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整個二月”?撐起“另一半中國GDP”的小店


“失去整個二月”?撐起“另一半中國GDP”的小店

你以為中國經濟失去了完整的一個月?其實中國經濟的“最底盤”正在被一種超出想象的活力激發。

在經濟下行期,小店反而成為激發底層活力、維繫社會基本運轉的微型引擎。

小店在2020年的春天,突然成了這個國家最活躍的細胞。

當城市生活被迫停擺,每個社區都有一兩間逆行小店在堅守,有的甚至自費幫忙運輸外地捐贈的醫療物資,這樣的場景不止在武漢,在全國各地都有。

支付寶和網商銀行數據顯示,從2月6日-10日期間,“逆行”小店開店數量連續4天回升,達到76萬之多

在特殊環境下,小店們積極尋求多種方式止血自救,快速靈活調整營業模式,成為了首批覆工的最活躍群體。消費者無法“到店”,他們就送貨“到家”,甚至有的小店採取“閉門營業”。餓了麼數據顯示,41%的小店選擇外賣模式,而其中有20%之前從來沒有操作過外賣

而在此之前,生命力旺盛的小店,早就成了中國經濟的新潛力。

過去一年,日流水3萬元以下的各類小店,流水平均增速35%,跑贏GDP

一半以上小店增加人手,預計總計撐起3億就業,能有巨大的潛力吸納大批下崗工人、無業人員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

而在這次疫情中,小店經濟更是迸發出獨屬於中國經濟最底盤的頑強生命力——

在傳統商業社會,小店不具有強大的議價能力,不享有靈活的渠道分發能力,更加不會有龐大資金池,銀行貸款對它們更是愛搭不理,現金流斷裂是很多小企業主逃不脫的夢魘。

然而拜金融與科技攜手的推動,商業銀行眼中那些短板——缺乏信用,資金需求額度小,借款時間短,頻次高,缺乏不動產抵押,難以找到擔保等等等等,在大數據時代都不再成為問題。

小店的每一筆流水,每一筆支出都已經被記錄在案,成為衡量其是否健康的證明

在過去一年中,1億小店裡已經超過一半獲得了無需抵押物的信用貸款額度,做到借錢不求人,做生意的資金門檻越來越低。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店的信用水平相當好

按照央行統計,全國貸款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平均不良率為5.9%,也就是說,94%按時還款,而更微小的小店們卻做到了99%

說小店經濟正在改寫商業社會的傳統規律,也許為時尚早。

美國人口3億多,小微企業超過3000萬,每10人就有一個企業主;中國人口14億

,小微企業7000萬,其中四千萬個體戶。體量極不相稱。

過去一個月裡,“自己的命”都是附近小賣部給的——這是許多普通中國人的體悟。

如果說醫生是抗疫戰線上的一支“鐵軍”,那麼小店主就絕對是一支“柔軍”。

他們本不需要直面病毒,但他們衝到一線,送外賣、運口罩、調集生活必需品。他們本可以偏安,卻堅持營業,用一個小小的店鋪維繫著一方居民日常生活的有序運轉。

他們是——“中國小店”!

來自支付寶的數據,小店開工的比例已經連續兩週不斷回升,而在已經復工的小店中,有39%的營收已經恢復到節前水平

在成都,長壽苑、藍光coco金沙等密集居住區,周邊營業小店過去一週環比增長78%,排在全國第一。

在病毒面前,當很多大型商超被迫暫時封店,小店們則盡了自己最大的能量,不計風險和代價。

疫情不止讓健康人面臨風險,小店也一樣:一是病毒隨時可能擊垮他,二是現金流隨時會中斷

與此同時,雖然多地很多中小企業已經復工,但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企業復工後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百度搜索的數據顯示,其中對於現金流的擔憂也是最多的。因為人員復工比例較低,且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持,讓中小企業在疫情中艱難運營,甚至結束後短期內回血都是困難重重。

“失去整個二月”?撐起“另一半中國GDP”的小店

對此,在2月9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政策,政策表示鼓勵中小企業在中央貸款貼息的基礎上,地方財政再予進一步支持。隨著政策的出臺和貸款的穩定落實,對疫情中的中小企業而言就是“冬日裡的春風”、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

但只要得到一點扶持,小店們就能讓自身快速恢復活力。網商銀行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堅持營業的小店中,貸款金額較去年農曆同期增長了45%,有貸款額度的小店,營業率也比整體高出一倍

小店就像是深入這塊廣袤土地中的毛細血管,不起眼,卻在關鍵時刻維繫社會的基本運轉。

小店主們多是沉澱在底層以謀生、餬口為主要目的的弱勢群體,從2016年到2018年期間,每年消失的個體工商戶從546.9萬戶增加至640.4萬戶、707.2萬戶

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普遍不強,在這次疫情中,線下小店也是重災區

。他們很多無法開門營業,收入大幅下降,而租金等其他成本照舊,資金鍊斷裂風險急劇上升。

據《螞蟻金服線上小微調研》,這次疫情衝擊之下,80%的小店表示面臨資金缺口,大部分缺口在1-10萬元之間

但小店經濟卻終於逆勢展露勃勃生機,這是為什麼?

第一,制度環境變了。

中國的小商戶,過去處境並不容易, 它們的消失,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遭遇了制度性冷漠。

從市場準入方面氾濫的行政審批,到政府管理過程中的稅費負擔,從社會保障體系缺乏一定扶助,銀行貸款難,到法律層面對保護私有財產的不完善。

隨著中國經濟從出口導向型向內需導向型轉變,小店的地位就變得不一樣了

絕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小店經濟”已被納入高層的經濟藍圖中。就在前不久2019年12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高層正式提出“小店經濟”

“堅持地方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消費者選擇,以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發展‘小店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形成一批人氣旺、特色強、有文化底蘊的步行街。”

高層重視,就意味著未來小店經濟會得到更多的制度性扶持

第二,市場環境變了。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了所有線下商業活動,但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卻沒有按下暫停鍵,反而在快進,給小店創造了更多機會和空間。

相信在這次危機中,大家對互聯網企業強大的社會勢能一定印象深刻——

從菜鳥先進的物流體系保障前線物資的到位,到網約車公司組織應急車隊接受集中調度運送醫護人員;從盒馬、餓了麼提供的“無接觸安心送”外賣服務,到網商銀行為小店提供了金融安全墊……

如果沒有互聯網技術、沒有移動金融的加持,小店很難快速激活暫停的中國

在特殊時期,支付寶和網商銀行為中國小店提供了一攬子幫扶計劃,其中重點支持湖北小店和從事電商、外賣的數字經濟小店,緩解小店資金壓力。

不僅如此,這次疫情中,浙江網商銀行向多家銀行發出助力困難小店的合作邀約,2天時間,就有25家銀行發回了肯定的答覆。網商銀行向行業開放精準觸達小店的通道、能力和技術,與金融機構共享“310”貸款模式(3分鐘申請,1秒放款,0人工干預),讓小店店主能做到“無接觸貸款”。

高層也注意到了互聯網帶來的新業態,提出“在發展小店經濟時,要結合智能化改造,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第三,就業環境變了。

自主創業、個人擇業、靈活就業成為了年輕一代的就業趨勢,年輕人願意開一家獨立工作室、路邊的燒烤攤、街邊的餐飲小店

《2019中國小店經濟溫度圖譜》顯示,

52%員工數不到5人、90%日流水小於3萬的小店,在中國已達1億之多

小店雖然單個體量小,卻數量眾多,就像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打不沉的“蚊式”艦隊,往往能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過去一年,日流水3萬元以下的各類小店,流水平均增速35%,跑贏GDP;

一半以上小店增加人手,預計總計撐起3億就業,能有巨大的潛力吸納大批下崗工人、無業人員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

在經濟下行期,小店反而成為激發底層活力、維繫社會基本運轉的微型引擎。

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就是對小店經濟的壓力測試,結果也證明,在數字化的加持下,小店擁有了靈活的生存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