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實事求是的教育觀是怎麼形成的?對父母教育實踐的三點啟迪

庚子年開啟,本該萬家團圓,一場疫情突襲而至。以武漢為原點,不斷擴大,疫情來勢洶洶,新冠病毒波詭雲譎,讓人捉摸不透,人心惶恐。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了,他的到來,讓人們得到了安心,他就是鍾南山院士。

鍾南山實事求是的教育觀是怎麼形成的?對父母教育實踐的三點啟迪


目前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傳人的現象。

這是1月20日晚間,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連線時做出的明確表示。鍾南山又一次基於事實的判斷和思考,講了真話,突出了形勢的嚴峻。

至此,在17年前在非典戰場上力挽狂瀾,救病人於水深火熱中的頑強戰士又一次披掛上陣,此時他早已過了花甲之年,仗朝之年的他義無反顧地奮戰在疫情一線已經50多個日日夜夜。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83歲的老人,本該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大於一切,鍾南山國士卻義不容辭。拋卻身份和職責所在,鍾南山敢講敢拼、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實事求的道義和精神卻是我們廣大父母要學習和發揚光大的。

鍾南山實事求是的教育觀是怎麼形成的?對父母教育實踐的三點啟迪


開發和培養孩子的正氣和堅韌

正氣是一種剛正宏大的精神,正氣能讓我們正視危險和災禍,從容不迫地應對。

17年前的非典,鍾南山院士敢於正視疫情、講出真相,並且努力帶領團隊收治非典重症患者。他的堅韌不拔終於有了收穫。中國在與非典疫情的戰鬥上終於勝利了。

正氣的培養需要我們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從心認識,不因自己所處的環境和位置而矇蔽雙眼。父母越早開發和培養孩子的正氣,對孩子今後的人生越有用。

走上社會之後,孩子面對的是一個四面受敵的人生,浩然正氣能讓孩子儘早武裝好自己的大腦和身體。

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積極接受鍛鍊,父母不要過分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一位地強調危險,會讓孩子失去一次次接受鍛鍊的機會,正氣的培養就無從談起。

做好相應的保護,讓孩子正視並接受生活和學習中的磨鍊。比如,孩子三四歲時,鼓勵孩子疊好被子, 被子重而大,孩子用小小的身板和手疊好被子會很困難,父母這時教導孩子正視困難,怎麼“手腳並用”完成這件事,這就是培養孩子學會“整理”的過程,孩子也會不斷地能力所能及地完成自己的事。

以後每次遇到挫折,孩子都能正視它,用勇氣去“挑戰”它,磨鍊正氣最好的辦法是培養孩子的堅韌,大部分孩子失去正氣的最大原因是害怕吃挫折的苦,一貫能夠適應挫折和磨難的孩子,往往能夠堅韌不拔。

小的時候,孩子難免磕碰受傷,父母千萬不要表現出捨不得。磕碰是人在成長過程中主動受挫,感受和正視疼痛的寶貴財富。父母此時只要鼓勵孩子勇敢地站起來,一點小疼痛算得了什麼呢?

偉大的科學家霍金是具備正氣和堅韌品格的傑出代表,他驗證了人類探究未知世界的精神,也表現出非凡的正氣,詮釋了一個人的堅韌能到達什麼地步,輪椅禁錮的是他的身體,他的思緒和靈魂早已遨遊到了宇宙深處。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在細小的事情中,要不斷開發和培養孩子的正氣和堅韌的品質,這將會陪伴孩子在將來的人生旅途中劈波斬浪,勇往直前。

引導孩子主動鍛鍊自己、挑戰困難

鍾南山院士之所以敢闖敢拼,離不開父親對他的教導和鍛鍊。

鍾南山實事求是的教育觀是怎麼形成的?對父母教育實踐的三點啟迪


父親鍾世藩是個孤兒,9歲那年鍾世藩被人帶到大上海,給一戶人家做僕人。身世的特殊和寄人籬下的生活,使鍾世藩養成了超乎尋常的堅毅的品質,他發奮讀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協和醫科大學。父親的品質深深影響著鍾南山。

並且父親也一直注重培養鍾南山進取的精神、要求鍾南山積極地接受鍛鍊、迎難而上。在父親的引導下,鍾南山勇攀高峰,在醫學上不斷實現一個又一個成就,成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當今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

  • 這給我們父母深刻的啟示,引導孩子挑戰困難、磨練自己自立自強的品質是多麼的重要。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個表哥,現在也是一位醫院的兒科醫生。在他才三歲多的時候,表哥的父親就讓他獨自穿衣穿鞋,學會照顧好自己。

一次我的母親去表哥家作客,目睹了表哥吃完飯後自己收拾好碗筷,到水池清洗好的過程,水池比較高,表哥是自己搬著凳子,站在上面,接好洗碗精,清洗好自己的碗筷,動作乾淨利落,要知道表哥那是才是三歲多的孩子。

表哥的成長史和教育史一直為我們家族津津樂道,也一直激勵著我輩的父母鍛鍊孩子挑戰困難的決心。

鍾南山實事求是的教育觀是怎麼形成的?對父母教育實踐的三點啟迪


  • 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讓孩子多接受鍛鍊,克服困難,會使孩子形成自強自立的品質和獨立自主的精神,這更會促進孩子涵養浩然正氣,變得堅韌不拔。

堅持實事求是的教育觀

17年的非典疫情和今年的新冠疫情有著相似的一面,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醫務工作者基於事實而作出實事求是的分析,實事求是地敢講、敢做,開創出控制疫情的好的局面,我們堅信最後也終將戰勝疫情,取得勝利。

社會的發展飛速向前、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這個社會包容也越來越強,但推動這個社會變革和發展的重要的精神之一是實事求是。

我們每個人既是獨立的個體,也離不開社會這個群體的大組織,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實事求是會是我們個人乃至社會不斷取得發展的寶貴精神之一。

如果有著利益的顧慮和說不清的厲害關係,我們失去了信,就失去了實事求是的精神,人無信而不立,匹夫和國家皆是如此,最終吞食惡果的將會是背離這個精神面的我們。

局座召忠的因果律武器,大家應該印象深刻,我想,父母如果從小給孩子種下“求真”的理念,孩子會受用一生。

前面提到的對孩子正氣和堅韌的開發培養,進一步是引導孩子主動鍛鍊自己、挑戰困難意志,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兩者的交織進行,最終導向的是實事求是的教育觀。

正氣、堅韌是正視挫折和困境的過程,也是教孩子實事求是面對的態度,主動鍛鍊自己、挑戰困難意志更是教導孩子實事求是地克服人生旅途中各種逆境和磨難的實事求是的做法。

當孩子能堅持真理,他會是人生的掌舵者。黑暗對他來說不可怕,在黑暗中,他也有預見光明的能力。

鍾南山實事求是的教育觀是怎麼形成的?對父母教育實踐的三點啟迪


十七世紀初,堅持“日心說”的伽利略堅持了真理,儘管被判終身監禁,他確極大地推動了科學的進步,至今為人們所頌揚。

父母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堅持實事求是的教育觀,就是教導孩子“求真求實”,這樣孩子會獲得強大的內心力量,即使面對人生困苦和黑暗也能積極向上,從心所欲,堅持向善。

結語

父母在引導孩子進取的路上,是陪伴者,是共同進步者,沒有什麼教育方法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教育的力量是潤物細無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

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鍾南山實事求是的教育觀是怎麼形成的?對父母教育實踐的三點啟迪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至今仍振聾發聵,猶言在耳。但少年如何強勝,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

願我們父母不斷培養孩子的正氣和堅韌,引導孩子主動接受磨鍊和挑戰,不斷奮發進取,堅持實事求是的教育觀。孩子的奮發有為,則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