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釀美酒,酒香活了小城一條街

  • 閒來逛潛江喻王巷,從東頭到西頭,你會發現隔一二十米就有一家專營散裝白酒的店家,店招特別顯目,都打著“老新白酒”名號。喻王巷專營老新白酒店家有二十多家。


作坊釀美酒,酒香活了小城一條街


  • 突然間,腦子裡冒出一句“借問白酒何處有,路人皆指喻王巷”。呵呵,的確,在城市商業街這樣多店家競相銷售一個小鎮自產白酒,實屬少見。


作坊釀美酒,酒香活了小城一條街


  • 箇中原因何在?我腦子裡懸著一個大大的問號,解秘之行就這樣自然而然了。
  • 在一個晴好的日子,我來到了與荊州比鄰的潛江西南小鎮老新,尋訪民間釀酒高手。
  • 在老新鎮老街,我找到了一家釀酒家庭作坊,全程記錄釀酒過程。
  • 酒香不怕巷子深。老新后街瀰漫淡淡清香。酒坊兩口大甑熱氣騰騰,剛剛蒸熟的原料正等著出甑,兩個年輕帥哥手操掀鏟待在甑旁。


作坊釀美酒,酒香活了小城一條街


  • 酒坊設施並不繁雜,一池一床兩甑十槽。一個冷卻池,冷卻蒸餾酒。一個攤涼床,供原料攤涼下曲。兩口大甑,一口蒸料,一口蒸餾。 十個發酵槽,又稱九桶一箱,九桶儲存發酵原料,一箱用作中轉。


作坊釀美酒,酒香活了小城一條街


  • 酒坊釀酒傳統工藝過程大體是這樣的。原料入甑淘洗、浸泡拌勻、蒸熟出甑、攤涼上曲、培溫糖化、上槽發酵、蒸餾接酒、入缸曝氣、分壇儲藏,其中有許多技法是酒坊的獨門絕活。
  • 釀酒主料一般選用喬麥、高梁、大米、玉米、糯米、輔料為粗殼、酒糟。釀什麼酒蒸什麼料,主料不混蒸。一甑蒸1000斤料,主料800斤,輔料200斤,需蒸兩次。蒸熟出甑上攤涼床攤涼至26度左右,撒酒麴,反覆翻攪拌勻,讓每粒米吃上曲,確保糧食能夠完全糖化。曲下兩道,頭道曲自家所制,二道曲市面購入,這是酒坊摸索出來的門道。


作坊釀美酒,酒香活了小城一條街


  • 下完曲攤涼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制培溫箱。制培溫箱就是在水泥地上墊一層剛出甑的酒糟,將熟料堆放在酒糟上,發酵菌種形成,糧食帶甜味,糖化完成。然後將培溫箱均勻散開,轉入發酵槽,發酵九天就可以出槽蒸餾了。一天一槽,九槽依次循環,這就是十槽與九桶一箱的來由。
  • 蒸餾火候特別重要,要溫火慢蒸。蒸餾先出來的是特曲,量少酒精度高,達75度,特曲入酒桶酒花泡大,消散快。特曲出完,酒花泡短暫消失。待再出酒花泡時就是頭曲,我們通常說的二鍋頭,60多度。二鍋頭出完,酒花泡同樣短暫消失,復出時便是尾酒,50度左右。釀酒師傅看酒花泡,便知酒的濃度。


作坊釀美酒,酒香活了小城一條街


  • 入缸曝氣是釀酒師看家絕技,將蒸餾酒倒入大缸中封口露天存放,曝氣到位,酒變得純正清香,上口綿軟。
  • 酒香不怕巷子深,酒坊每年釀酒八萬餘斤,客戶盈門。廣州、深圳不少客戶電話郵購。
  • 潛江城裡更不用說了,喻王巷是老新白酒的一個集散中心。近二十家散裝白酒商家,家家店裡排開的二十多口醬紅色酒罈,生意興隆。


作坊釀美酒,酒香活了小城一條街


作坊釀美酒,酒香活了小城一條街


有酒就有酒家。

老新白酒正對門是德爾福酒家。

十多年來,經常有食客端上一杯純糧白酒,在德爾福叫上一碗牛肉麵慢慢消磨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