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劉禹錫《烏衣巷》一樣寫興衰變遷的詩還有哪些?

羈文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通過描寫通往烏衣巷的朱雀橋邊盛長野草野花,暗示烏衣巷昔日繁華不再;而周邊過去的王孫貴族房舍,雖然還和以前一樣地住著燕孑,但卻早己成了平常人家。揭示物是人非衰敗的淒涼。

貼近《烏衣巷》的詩作還有唐朝詩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閣》:

滕王高閣臨江渚,珮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是王勃應邀參加地方官員在滕王閣舉行的一次盛會,即席而作《滕王閣序》的卷尾詩。詩作感慨滕王在臨江的小島上建起了高大宏偉的樓閣,樓閣內整天美女成群,歌妓舞女鸞風和鳴,一派喧囂繁華。然而,隨著滕王的離去,歌舞也隨著停止了。現在只有南浦的雲早上從雕花的樑上飄過,西山的雨夜晚裹襲著珠簾。白雲一天天的在潭中慢慢的留下倒影,物轉星移就這樣不知度過了多少春秋。而今滕王閣還淒涼的存在,可是過去閣中皇帝的兒子和他繁華的場景現在又在哪裡呢?一切不復存在,只有樓閣門外的長江還在獨自的流淌著。

再有,就是近代詩人納蘭性德的《憶江南》江南好詞之一:

江南好,城闕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馬,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夜深歌。

此詞述說南京城牆宮闕依然參差巍峨,而明太祖陵前的物件已經只剩下石馬了。要知道在他過去的歷史上有著和長安一樣的繁華(銅駝:長安最繁華的街),他的深宮夜夜都飄蕩著美妙的歌聲。揭示了生前死後,朝代更替,時過境遷的黯然。

諸如此類詩詞或多,不勝枚舉,謹此一二,不吝賜教。


秋嶠


最早寫興衰變遷題材之詩的是東周的一位大夫,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經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周王室失信於天下,加之西部犬戎部落入侵鎬京,京都受到嚴重破壞。到周平王時,被迫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據《毛詩序》考證: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這首詩就是《詩經•王風•黍離》,全詩如下: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首詩在寫法上非常有特色,在三章中只換了六個字,卻給人以低徊沉吟的感覺,有哀傷,有憤怒。其中“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到現在還經常為我們所引用,在不同語境,各有所表。而當時東周大夫表達是亡國之憂。

方玉潤《詩經原始》指出:此專以描摹虛神擅長,憑弔詩中絕唱也。唐人劉滄、許渾懷古諸詩,往跡襲其音調。因此,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懷古題材詩之祖,也一直把懷古詩稱為“黍離之悲。”

近年來,也有學者提出質疑:為什麼一提《黍離》就是懷古吊亡了,不能有別的解釋嗎?這就是所謂“詩無達詁。”由於年代久遠,考證較難,難有定論。我認為,單從字面和詩意的理解,還是不妨把它看成是感嘆興衰的懷古之詩。





騎馬的牧羊人


例如李白詩: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全詩不僅弔古,還在傷今。奸邪當道,才能賢達棄於蒿萊。憤懣之情含蓄的融在詩中。

作者的令一首《牛渚懷古》也感觸頗深。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悵嘆知音稀少,未能一展懷抱!末句秋風蕭蕭,枯葉飄飄;形影相弔,一片寂寥…

返回來再說劉禹錫,他的懷古詩很多,也特耐人尋味。如:山圍故國周遭在,浪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那種興衰更替,鉅變滄桑,冷月無情,斜照女牆的

悲涼氣氛,是給中唐的沒落唱了一首哀歌,和著浪潮反覆地嘆息吟吊!


楊志勇68


古詩中興衰變遷的詩詞很多,但是最喜歡的還是杜甫這一首。

贈衛八處士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青瓷綠胚淡漠冷暖


三國時期風起雲湧,人才輩出,後人為懷念這個特殊的時代寫了不少詩句,引發世人對歷史興亡更迭的思考。

寫劉備:蜀先主廟

唐 · 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寫孫權: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寫曹操:浪淘沙·北戴河

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寫周瑜: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寫洛陽:過洛陽故城

宋·司馬光

煙愁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寫金陵:西塞山懷古

唐·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寫長江: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劍膽琴心01


千古興衰憂國憂民名詞兩首

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宋 ]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作者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濟南府歷城人。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愛國將領,有“人中之傑、詞中之龍”之稱。此詞作於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時年六十六歲的辛棄疾出任鎮江知府,當時權相韓侂冑正籌劃北伐,辛棄疾積極支持卻因政見不一屢受排斥。某日憂思登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隨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傑作。通篇大氣磅礴、激情澎湃、憂國憂民。

 

二、《揚州慢·淮左名都》

[ 宋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作者姜夔(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人。南宋著名文學家、音樂家,有“中興詩家名流、南宋雅詞第一”之稱。此詞作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時年22歲。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國南侵,江淮軍敗,滿目瘡痍,中外震駭。淳熙三年,作者途徑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後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荒涼,追憶往昔繁華,憂思吟詠,以寄託對故土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通篇淒涼清寒、哀思悲嘆、憂國憂民。


獵風40


這屬於懷古詩,是詩歌的一個重要題材,同類的作品很多,比較有名的是元代詩人張養浩的《山坡羊》。其一曰: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二曰: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詩人在潼關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從前的秦漢宮已成為遺址,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但是無論興衰,無論王朝怎麼更替,受苦的依然是百姓。在經過驪山的時候想起連綿幾百裡的阿旁宮早已赴之一炬,戰國七雄也都灰飛煙滅,禁不住感慨輸贏無常。

同類的作品,還有明代楊慎的《臨江仙》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宋代司馬光的《過洛陽故城》:

其一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其二

煙愁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唐代韋莊的《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等等等等。


夢想照亮天空


《過洛陽故城》

(唐)崔塗

三十世皇都,蕭條是霸圖。

片牆看破盡,遺蹟漸應無。

野徑通荒苑,高槐映遠衢。

獨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

《過洛陽故城》

(宋)司馬光

其一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其二

煙愁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詩經·王風·黍離》詩經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善良無罪7


謝謝提問,能與大家分享

《千古興亡多少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華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家國興亡,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感嘆興衰,懷古借今,留下很多經典詩詞,有幸能與大家分享我喜歡的幾首關於家國興衰的詩詞,體會詩詞中那份亙古不變的情懷。

1.楊慎(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2.蘇軾(宋)《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3.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4.張可久(元)《賣花聲·懷古》

阿房舞殿翻羅袖,

金谷名園起玉樓,

隋堤古柳纜龍舟。

不堪回首,

東風還又,

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

戰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

生民塗炭,

讀書人一聲長嘆。

5.戴復古(宋)《淮村兵後》

小桃無主自開花,菸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6.李白(唐)《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7. 杜牧 (唐)《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8.杜甫(唐)《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9.張養浩(元)《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

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10.辛棄疾(南宋)《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雲寄錦書來


太多了,隨便一首:

崔顥 (唐)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再來一首,毛澤東詩詞《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璧,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