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有一部電影,很多觀眾看完之後都在感慨:不忍心再看第二遍

。它就是由中島哲也執導,中谷美紀主演的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電影以悲傷的基調,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講述了一個日本女性可悲可嘆,也是渴望愛、渴望被愛而坎坷曲折的一生。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色彩是電影的靈魂

導演中島哲也筆者曾在另一篇介紹《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文章中介紹過,也是一名色彩鬼才。透過他們的電影,我們就能瞭解色彩在電影中有多麼重要。就像意大利著名攝影師維托里奧·斯托拉羅說的:

"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衝突一樣。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在中島哲也的《下妻物語》中,我們就能將這種特點略窺一二。導演用皮埃爾讓內熱的畫面像巖井俊二辦一樣建立一個青春故事。飽和的色彩、洛可可式的洋服,就連騎著車在馬路上狂奔的場景也與本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導演是拍MV出身,在他的電影中充斥著濃烈的個人主義色彩,絢麗甚至有些雜亂的色彩,電影中童話世界的氛圍,誇張且有帶點中二的人物行為倒是非常具有日本本土色彩。總結下來:中島哲也的導演風格就是華麗的形式感,跳躍的個性表達,一貫的成長主題,也有人形象認為中島哲也骨子裡是庵野秀明+巖井俊二+蒂姆伯頓+昆汀塔倫蒂諾,在他的電影裡我們能看到庵野秀明的動畫,巖井俊二的純情,蒂姆伯頓的童話,昆汀的配樂,實在貼切。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關於色彩的運用在本片中可謂表達得淋漓盡致。該電影大部分整個畫面被橘紅的色調所包圍,大量高飽和度的橘紅色代表了松子的善良與溫暖,也與她一系列悲慘的遭遇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樣的在這部電影中出現了大量的強光, 幾乎所有透過窗戶照進室內的光都是強光, 呈現出過度曝光的效果,也是為了渲染這種效果。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而在松子自殺的時候整個畫面的色調變成了藍色,藍色是悲傷憂鬱的顏色,正如松子在當時場景說的:"我的人生結束了。"這種悲傷彷彿能夠溢出畫面將我們吞噬。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粉色是象徵著浪漫和愛情的顏色,在松子心中那是獨屬於那個理髮師的顏色,也或許是松子離幸福最近的一次。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而在本片中也運用了很多誇張的鏡頭突出童話風格, 在表達衝突時, 導演運用了一些廣角鏡頭加劇人物之間的衝突, 在表現美麗的事物時, 導演更是運用了很多CG鏡頭, 如滿屏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明亮的月亮等, 將美麗表達到極致。

中島認為:"影片最重要的東西, 就是演員們的情緒, 情感無法表達的地方, 才會以動畫來補強

。"在這部電影中, 導演運用了400多個CG鏡頭來表現真實畫面表現不出來的事物, 有很多都是松子內心情感的反應,通過CG鏡頭的使用, 可以表達出觀眾看不到的松子的內心情感, 作為一種輔助, 可以讓觀眾更加理解主人公的內心, 並且在視覺上展現了非常童話的一種風格, 通過反諷的方式更能襯托出松子的不幸與悲慘。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影片的配樂也恰到好處。

中島哲也很喜歡在電影中加入歌舞元素,選中谷美紀可能也是考慮到她的歌手身份來擔當此任。每段編舞歌舞雖然帶著誇張和編排,但絲毫不會跳戲,也是導演控制節奏感的手段之一。

最後,就像聞一多先生的詩歌《色彩》所表達的——色彩給人生賦予某一靈魂。

"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自從綠給了我發展,紅給了我熱情,黃教我以忠義,藍教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贈我以悲哀。再完成這幀彩圖,黑還要加我以死。從此以後,我便溺愛於我的生命,因為我愛他的色彩。"

失去是她人生的宿命

這部電影最為人所熟知的不是花哨的畫面,而是整個故事的內核——悲傷那份到極致的,不給人半點希望的故事。就算是包裹在絢麗的色彩下,童話的畫面下,卻依然沒有沖淡它的半分苦味,只會讓人不忍卒視,悲從心中來。這種感情就是一種喜悅的憂傷,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畫質帶給觀眾的一種複雜矛盾的情感:眼前明明是本應令人如痴如醉的畫卷,卻讓看到的人心生強烈的憂傷和不安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松子的一生是不斷尋覓,但也卻是不斷被拋棄的過程。其實她曾經是一名老師,她唱歌很好聽,但松子的善良讓她失去了工作,她飽受作家的毒打卻不願離去,最後看著作家在自己面前自殺,她轉而投奔作家的仇敵,最後也被拋棄,她遇上了善良真正對她好的理髮師時,命運卻又和她開了一個玩笑,她被抓進了監獄,就連最後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重新追求新的人生,她的人生卻僅僅因為一群不良少年而戛然而止……

種種不幸落在同一個的身上,讓筆者有種在看餘華《活著》的感覺,也許悲劇本身就是靠堆砌的吧。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松子和家庭的斷絕源於她對愛的缺失。父親從小就偏愛體弱多病的妹妹,而松子每次只能依靠扮鬼臉才能看到父親的笑容,而這種缺愛的本質就是松子悲劇一生的原罪。這種卑微讓她多次在迴歸家庭的面前膽怯。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松子和閨蜜的決裂源於她對愛的嫉妒。松子覺得自己和小惠很像,但只有一點不一樣,小惠不管怎麼樣,她身邊有一個愛她的人,而松子不管怎麼尋求幸福,到頭來卻一直都只有一個人。在一天小惠摁下樓層對講,囂張地大喊:我回來了!話筒裡,男人溫柔的答道:你回來啦。松子臉色驟變,固執地不願去小惠家了。 從此一生躲著小惠。小惠不明白,阿笙卻懂了。原因就是那句——"你回來了"。

松子對許多人說過"你回來了",卻從沒有人給她一個溫柔的回答。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松子屢次被拋棄源於她對愛的執迷。所以她會一次又一次的投入其他人的懷抱,即使其他人對他不好,但在松子心中,被打也比一個人好。所以她會在雨夜奔向阿龍,再給自己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就像阿龍說的:"松子的愛情,太過耀眼,太令人心痛……"

緣木求魚,心酸至此。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松子的一生正是對存在主義的完美詮釋。存在主義指人遊走在一個毫無意義的宇宙空間裡,人的存在也本是沒有意義的,但人擁有足夠的自由在沒有意義的土壤中自我造就。而自我造就的動力則來自於自體的空虛。人在成長的早期所體驗到的極度缺乏的事物會在心裡形成一個巨大的坑洞,沒有意識到其存在的人們卻往往會被其驅使,窮盡一生,只為填補這個莫能明狀亦深不可測的坑洞,無論期間多麼絕望和無助,也執意要完成。

就像這樣——愈執迷,愈痛苦,愈痛苦,愈執迷

迴歸的她最後的歸宿

這部影片在很多時候都會讓人聯想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曾經和松子在一起的作家自詡為太宰治轉世,最後留下太宰治最經典的那句話走了,而松子最後也在萬念俱灰下在牆上寫下來同樣的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其實,撇開這些,影片的內核也與《人間失格》十分相似。太宰治筆下的大庭葉藏從小就習慣於討好世人,用他的話來說: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而松子也習慣於扮鬼臉來獲取父親的關注,拋棄自我的順應他人;葉藏的不幸源於他對於純粹的追求從而引發的自我厭惡,而松子的不幸源於她盲目的追求愛卻忘了如何愛自己;與其說遇人不淑,其實葉藏和松子的悲劇早已是命運中寫好的。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其實通過這兩部作品我們就能折射出日本這個國家矛盾的民族態度:對於自身有如此通透的審視,但這種實踐卻是艱難的甚至不可能的。大多數人在這種狀態下,往往採取的是妥協的方式,過完這一生,在無所作為之中硬扯出一點意義來苟且偷生。

"順其自然"究竟還是從一種失敗後的"灑脫"品格演變為安慰本體的工具但卻也是一種智慧的生存方法。"莊生曉夢迷蝴蝶"一般有何不可。快樂可貴,麻木不仁也讓人以為"徒有羨魚情"了,就像《人間失格》裡說的:相互欺騙,卻又令人驚奇地不受到任何傷害,甚至於就好像沒有察覺到彼此在欺騙似的,這種不加掩飾從而顯得清冽豁達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類生活中比比皆是。倒是那些彼此欺騙,卻清冽而開朗地生存著,抑或是有信心清冽而開朗地生活下去的人,才是令人費解的。

但少數人,包括葉藏,包括松子,則是極端主義者,非黑即白,一摸黑走到底,這種行為轉而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悲痛,我們可以說他們的人生是是追求的,是遺憾的,甚至可以說是失敗的一生,但卻是認真活過的一生

。導演在《下妻物語》中已經對於這種態度報以讚賞:

人在面臨幸福時會變得膽怯,抓住幸福其實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氣。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阿笙說:"讓人歡笑, 讓人打起精神, 熱愛別人, 就算自己變得傷痕累累, 孤獨一人, 不入流, 甚至笨得不行, 我卻覺得這個上帝值得信仰。"因為孤獨而追求愛情, 因為不懂愛情而愈加孤獨。松子充滿著人性的光芒。如此看來,松子一次次的追求幸福,即使是一次次的將自己推入到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她的行為卻是勇敢的,是常人做不到的

。像木魚水心說的:給世界的無趣,加上種種濃烈的色彩,甚至讓慘絕人寰的往事,在記憶中扭曲成為喜劇,但這並不是一種虛偽,只是一種從根源上的無奈,這並不是松子的一生,而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生而痛苦卻微笑面對,這不只是松子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一生

影片的結尾松子去世後,她沿著長長的樓梯向上走著,這時候,她人生的過客一個又一個的經過她的身邊,而在盡頭處松子的妹妹在外面等著她,最後她終其一生卻沒有得到回應的話,終其一生想要聽到的話,現在終於聽到了:

歡迎回家,松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