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過海愛上你》:愛永遠在我的心中,從未離開

二戰結束後,26位新娘搭載著一架名為“新娘航班”的飛機,從荷蘭趕往新西蘭來到戀人身邊。在飛機上,艾達、艾斯特和馬喬裡三個女人遇見了帥氣的弗蘭克,而弗蘭克對艾達一見鍾情。

然而下飛機後,命運的軌跡開始了不同的旅程。艾達選擇回到丈夫身邊,而艾斯特卻在和弗蘭克的露水情緣中懷上了他的孩子,並將孩子送給無法生育的馬喬裡。婚後的艾達在丈夫的古板和壓抑中,曾經重回弗蘭克的懷抱,卻又因為孩子最終捨棄了愛情。而弗蘭克的私生子,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弗蘭克最終在孤獨中離世。

三個女人的不同個性決定了她們的一生。明明已經一見鍾情一生難忘,卻無法長相廝守;明明對孩子深情相望,卻無法相擁入懷;明明孩子喊她母親,她卻時時刻刻害怕失去。

愛一直在我們的心中,縈繞在我們的周圍。如果我們勇敢一點,如果早點說出真相,那麼不會再有遺憾。

由荷蘭電影大師本·桑伯加特導演的這部史詩劇情長片,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運用歷史資料做為鏡頭,在荷蘭上映時票房過億,映期長達15周,創歷史記錄。影片因此獲得盧森堡金像獎,編劇梅芮凱·範德·波爾根據劇本改編的同名小說,暢銷多國,並摘得一項文學獎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歐洲,很多人流離失所,失去了親人。在這種失落之中,人們更想找回自己缺失的愛。

01、艾達的愛情:因為對孩子的不捨以及自身的軟弱,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

最感人的情節是艾達和弗蘭克的愛情。但是即便一生不能忘懷,哪怕手握信件也會帶來每一次悸動,她和弗蘭克最終沒能在一起。一方面是為了孩子和責任,但是更大的原因,便是因為她的性格。

因為艾達的善良和溫順,使她對丈夫的悽慘命運表達了深切的同情。為了安慰對方,兩人不小心釀下了苦果。兩人的結晶並不是因為愛,但在艾達看來,這就是上帝對我們衝動的懲罰,應當要承擔責任。她把所有的這一切,歸為自己的罪孽,只有跟她丈夫一起,才能來贖罪。

這是她的善良之處,但也正是由於她內心的負罪感,她對自己的定位越來越低,讓她想從生活的苦難裡折磨自己來獲得上帝的諒解。

但丈夫並沒有因為她的委屈求全而疼惜她。丈夫帶她來到連燈都沒有的地方住宿,而且並沒有因此感到愧疚。更要命的是,丈夫恪守所謂的信條,讓牧師對她審判。更是出於嫉妒,把她一頭美麗的秀髮剪光,不管是否對艾達造成多大的傷害。

《漂洋過海愛上你》:愛永遠在我的心中,從未離開

艾達最終承受不了丈夫的過分。她逃跑了,來到弗蘭克的身邊。可是最後一刻,她又放棄了。她想到自己的三個可憐的孩子,如果不回去,丈夫會讓她永遠都無法與孩子相見。為了子女,她選擇了妥協。

艾達始終沒有把自我的追求放在特別重要的定位,她把孩子、責任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唯獨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正是這樣的性格和錯誤的理念,使得她最終無法和真愛在一起。

愛默生說,說到底,愛情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在別人身上的反映。


艾達的敏感、卑微和溫順,造就了她與愛情的擦肩而過。就差那麼一點點,明明她可以手握幸福。一個人必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看清楚什麼才是值得自己追求的,而把所謂的責任加註在自己的身上,才能收穫自己的幸福。

錯誤的開始不代表要延續下去,真正的愛是相互間的尊重,面對真愛我們必須勇敢。

《漂洋過海愛上你》:愛永遠在我的心中,從未離開

02、艾思特的母子之情:過於獨立的個性以及對自我身份的不認同,導致她只能活在自己堅硬的外表之下,痛苦內疚

艾斯特是個性獨立且有著自我思想的女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作為一個這麼了不起的女子,她的內心卻有一種特別深的傷痛。做為一名猶太人,二戰時德軍對她家人的殘害,使她失去了最愛的弟弟。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她發誓自己永遠都不要再加入猶太家庭。

在露水情緣之後,她發現弗蘭克也是一個猶太人。出於內心的傷痛,使她決定不再要這個兒子,而把他交給了不能生育的馬喬裡,並且告誡永遠不要告訴孩子真相。

《漂洋過海愛上你》:愛永遠在我的心中,從未離開

個性的獨立,讓她以為自己能做到轉身離開,卻忽略了人性的力量。

事實上,母愛是無法割捨的。她無數次深情地凝望著自己的兒子,甚至數年不見,也無法移開自己的目光。而且更為諷刺的是,兒子居然還娶了一個猶太女人,成為了一種循環。而她的兒子,愛上的還是和她母親一樣的女人。在他的內心深處,母親雖然並沒有跟他生活在一起,但依然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裡。尤其是那一盞特殊的燭臺,成為了他家庭中溫馨美好的象徵。

因為過去的傷痛,而拒絕面對自己的血統,其實是毫無意義的,真正的血脈無法割捨。

如果艾斯特面對過去的傷痛不那麼害怕,個性又不是那麼獨立,那麼她完全可以告訴弗蘭克,這就是你的兒子,從而改變自己命運的軌跡。而弗蘭克至死都不曾知道,原來孑然一生的他,曾經有一個兒子留在世上。

直面自己的痛苦,克服自我恐懼,可能是個更加艱難的過程,但這是解決問題的良劑。艾斯特的母愛分離,就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她把離開兒子做為忘記痛苦的方式,卻沒想到血脈從不是簡單的剝離,而是深入骨髓的聯結。

《漂洋過海愛上你》:愛永遠在我的心中,從未離開

03、馬喬裡對友情的割捨:對家庭的渴望和對女性角色的認定,她捨棄了友情

馬喬裡似乎是這兩個女人的反例。她有一個表面上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剖開外殼,不過是馬喬裡用領養的孩子來維持婚姻罷了。

戰爭留下的傷痛是顯而易見的,很多人流離失所。這就使得馬喬裡相信家庭就是要結婚生子,然後做家庭主婦,這就是女人的使命。

馬喬裡來到新西蘭的第一天,就為這就對這裡的空氣讚美,她想甩掉戰爭留下來的傷痕,無視很多文化風俗的差異,只想沉浸在這種美好裡。但當她發現自己無法再次生育的時候,美好被打碎了。醫生告訴她女人還有別的事情可以做,但馬喬裡不是這麼認為,甚至一度不知所措。當艾斯特願意把自己的孩子讓她領養的時候,她覺得特別幸福。

在她看來,所謂的幸福就是一定要有個孩子。她把孩子當成了婚姻的紐帶,卻忽略了婚姻的真正意義是因為相愛。

《漂洋過海愛上你》:愛永遠在我的心中,從未離開

從此以後,馬喬裡更是把這個孩子當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當艾斯特的母愛越來越濃烈,她開始害怕。一場突然的事故讓養子差點喪命,再次激發了她內心的恐懼。而當艾斯特把燭臺交給兒子的時候,馬喬裡的恐懼終於達到了極點。她急急忙忙坐上飛機搬離了當地,遠離艾斯特的視線。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寫到: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才會穩如磐石。

一個女人的全部意義並不是只有孩子。而一個家庭的紐帶,絕不是因為孩子的出現。馬喬裡的恐懼就是在於,她認為照顧孩子是女人的全部意義,看不到生存的其他價值。她錯誤地認為孩子才是第一要義,把丈夫放在第二順位,更是把友情放到更加微弱的位置。

為了孩子捨棄異國他鄉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友情,又是何其孤獨。相遇一種緣分,而馬喬裡硬生生地隔斷了緣分,只為了她所堅持的價值觀念。

《漂洋過海愛上你》:愛永遠在我的心中,從未離開

04、三個女人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第一,面對愛情我們必須勇敢。

在愛情面前,我們需要的一種特質,就是勇敢。這是一種老生常談的說法,但很多人並沒有瞭解它的真諦。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常常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害怕失敗,以及各種利益需求等原因,對愛情變得越來越不夠勇敢。

其實很多愛情的失敗,就在於我們不夠勇敢。只要我們勇於邁出那一步,我們就能得到我們的愛情。有愛卻不說出口,即使相愛卻害怕會遭遇拒絕,那樣的原因曾錯過了多少姻緣。

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種緣分。有些東西錯過了,不是可以再來的。因此,一旦確定心中所愛,一定要緊緊去抓住愛情。這樣你的餘生才不會在悔恨中度過。

第二,獨立自強的同時也要適當示弱。

很多人對“獨立女性”存在著誤解,認為女人一定要學會自立自強,不依附任何人,為自己而活,只有獨立才能傲立於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殊不知適當示弱,才是一種更高級的情商,是“獨立女性”的智慧。

艾斯特太過獨立,明明愛著弗蘭克,卻不告訴他自己已經有了他的孩子,寧可獨自面對也不想示弱,只是因為深知弗蘭克也許不那麼喜歡她,不想被拒絕。最後,她與孩子分開,弗蘭克一輩子都不知道有個女人曾如此深愛他,為他終生不嫁。

一個真正強大的女人一定是外柔內剛的,她有能力養活自己,也給別人養活自己的機會。適當的示弱是一種戰鬥力十足的武器,能讓你兵不血刃地拿下江山。

你可以優秀能幹,也可以溫柔如水。如果能找到可以依靠的肩膀,不妨放下自己的身段,盡情享受那種被保護的感覺。

第三,真正的友情不應當藏有私慾。

前蘇聯作家奧古斯特洛夫斯基說,友誼,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別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嫉妒,對自己培養一種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意識。

除了愛情,我們還有親情和友情,而其中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我們相互之間的友誼。在真正的友情面前,是不應當是藏有私慾的。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各種閨蜜間的狗血故事。有人借了錢不還,有人挖閨蜜的牆角,有人出賣了友情,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友誼。

友情應當是黑暗中最明亮的靈魂,它照亮了你的心房,讓孤獨的心靈得到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