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冷設備助水產品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

  日前,山東省日照市某漁業集團向日本出口一批凍蒸煮星鰻魚片,貨物共計25噸。近幾年,國內漁業發展迅速,水產品出口國外速度加快。並且,在製冷技術的發展下,冷凍冷藏設備層出不窮,為水產品出口提供了技術支撐。


製冷設備助水產品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

近幾年,國內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繁榮。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954.42萬噸,總額371.88億美元,其中,我國水產品一般貿易出口量308.34萬噸,出口額164.4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0.43%和5.16%。不難發現,我國水產品出口規模正在穩步增長,出口量達到歷史新高。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得益於我國漁業發展質量逐步提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水產品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尤其是在製冷技術的發展下,水產品的保鮮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據瞭解,部分水產品出口時會採用速凍設備將其冷凍,以延長產品保質期,使得產品的銷售範圍能夠進一步擴大。

  如今,國內不少現代化食品加工企業已經引入了速凍設備,設備市場規模持續上漲。2018年全球速凍設備產業已接近100億,設備種類豐富,可滿足企業不同的生產情況。目前市面上的速凍設備按凍結方式可分為空氣循環式、接觸式、噴淋式、浸漬式等;按結構不同可分為隧道式、螺旋式、流態化、平板式等。

  就目前來說,液氮速凍設備是目前行業內較受青睞的設備之一。液氮速凍設備採用液氮作為製冷劑,無毒無害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環保價值高。由於液氮的溫度能低至-196℃,超低溫和高熱交換率讓產品的冷凍速度變得非常快,時間短、效果好、省能耗。因此,與傳統的製冷設備相比,液氮速凍設備更具成本優勢。


  除了速凍設備,冷鏈物流的應用也在水產品出口中佔據著重要地位。眾所周知,水產品極易腐壞,而冷鏈物流能讓水產品在生產、貯藏、運輸等過程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伴隨著冷凍工藝學研究的深入以及製冷技術的發展,冷鏈物流產業鏈正在持續建設中,相應的行業法規也在不斷完善。

  冷鏈物流產業的擴展也讓冷藏冷凍設備的建設腳步加快。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冷藏車保有量為18萬臺,同比增長28.6%;冷庫總面積超696萬㎡,總面積同比增長約410萬平米,未來還將保持年15-20%的增長率。在市場空間擴增的同時,冷鏈物流產業也出現了新的發展方向。

  據悉,如今國內冷鏈物流的產品製造和工藝技術趨於成熟。未來行業發展方向將集中於生產過程高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超低溫製冷技術應用等等,促進冷鏈物流的製冷效率和運輸效率進一步優化,保障產品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減少產品損耗。

  近些年來,我國與其他國家各項自貿協定及經貿合作協議有序推進,加上“一帶一路”的建設,為國內水產品“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製冷技術的發展更是為水產品出口貿易“錦上添花”,幫助相關企業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擴大銷售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