敬之的另外一首信天游《桂林山水歌》,請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賞析。

桂林山水歌

賀敬之

雲中的神呵,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懷,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夢境呵,是仙境?此時身在獨秀峰!

心是醉呵,還是醒?水迎山接入畫屏!

畫中畫——灕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

招手相問老人山,雲罩江山幾萬年?——伏波山下還珠洞,

室珠久等叩門聲……

雞籠山一唱屏風開,綠水白帆紅旗來!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請看穿山明鏡裡——

呵!桂林的山來灕江的水——祖國的笑容這樣美!

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戰士的心——

是詩情呵,是愛情,都在灕江春水中!

三花酒摻一分灕江水,祖國呵,對你的愛情百年醉……

江山多嬌人多情,使我白髮永不生!

對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巖去赴神仙會,招呼劉三姐呵打從天上回……

人間天上大路開,要唱新歌隨我來!

三姐的山歌十萬八千籮,戰士呵,指點江山唱祖國……

紅旗萬梭織錦繡,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風沙呵黃河的浪,春光萬里到故鄉。

紅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望不盡:千姿萬態“獨秀峰”!

——意滿懷呵,才滿胸,恰似灕江春水濃!

呵!汗雨揮灑彩筆畫——桂林山水——滿天下!……

【交流點撥】這既是一首優美的山水詩,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國頌。詩的開篇就把讀者引向一種讓人神往的藝術境界,神姿仙態,如情似夢,山環水繞,令人陶醉。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徵,又富有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但詩人沒有停留於單純描摹桂林山水上,而是藉以抒發自己對於自然景物的獨特感受。寄情山水,心潮起伏,進而抒發一個革命戰士對祖國的深摯感情。詩的結尾更是神來之筆,詩人以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深情讚美偉大的祖國和英雄的人民,讓人們彷彿透過眼前的桂林山水看到另一幅更為壯麗的圖景:全國人民正在運用彩筆,揮汗如雨,到處創造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這是詩人戰士情懷的流露,有著共產主義理想的閃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