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區幹部業主齊上陣 解決疫情期間農產品銷售難題

巴州區幹部業主齊上陣 解決疫情期間農產品銷售難題

王玉秀採摘大棚草莓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受交通阻礙、企業延遲復工、需求銳減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市個別地方出現當季果蔬銷售困局。

危機之中,總有更多新希望在前方。幹部業主齊上陣,主動找銷路、找出路,巴州區在疫情期間努力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不僅讓農民的辛苦勞作不落空,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當前務農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洪山村 基層幹部“吆喝”賣橘子

前段時間,在巴州區宕梁街道辦事處洪山村裡,上萬斤耙耙柑、不知火掛在枝頭,急壞了業主李珍。為解決疫情下的產銷矛盾,村裡開通“綠色通道”,力爭連接產銷兩端。

“要是往年,耙耙柑和不知火早就銷售完了,這段時間應該修枝上肥。”李珍是2016年村上引進的業主,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洪山村土地流轉和村民就近務工,“目前掛果的橘樹超過一百畝。”

洪山村村黨支部書記李毅介紹,疫情所致的銷售難題,不僅影響果農當下的收入,也打亂春耕生產計劃,對未來一年的農產品供給帶來了嚴峻考驗。為了減輕影響,村幹部紛紛當起推銷員,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線上渠道發佈信息,還發動身邊的親戚朋友幫忙宣傳,拓寬銷售渠道。

“我們村的橘子口感好,往年已經累積了一部分客戶,我們開通了‘綠色通道’,想買橘子的留下具體信息,然後通知業主採摘、稱重,主動送貨上門。”李毅說,有時候業主忙不過來,村幹部們也到果園幫忙。

“我在果園已經幹了幾年了,一個月收入1000多元,真心希望合作社能越來越好。”村民李為福是橘園的管護工人,看著訂單一天天多起來,他幹得格外起勁。

北山村 主動聯繫客商草莓"送貨上門"

洪山村的橘子銷售問題逐步得到緩解,而在幾十公里外的巴州區大和鄉北山村裡,7個大棚裡的草莓正大量成熟。

“往年,草莓靠著遊客自主採摘就賣完了,但今年從春節開始,村裡基本沒有遊客。”業主王玉秀介紹,春節前後是大棚草莓集中上市時間,也是草莓的採摘旺季,銷售不出去只有爛在地裡。為此,王玉秀主動聯繫客商,利用大棚靠近公路沿線的優勢,每天凌晨3點起床採摘新鮮草莓裝箱,通過路過的貨車運往巴城,“每天能銷售100多斤,只是多了些物流費。”王玉秀說,以前是客商主動上門,現在變成“送貨上門”。

幹部業主齊上陣,主動找銷路、找出路是巴州區在疫情期間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兼顧疫情防控和果農利益的一個縮影。下一步,該區將繼續拓寬銷售渠道,暢通物流通道,通過網絡銷售等形式,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銷售。(記者 何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