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自己的原因,銀行們都正在積極探索區塊鏈

稿源:cointelegraph

翻譯:谷歌

由於自己的原因,銀行們都正在積極探索區塊鏈

儘管中央銀行對分散式分類賬技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傳統的金融系統仍然不信任加密貨幣。英格蘭銀行行長安德魯·貝利(Andrew Bailey)在3月4日的國庫選擇委員會聽證會上向英國國會議員致詞時,這一點就顯而易見了。他說:“如果您想購買比特幣,請準備賠掉所有錢……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

儘管如此,似乎很費勁地為“適當”使用該技術而努力,例如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的啟動以及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集中談判表明,該技術要麼仍然被嚴重誤解,要麼被當前現狀視為威脅。儘管如此,在加密貨幣繼續在金融領域建立自己的地位的同時,仍然需要做出真正的努力以有意義的方式看到該技術的應用。

CBDC:它們沒用嗎?

CBDC最近已成為加密領域最流行的主題之一。本週早些時候發佈的國際清算銀行季度評論顯示,全世界至少有17個政府正在探索CBDC的潛在用途。例如,今年早些時候,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公開宣佈積極參與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開發,以解決對更快,更便宜的跨境支付的需求。

但是,上述報告還表明,在進行中的任何項目中,跨境支付都不是優先事項,而且CBDC也不會解決無法使用過渡賬戶的問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這兩個主要缺陷(加密貨幣已成為擺脫通貨膨脹和經濟不穩定的一種方式)通常是由中央銀行引起或由其協助的。

這些努力似乎也忽視了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價值,其去中心化,不可變和(可選)透明的性質。眾所周知,由於交易的處理和註冊方式,集中支付系統比比特幣(BTC)等加密貨幣更快,更具擴展性。BIC報告內容如下:

“運行共識機制所需的開銷是DLT與傳統架構相比具有較低事務吞吐量的主要原因。特別是,這些限制意味著,鑑於數據吞吐量可能很大,除非非常小的管轄區,否則當前DLT不能用於直接CBDC。”

儘管為創建CBDC探索了不同類型的體系結構,但總有一些集中化水平與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核心價值背道而馳:去中心化和不變性。該報告還提到:“按照定義,中央銀行是發行和贖回CBDC的唯一一方。” MintBit的首席區塊鏈策略師Arwen Smidt在倫敦區塊鏈周的間隙告訴Cointelegraph:

“ CBDC非常有可能成為政府主張對加密進行控制的工具。這些絕對是這些中央銀行正在研究它的部分原因。因此,這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要麼是政府純粹是為了主張控制而做,要麼是使加密貨幣與未來的貨幣政策保持一致,並賦予這些新形式的私人貨幣以合法性。”

她接著補充說,創建新的數字貨幣將允許在該特定貨幣中嵌入價值體系和隱私注意事項。反過來,這意味著每個使用或接觸該貨幣的人都會自動接受這些假設。

此外,雖然目前正在研究DLT作為CBDC開發的一種選擇,但可以利用另一種技術。可能仍會使用區塊鏈技術或與之密切相關的技術,但是交易處理和驗證的去中心化不會發生,這意味著轉移將不會提供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無審查和匿名功能。該報告指出:

“總的來說,需要仔細權衡使用DLT的成本和收益。這項技術實質上是將對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債權進行調整的權限外包給外部驗證者,這僅在信任該網絡比中央銀行更可靠地運行時才具有優勢。對基於DLT的概念證明的持續評估往往是負面的。”

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之間的歷史

儘管傳統的金融世界已經認識到區塊鏈技術背後的潛力,但由於它們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或假名性質,一些加密貨幣迅速被淘汰。

比特幣經常因其與犯罪活動,高波動性和投機性的關聯以及缺乏監管而受到批評。簡而言之,它經常被視為另一種技術泡沫,而且據報道比特幣已經“死去”了太多次,這證明了某些個人和組織希望比特幣的滅亡有多麼強烈。

不管加密貨幣世界經歷了什麼,它在受到批評的所有領域都繼續取得進步。最近,一些金融機構已開始認識到分佈式分類帳技術的好處,並正在考慮將其納入其業務中—如道富宣佈與Gemini合作進行“新數字資產試點”以及IBM宣佈的合作伙伴關係所示。與多家國際銀行合作,以允許發行穩定幣。

作為對沖經濟不景氣的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機構需求也在增長。Facebook是世界上知名的公司之一,它試圖推出自己的加密貨幣Libra,但後來被監管機構關閉。IBM,沃爾瑪,Visa和美國銀行現在擁有數十個區塊鏈專利,但尚未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實施。許多人爭辯說,從一開始就打算為開源技術積累專利的實用性。

在過去的幾年中,加密貨幣一直在敲響金融市場的大門,但大門仍然關閉。每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拒絕另一項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提案時,大多數金融監管機構都在鬆一口氣。儘管SEC拒絕已成為典型,但委員會內部的反應正在開始改變。最近,SEC的一位專員Hester Peirce批評了Wilshire Phoenix的比特幣ETF申請委員會。

威脅現狀

對於某些人來說,加密貨幣提供了一種出路和一種在傳統金融體系之外持有和交易價值的手段。儘管一些國家選擇接受加密貨幣,但並非所有國家都對加密貨幣友好。

一些政府選擇對加密貨幣實施限制或徹底禁止,包括去年中國對加密交易所的打擊。當然,監管監督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但是,在發現了幾起巨大的騙局之後,最近在幾個國家對首次代幣發行進行的打擊顯然是急需的改進。

儘管試圖阻止人們使用加密貨幣,但仍在開發一些威脅到現狀的新技術。英格蘭銀行的一位代表喬恩·庫利夫(Jon Cunliffe)最近表示:“加密貨幣經濟的興起可能削弱或消除銀行信貸的發行。” Cunliffe特別分享了他對穩定幣的擔憂,指出採用穩定幣的社交媒體平臺可能會導致用戶拿走在銀行持有的錢並將其放入穩定幣錢包。

這種情況只是金融監管機構決定對天秤座採取強硬立場的原因之一。如果天秤座啟動並暴露給Facebook的用戶群,將是採用過程中的一大步,這可能使跨境支付更快,更便宜,同時也有助於數以百萬計的沒有銀行賬戶的個人實現金融包容性-這是互聯網上表達的主要擔憂之一。

此外,去中心化金融正逐漸成為對所有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的威脅。它允許個人訪問透明的借貸,借貸和其他服務,例如分散的穩定幣和菠菜市場。DeFi顯示出巨大的增長,最近突破了在DeFi市場鎖定的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壁壘。此外,它還為新的金融服務創造了空間,同時為金融普惠和透明做出了貢獻。

傳統金融和加密貨幣之間的差距縮小了嗎?

儘管存在愛恨交織的關係,但加密貨幣和傳統金融之間的差距已經縮小。監管似乎正在追趕全球的技術,而受監管的金融工具和創新的DeFi解決方案的推出已引起了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代幣化也已成為金融界的流行詞彙,因為公司尋求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來代幣化其證券,以期改變清算和結算流程並降低每年在貿易處理上的17–270億美元。儘管大多數代幣化證券已在私人區塊鏈上發行,但這些系統的集中程度低於當前標準,同時仍符合法規要求。

也有在分散的區塊鏈上發行安全代幣的示例,例如法國興業銀行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發行的第一隻擔保債券。中央銀行和私人機構也一直在嘗試使用代幣進行支付和安全結算。例如,諸如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摩根大通(JPM)代幣之類的提案,以及由Finality International提出的公用事業結算代幣(USC)。

去中心化的穩定幣也充當了這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為加密技術提供了更易於識別的入口,並允許用戶利用最好的技術而不會遭受波動。由於替代性銀行應用程序使加密支付和轉賬變得直觀,同時提供諸如貸款和儲蓄賬戶之類的銀行服務,加密貨幣的使用也變得越來越容易。

然而,加密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我們當前金融體系的規模相比,這只是滄海一粟。根據聖路易斯美聯儲的數據,比特幣的市值約為美元的4.3%。此外,與整個投資市場相比,加密貨幣的空間也很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