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陽有個地方叫“復泰筒橋”,復泰其實指的是煙囪

如果沿著煙鳳公路從煙臺向海陽行駛的話,過了迎客嶺,進入朱吳鎮地界之後,就會看到一個用字很生僻的指示牌,牌子上寫道:“復泰筒橋”。

如果只是從字面上看的話,相信很多朋友都摸不著頭腦,只知道說的是一座橋,卻不知道橋的含義。因為復是復的繁體字,現在已經很少使用;泰一般表示安泰、安康的意思;筒是管形物體,這三個字組合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呢?好像的確想不出合適的解釋。

煙臺海陽有個地方叫“復泰筒橋”,復泰其實指的是煙囪

想不出合適的解釋,其實也很正常,因為“復臺筒”這三個字嚴格來說,屬於音譯,而非固有詞組。如果不看這三個字,而是用拼音“fu tai tong”代替,相信膠東地區的大部分朋友不僅都能讀出來,還都可以明白它們的意思。沒錯,它們就是膠東方言對於煙囪的稱呼,很多時候,第三字可以省略,簡稱為“fu tai”。

煙臺海陽有個地方叫“復泰筒橋”,復泰其實指的是煙囪

膠東話中的“fu tai ”到底對應著哪兩個漢字?從古代開始,就是當地人熱議的一個話題,一直沒有定論,釜臺和扶臺這兩種代寫比較常見,但這兩個詞在辭海中都查不到。

煙臺海陽有個地方叫“復泰筒橋”,復泰其實指的是煙囪

相對而言,釜臺這種寫法更主流一些。因為煙囪下面連接的是灶臺(鍋臺),在古漢語當中,釜有鍋的意思,從字面含義上,釜臺跟煙囪多少有些聯繫。在膠東一些縣的地方誌當中,就持此說。比如上世紀三十年代修撰的《掖縣誌》在民俗一章當中就收錄有“釜臺”這個詞,對它的解釋是:

“即突設於屋頂以出煙者也,若雲釜上之臺也。”也就是說,釜臺指的是鍋上面的臺子。

煙臺海陽有個地方叫“復泰筒橋”,復泰其實指的是煙囪

其實,這種解釋多少有牽強之處,首先釜臺的同義詞似乎是鍋臺,而鍋臺跟煙囪差別就比較大;其次釜臺的形狀,也不一定是個臺子,因此雖然膠東民間大多使用這個詞作為替代,但也難以說服所有人。也有觀點認為,稱之為“釜抬”或許更合適,因為抬強調的是突出、高出,可以反映出煙囪的位置。此外,民間還有“扶臺”的寫法,這種寫法更多是為了方便書寫而已,沒有太多的解釋含義。

而海陽這個地名,之所以用“復泰筒”這三個字,可能是因為這裡地形狹長,有點像煙囪,同時儘量多取好的寓意,就寫作“復泰”。

雖然未有定論,但在這裡,我們暫以“釜臺”作為統稱。膠東農村的釜臺其實很有講究,過去的老房子,釜臺一般建在外牆的半腰上,民間稱之為“腰釜臺”;而之後建的新房子,釜臺通常在房坡上。相對而言,前者因為出煙的距離較近,不容易堵塞,但靠近木門木窗,安全性較低;房坡上的釜臺,安全性較高,但容易堵塞,這個時候就要疏通一下,俗稱“掏釜臺”。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有了專門做這項工作的機器,通上電就可以抽出釜臺裡的灰,這個場景,相信不少朋友都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