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霸占了90后的童年,出道30年,与周星驰有着“不解之缘”

在大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代人的心里,有一个演员可谓是挥之不去的记忆。他会说一长串的台词,他会做无比夸张的动作,他有数不清的小机灵,他有一张人畜无害的漫画脸。

没错,他就是张卫健。一个统治了90后童年记忆的电视霸主。

这个男人霸占了90后的童年,出道30年,与周星驰有着“不解之缘”

很多说他是“电视版周星驰”,因为两个人都演喜剧,且都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既然要说张卫健,那首先就要看看他与星爷的渊源。看看这两位喜剧大师,到底有何不同。

张卫健出道跟周星驰年代相近,但起点更高。1984年他就拿下TVB新秀歌唱大赛金奖,可惜一直是有名气没人气,反而周星驰则是从跑龙套演到了TVB的当红小生,可谓是后来居上,事业之路远比张卫健顺遂得多。

而九十年代开始,两人差距更快加大。

周星驰拍了《咖喱辣椒》、《一本漫画闯天涯》,无厘头的演技初窥门径,积攒了观众缘,最后靠《赌圣》打破了香港历史票房记录,从星仔变为星爷。

这个男人霸占了90后的童年,出道30年,与周星驰有着“不解之缘”

赌圣上映过三千万时,报纸上的答谢广告

​而此时,张卫健也开始走红,拍了一部港剧《老友鬼鬼》。

跟周星驰破票房纪录一样,他也破了当年收视的纪录。

这个男人霸占了90后的童年,出道30年,与周星驰有着“不解之缘”

老友鬼鬼剧照

这部剧与周星驰之前的一些电视作品,都属于是港剧当中的“异类”。

因为香港电视观众的收视群决定的,以师奶为主,中年妇女爱看什么便拍什么。所以大家经常能看到从第一集开始争吵到最后一集的香港特色风味撕比剧。中间的话题无非是“打小三”、“争家产”、“撕闺蜜”等大妈们津津乐道的日常话题。

而周星驰拍的《他来自江湖》跟《盖世豪侠》两套剧,当时吸引了一些男性观众加入收看。可是他很快就转入到电影圈,直到张卫健的《老友鬼鬼》《日月神剑》,喜剧类的港剧风格进一步得到了确立。

但现在重看,两人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有明显的风格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喜剧演员的表演方式完全不一样。

周星驰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都有强烈的语言讽刺性,逻辑独特,笑料也更尖锐,很适合电影拍摄。看他出尽奇谋戏弄别人,甚至是明显的歧视、嘲笑,都会给观众以强烈的喜剧感。

这个男人霸占了90后的童年,出道30年,与周星驰有着“不解之缘”

而张卫健的喜剧是机灵的,但并不成熟,没有周那么强的大局观跟思想高度,很卡通,就像日本少年动漫的男主角,热血又向上,刻薄的元素极少,无疑更受小孩子欢迎,更适合一连二三十集的长剧去表现。

论艺术上的表现高度,无疑是周星驰更高一筹,且更有成熟度。但放到电视荧屏上,张卫健这种人畜无害的喜剧手法,也获得了更多学生观众的支持。

现在我们都说张卫健是“电视皇帝”,但其实他曾是香港一年之内拍片最多的男演员。

那是1993年。

那时候他刚靠电视走红,就进入了电影圈。被称为是“周星驰接班人”。但按今天的饭圈词汇来讲,其实是有点“碰宇宙瓷”的感觉,属于片商为了宣传造势,强把两人五五开的骚操作,实际看了当时张卫健电影的观众,都能知道,尽管题材一样,但从成品上看,质量与周星驰根本不在同一层次。

很快,他就因为电影拍的太多太滥,名声臭了,在香港甚至两年没有戏可拍。如果不是《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他也许就会就此沉寂,变为那个年代一闪而过的流星之一,再不被人们记起。

说到《西游记》,现在大家想到的都是两开花的六小龄童。

但实际上,张卫健的《西游记》无论从收视率上,还是从知名度上,在除了内地以外的市场,都不逊色于六小龄童的版本。甚至为TVB电视台创下了一年过亿广告费的超级记录,说是经典,绝不为过。

这个男人霸占了90后的童年,出道30年,与周星驰有着“不解之缘”

如果想对比周星驰与张卫健的不同,那看《大话西游》与张版的《西游记》,可谓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是深刻内敛、悲剧内核,一个是活泼欢脱、阳光少年,面对的受众,以及出来的效果全然不同,张卫健式的喜剧风格,至此完全定型。

这之后,张卫健的喜剧之路堪称顺遂,拍了《少年英雄方世玉》,成功从粤语区火到了内地,令大陆观众认识了这个碎嘴子的帅气少年,虽然那时他已经30多岁了。

之后,他又拍了《鹿鼎记》。很巧的一点,导演正是曾拍过电影版《鹿鼎记》的王晶。而那部电影版的主演恰好是周星驰。

由于是一贯以重复自己为乐趣的王晶执笔,无可避免的安插了跟电影版相似的剧情,但依然是很成功的走出一条新路,不再有电影版的政治讽喻,而是干净的张卫健方式,更柔和,也更适合电视观众的观看习惯。

这个男人霸占了90后的童年,出道30年,与周星驰有着“不解之缘”

到了更以后的《功夫足球》,就算是张卫健所谓抄袭周星驰的最后阶段。

这部剧算是大制作,也是《少林足球》出品人投资,摆明了是为了抢星爷的热度。出来的效果,也的确不好看,彻底粉碎了张卫健一手建立起的收视神话。相信年纪稍大的观众还能记得这部剧,因为宣传的时候铺天盖地,可收视率却特别谦虚,连电视台年度前十都排不进去。

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虽然题材跟风,可故事里讲的仍然是张卫健的那点事。

这个男人霸占了90后的童年,出道30年,与周星驰有着“不解之缘”

《少林足球》是非常高级的喜剧。

它本身是一个很悲剧的内核,讲中年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拾失去的自尊,话题十分沉重,也给人极大的激励,可谓是笑中带泪的喜剧代表。

而《功夫足球》,在意的却不是励志。从剧本设定到人物的演法,都与《少林足球》有很大差异。而这其中的差异,也正是周与张的根本分别。

我至今记得,结局的时候,张卫健在电台接受主持人采访,讲自己跟女主角容祖儿的爱情经历,一面放着自己的歌,一面拿出来一支烟点上。

这种近乎刻意的煽情戏路是周星驰从来不用的,但对于电视剧来说这样的感情铺排就很必要,最终还是很俗套的感动了收音机前的容祖儿,回来跟他结婚。

这就是电视剧,过程要感动,结局总归温馨。而周的电影结局往往有不可挽回的伤感——这也是两人最大的差别,悲剧永远比喜剧更令人缅怀,但无论现实主义的作品如何经典,这个世界总要有人去写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