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最被低估的詩:普通人看後不知所云,聰明人看後莞爾一笑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真正不朽的名篇,不在於辭藻華麗,賣弄文采,真正偉大的文豪,善於用最樸實淺顯的語言,寫出最動人的文字、最真摯的情感、以及最直擊人心的道理,白居易如此,蘇軾亦然。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的詩詞文章,大多都是這樣的直白之筆,但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小徑之後,別有洞天。

蘇東坡最被低估的詩:普通人看後不知所云,聰明人看後莞爾一笑

(蘇軾畫像)


縱觀蘇軾所有作品,把這種極簡風格運用到極致的當屬《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洗兒詩》,顧名思義,是蘇軾在給兒子洗滿月澡時讀給孩子聽的詩,所以文字樸實直白到無異於打油詩也就不難理解了。


蘇東坡最被低估的詩:普通人看後不知所云,聰明人看後莞爾一笑

(蘇軾與王朝雲劇照)


蘇軾有四個兒子,長子是髮妻王弗所生的蘇邁,次子蘇迨和第三子蘇過為繼妻王閏之所生,第四子蘇遁乃侍妾王朝雲所生。這首《洗兒詩》便是蘇軾為小兒子蘇遁所作。


整首詩的意思淺顯易懂,無需贅言,但細品以後,卻是字字珠璣。蘇軾的作品向來講究煉詞煉意,也就是用最簡單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內容。比如,“人皆養子望聰明”,一個“望”字,形象寫出世人對子女的殷勤期待,“我被聰明誤一生”,一個“誤”字,更是寫盡了蘇軾的畢生遭遇。

蘇東坡最被低估的詩:普通人看後不知所云,聰明人看後莞爾一笑

(蘇東坡劇照)


蘇軾的“望”:誠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對所有平凡父母的真實寫照,人們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所以給孩子起名字不是帶“聰”字就是帶“明”字,卻極少有帶“愚”字帶“魯”字的。但是,一代文豪蘇軾又怎麼會是平凡父母,他偏偏期望自己的孩子“愚且魯”。蘇軾給小兒子起名為蘇遁,遁者,隱也,蘇軾不希望孩子像他一樣聰明蓋世、鋒芒畢露,而是希望孩子且愚且魯、隱匿光彩,從而平安度過一生。


蘇軾的“誤”:蘇軾為什麼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愚且魯”呢?詩中已經給出答案——我被聰明誤一生。毫無爭議,蘇軾聰明絕頂,才華蓋世,但也正是因為他太耳聰目明,聽得到民怨,看得見隱患,又敢說敢做,所以慘遭彈劾,烏臺蒙冤,貶謫黃州。小兒子蘇遁正是出生於被貶黃州期間,此時的蘇軾期望兒子“愚且魯”,實乃出於真心,而非無病呻吟。

蘇東坡最被低估的詩:普通人看後不知所云,聰明人看後莞爾一笑

(蘇軾與王朝雲)


《洗兒詩》的絕妙還在於連續幾處轉折。世人都希望孩子聰明,我卻被聰明誤一生,這是其一。更耐人尋味的轉折則是後兩句:蘇軾希望孩子愚且魯,一般認為,既然又愚又魯,必然畢生無所作為,但蘇軾卻把愚魯作為“無災無難到公卿”的前提,其中,不難看出蘇軾的諷刺之意。蘇軾會說且敢說,他的這句詩不知得罪了多少人,那些位極人臣做官做到公卿的人,在他心中不過是一些愚魯之輩。


絕世文豪的魅力還在於,即便是他在給兒子洗澡時隨口吟誦出的一首小詩,也能引發後世的效仿和討論。明朝瞿存齋有詩云:“自古文章厄命窮,聰明未必勝愚蒙。筆端花與胸中錦,賺得相如四壁空。”明朝楊廉亦云:“東坡但願生兒蠢,只為聰明自佔多。愧我生平愚且魯,生兒哪怕過東坡。”明末清錢謙益也寫了首《反東坡洗兒詩》:“東坡養子怕聰明,我為痴呆誤一生。但願生兒狷且巧,鑽天驀地到公卿。”三者各持視角,反《洗兒詩》之意,溢於言表。所以註定,他們只是普通人,他們成不了蘇東坡。

蘇東坡最被低估的詩:普通人看後不知所云,聰明人看後莞爾一笑

(蘇東坡)


對於蘇軾而言,“人皆養子望聰明”是實情,“我被聰明誤一生”是實話,“惟願孩兒愚且魯”是真心,“無災無難到公卿”卻未必。蘇軾仕途不順,蘇遁更加命運多舛,他未滿週歲便夭折,蘇軾老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再添大悲。


蘇軾的這首《洗兒詩》,雖是在為兒子洗澡時隨手所作,但28個字,字字珠璣,普通人看後不知所云,只當是矯情造作、無病呻吟、熱鬧一場,只有同樣被聰明誤一生的人方能真正體味其中的門道,看後莞爾一笑,以示感同身受。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