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高就行?殘酷的實例告訴你,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成為“文憑兒”


學歷高就行?殘酷的實例告訴你,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成為“文憑兒”

有人說,學歷高代表著能力也高;也有人說,現在學歷高的人大多是低能兒。這些話都有道理,但又都不是絕對。一個人成長為什麼樣的人,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獨生子弟(最多也就是二胎)越來越多的今天,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在發生不同的變化:孩子越來越金貴;家長越來越怕摔著碰著;老師越來越怕“教訓”學生,因為一不小心說重了,孩子想不開,可能就出事了。

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會長成什麼樣的人?我們真的無法想像,也無法判斷。但有一些現實的例子,活生生地以殘酷的形式擺到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無法迴避。

學歷高就行?殘酷的實例告訴你,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成為“文憑兒”

例子1:本科生說,我念了這麼多年的書,不是來端茶倒水的。

幾年前,我在廣州一家文化公司當主編。那時公司剛剛成立,百業待興。我和老總忙著搭建公司框架,招聘員工。

有一天,剛剛入職四天的人事助理小胡來找我,說要跟我告別。我很驚訝:才剛剛入職,怎麼就要走了?

小胡委屈地說:我男朋友說了,我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不是來給老闆端茶倒水的!

我更驚訝:你是多高的學歷?

她說:本科。

我說:本科就不能端茶倒水?

她沉默了一會,才說:其實我也做不來——活了這麼多年,我媽從沒讓我幹過這個………

我啞然。然後忽然眼眶發澀。小胡走了,我重新幫著招了一位叫小白的女孩,也是本科生。面試的時候,我直接就讓她先去老總辦公室清洗茶具。小白手腳麻利,很快就把茶具洗得很乾淨,也擺放得很整潔。於是她入職了。後來工作都做得非常好。

我問小白:以前在家裡經常幹活?

小白說:我媽說,女人無論念多少書,家裡的活也一樣要會幹。

同樣是本科生,卻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理念。在什麼樣環境下長成的孩子,就有什麼樣的對環境的適應心態。

學歷高就行?殘酷的實例告訴你,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成為“文憑兒”

例子2 :名校出來的高材生“無知識,無立場,無求真之誠意”。

曾在雜誌的一篇文章裡看過到這麼一個故事——

某單位招聘員工,來了很多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個個飽學多才,機敏靈活,實踐經驗也很豐富,可以說是人中翹楚。單位的面試官很驚喜,連忙上報到複試的領導,像撿到寶那樣興奮。

領導也挺高興,如果能招攬這麼多名校的高材生,對於單位的發展也是大有好處的。於是,他滿心歡喜對這些“才子”進行了複試。結果,讓他大失所望。失望的原因是什麼呢?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面試完,我不由自主地崩潰了。無知識,無立場,無求真之誠意,只剩下一張教育部發給的文憑。新聞系的同學一口咬定利比亞近鄰是阿爾巴尼亞,《冰點週刊》是《北京青年報》的名牌產品,他們不知道錢鋼、老榕、胡舒立;經濟系的不知道里根經濟學;哲學系的不知道李澤厚;跟隨學術名流的思想史研究生,沒讀過樑啟超的《飲冰室合集》,不知道朱維錚為何人;英文系的不知道翻譯家方平,楊憲益,更不知道喬伊斯寫過什麼。畢業論文一概是那種無須動腦子的傻題目,一個自我循環論證的殭屍,他們不過是填格子完成一個程序罷了。不看書的理由是,做論文,找工作,讀過的幾本書都是本科階段的了。”

這一段的引用有點長,但我覺得有必要,因為這不是按我的理解寫的,而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例子。

所以你看,學歷高就代表知識多嗎?當然,不是指所有的名校學生都是這樣的,但這種現象確實不是少數。像這位領導所說的話,也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實實在在的例子。

學歷高就行?殘酷的實例告訴你,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成為“文憑兒”


例子3:讀大學四年,每天都是媽媽打電話當鬧鐘,真正的“生活低能兒”。

如果您不信,我再告訴您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朋友有個孩子,獨生子,男孩,六年前考上廣州的一所大學。

孩子去上學的時候,父母送著去是正常的。媽媽幫忙鋪床墊被,爸爸跑腿去買生活用品。這些,也都是正常的。畢竟,孩子第一次離家獨立生活。

我要說的不正常的,是這個孩子上大學四年,每天早上起床,靠的不是鬧鐘,而是媽媽的電話:“兒子啊,該起來啦!今天有下雨哦,要帶雨傘啊!”“兒子,起床啦,今天降溫,多穿一件啊!”

媽媽的電話,比鬧鐘還要準時。而且,讓我佩服的是,這“鬧鐘”堅持了四年,一天也不落下。而每週的髒衣服,孩子打包發快遞,寄回幾百公里外的家裡,讓媽媽洗完曬乾,再寄回去。

這不是故事,而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孩子畢業兩年了,工作一直沒找到,天天在家打遊戲。

朋友愁眉苦臉來找我,問我該怎麼辦?我說涼拌,你已經給孩子定了一個模子了,要改變不容易。

朋友一邊後悔著,一邊心疼自己的孩子,仍然按照原來的方式照顧著他的生活起居。

我說你能照顧他一輩子嗎?

她說那怎麼辦?他不願意乾的事也不能強迫他吧?好在,家裡的經濟也還行,就隨他吧。

這樣,作為外人的我,還能說什麼?

所以我說,學歷和能力不是絕對成正比的。而這些殘酷現實的背後,誰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