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運營商能否把短信變為微信的形式?你怎麼看?

天昏燭明


從技術能力上看,運營商自己的研發人員沒有能力做出微信這樣的爆款應用。從系統支撐能力上看,運營商現有的短信網關根本無法承受微信這樣高密度的信息傳遞頻率。從業務角度看,運營商並沒有把這麼大的流量變現的渠道和能力。

運營商自身的研發能力是做不出微信這類爆款應用的

運營商的員工的研發能力並不強,更多的依靠各個支撐廠家的技術能力。短信的發送和接收在技術原理和開發難度上比微信簡單不止一個數量級。微信團隊集中了全國最好的開發人員。運營商分省運營,技術能力不集中也決定了不可能開發出類似微信這樣的爆款應用。

運營商短信網關容量支撐不了微信這麼大的信息密度

根據騰訊2019年微信數據報告,2019年,微信月活躍用戶11億多,就按每人每天發10條信息的頻率算,短信網關要承受120萬/秒的短信“轟炸”。要知道,一個省全省的短信網關短信發送頻率上限是3000條/秒,還不保證成功率。如果要支撐微信這麼大的數據傳輸量,運營商根本買不起設備。

運營商沒有把流量變現的渠道和能力

我們都知道微信是免費的。對騰訊來說,微信只是獲取流量的入口,真正賺錢的是圍繞微信開發的其他應用和業務。而對於運營商而言,即使能夠把短信改為微信的形式,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渠道和業務把這些流量變為利潤,因為經營範圍不允許。所以,對運營商來說,把短信改成微信的形式是不划算的。

綜上,微信的模式可以複製,但對運營商來講,把短信改為微信的形式既不可靠也不划算的。


茗頌


如題主所說,短信可以“變成微信的形式”,不僅能夠發送收發語音、圖片、視頻、定位等富媒體消息,還能實現類似微信小程序的應用功能——短信小程序。我所說的這些並非停留在紙面上的技術,而是已經成為現實。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短信小程序已經嶄露頭角、大顯身手。比如開展疫情相關情況反饋,如果用其他軟件比如微信進行收集,首先會面臨兩個難題:一是所有人必須安裝軟件,二是必須將收集信息的鏈接發給所有人。門檻太高,難以實現全覆蓋。短信小程序則不然,給目標發送一條短信,對方點擊短信中的鏈接就會進入信息填報界面。對社區等基層防疫部門來說,接觸轄區住戶、實現信息交互是一大難題,短信小程序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上世紀90年代,移動通信發展進入2G時代。和大哥大時代相比,手機除了打電話,還能發短信了。我讀大學時正趕上手機普及,那會通話費用比較貴,發短信是最流行的通信方式。大約在2007年,中國移動推出了即時通訊軟件飛信,靠著能免費發短信這一殺手鐧,一度成為了僅次於QQ的全國第二大即時通訊軟件。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和微信興起,短信的作用逐步被替代,失去了原有的光芒。

2014年12月,中國移動在當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力推融合通信,俗稱“三新”:新通話、新消息、新聯繫。新消息就是短信的升級版——RCS增強短信,支持各種多媒體消息,支持一對一、一對多以及群組聊天。

其實這個新消息並不是中國移動自己弄出來的,而是基於一套全球運營商都支持的標準。依靠這套標準,才能保證全球運營商之間的業務互聯互通和用戶體驗的一致性。這套標準之下,除了發送多媒體消息,還能實現小程序功能。

它的核心優勢包括

  1. 覆蓋終端多,幾乎所有手機支持;
  2. 消息送達率高,手機號碼就是用戶ID,不需要另外註冊;
  3. 安全性高於一般應用軟件,很多公司不信任微信等應用,但短信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RCS增強短信的潛力是很大的,拭目以待吧!


通信贏家


首先短信是成熟的技術和通信手段,相比微信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優勢,比如短信不用上網就能發送和接收,在法律層面短信可以作為證據而微信不行,短信比微信更正式等等。之所以短信沒有被微信取代,說明有他存在的意義。

在運營商層面,手機號卡基本已經飽和,而且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流量會越來越便宜,對於企業來說是降低收入的,而短信多少年了依舊是1毛錢一條,而且現在基本沒有短信包月產品了,你發的越多企業掙得越多,它是增收項目,所以不會取消。

再就是微信是依託的app軟件,如果哪天微信不再流行,運營商這種國企是很難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快速變通的。且不說如果運營商出了一個app大家會不會用,運營一個軟件是很耗費精力和財力的,且不能保證永久使用。而短信就沒有這種問題,人們已經完全接受且會使用,手機都有短信功能,沒有門檻沒有學習成本,何樂而不為。

不知道我說的你是否贊同,可以討論。


V8小奧拓


其實短信還有其需要的,當然比起那幾年特別火的時候已經差之千里,那時拜年都是短信,不過隨著社交軟件的興起,短信的應用越來越少了,現在好像使用最多的就是接受驗證碼,還有一些銀行和快遞。


其實運營商從發短信到微信還是有的,一般公眾號就可以,當然一般都是以省級公司為主,比如遼寧移動有個和粉俱樂部,就經常有一些活動,送流量送話費等,還有運營商們的手機營業廳也是現在主流渠道,相反人工客服這方面比那些年通話率少多了。

運營商很多的時候那一定首先考慮利益,畢竟那是企業,當然我們的企業也有公益的部分,就像這次疫情,免費送醫療人員話費,停費不停機等。還有很多山區海區,建設基站也是虧損的投資,畢竟使用手機的人員遠遠不及投入,這方面老外那裡寧可不投資也不會去操作虧損的買賣。

短信個別時候還是有用的,但是要說運營商使用用微信代替還得假以時日,畢竟還有一部分消費者還沒有智能機,相反短信更好用,當然這部分群體人員越來越少。

其實不管怎樣,利於消費者的事情就值得提倡,否則就應該被拋棄和遺棄,我們同期待運營商們更好的服務包括方式和方法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