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老農說的話,關係一年收成?

獲取更多農村,農事精彩內容,記得點擊關注【鄉村小單】

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老農說的話,關係一年收成?

農村人都知道,在我國的農業農事生產活動中,農民人通過自身長期的一些實踐或經歷,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寶貴經驗,人們並用其智慧,將這些經驗形成一些有趣的短語或故事。雖然很多至今尚為流傳的短語或故事並無書本,但是卻被人們一代又一代地口口相傳下來,其中一些短語或故事,在某些特定的歷史時期,甚至成為輔助農民人的農事生產,及生活方面的重要指導依據。

日新月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伴隨農村的發展,事物的不斷更迭,一些農村傳統的經驗智慧話語,也漸漸退出了時下農村年輕人的生活,有些我們雖有所耳聞,但往往對其的認知也是漸漸變淺。

光陰似箭,眨眼間2020年的春節已離我們遠去,俗語云“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已進立春時節,這將又是新一輪迴農事活動的開啟時,前些日子村中的長輩們說啥“幾龍治水,幾牛耕地,又是幾人分餅”,當時聽的我是雲裡霧裡的,後來瞭解一下,發現這是農村民間很久的話語,今日恰逢村裡精通農諺老話王大爺來借早瓜種,他們又再次聊起這些老話語。於是,向大爺請教了一二。

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老農說的話,關係一年收成?

原來,這還得從我國使用的兩套曆法來說起,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傳統的計時曆法中,其中,天干配地支相結合來計算。但是,天干只有十個,對應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而地支則多二個,即對應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以天干和地支無法一一對應,於是古人取十和十二的最大公約數,來解決天干和地支的無法一一對應這個問題,這樣一來,也就形成六十為一個週期,以天干首字“甲”及地支首字“子”依次配合,並循環為一個週期,這也就是農村人們常說的“一甲子”。那麼,這幾龍治水,幾牛耕地,又是幾人分餅與這“一甲子”有何關聯呢?

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老農說的話,關係一年收成?

如何來計算這一年是“幾龍治水,幾牛耕地,又是幾人分餅”呢?

這就與十二地支有大關係了,因為要知道“幾龍治水,幾牛耕田”,需從每年的正月初一開始計算,方法就是以十二地支為基準,即正月初一當天開始,看地支對應屬相,哪一天排上“辰”字,便為幾龍治水。比如,2020年正月初一,對應為丁卯,初二為戊辰,也就是說2020為“二龍治水”。以此類推,牛為“醜”,從正月初一開始找到“醜”日,那天對應“醜”即為幾牛耕田了。2020年正月初一,對應為丁卯,依次對應下來,2020年正月十一這天為丁丑日,故也就是民間的“十一牛耕地”了;同理找“餅”,“餅”通“丙”,2020年正月初十為“ 丙子日”,由此得出2020年為“10人分餅”。

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老農說的話,關係一年收成?

“幾龍治水,幾牛耕地,又是幾人分餅”有何具體說法呢?

眾所周知,南北各地氣候,氣溫,文化等等均有差異,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自然在一些老知識方面的說法,表述等方面難免有所不同。但有那麼幾點,幾乎是相同的,比如,龍代表水(雨水),牛代表勞動力,餅代表農作物收成。

王大爺說:人們通常說“龍多靠,龍少澇”,啥樣意思呢?正所謂“貓多不管老鼠”,據老人們講,龍多不下雨。牛代表勞動力,是不是牛多就好了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以為牛多就好,其實不然,這裡不是耕種多少田地,可開墾多少田地的意思。其實古人原本之意,指一畝田地需要多少耕牛,來耕種之意,也就是說牛越多,說明耕地越吃力。自然人多分餅,也不會是啥好事了。

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老農說的話,關係一年收成?

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老農說的話,關係一年收成?

鄉親們以前經常誇讚王大爺會“看天”,聽老人對2020年的農事活動如何看?老人說:古人認為,最好是五龍治水,因為東南西北中,四面八方,各司其職。而今年只有2龍治水,按照老輩人說的話“龍多靠,龍少澇”,二龍治水,意味著今年的雨水量可能會有一些多,需要注意農田的防澇工作。“耕牛”過多,意味著農事生產,恐怕有難題,注意極端天氣影響收成,加之“十人分餅”,今年的農事生產可馬虎不得,要加強莊稼作物的管理,以免出現糧食收成不理想的問題。

末了,王大爺說:不過按照老輩人的說法來看,2020年值得一提的是“九屠共豬”,如果老話還靈驗,則有可能今年豬能有好收益。因為“九屠共豬”,據他理解來說,九個屠夫共同來殺一頭豬,即同九人來買同一頭豬。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九屠共豬”,萬一是老輩人,提醒屠夫們要相互團結呢?買家豬人串通一氣,對於農民養豬人,未必是件啥好事。

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老農說的話,關係一年收成?

總的來說,農村的很多老話,在筆者看雖具有悠久的歷史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老話中,往往也富含著,人們對生活和事物的美好向往。而對於先輩們留下的這些老話,也並非一無所用,如我們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其依舊可成為我們的一些農事活動作為輔助參考。日新月異,畢竟,社會時代背景早已今非昔比,現在農業生產要獲得理想收穫,更多還在於咱農民人去,學習掌握科學技術,平日多關注更加精準的氣象信息。方可在農業生產經驗和技術日臻完善。我們要相信農業發展,只有依靠科學種植,相信科學技術方才會大有斬獲。

不知大家對【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老農說的話,關係一年收成?】有何不同看法,或觀點呢?對這些老話您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不妨評論留言,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