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佛家“法施”,至高智慧殊途同歸

佛家的佈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項主要內容,是菩薩的正道,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悟入唯識性的因和果。

為什麼要行佈施?因為它是立人間和樂、出世聖法的根本。佈施可以廣結善緣,捨去慳貪,培植善根。所以“佈施”對於修行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法門。

佈施,也分作財施,法施和無畏施。

道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佛家“法施”,至高智慧殊途同歸

財施

財施,也分作兩種,一種是外施,就是用身外的財物,比如金錢、衣服、食品等,救濟有需要的人(或者其它生物,如貓狗及一切飛禽走獸等);一種是內施,就是用身內的東西去救濟需要的人,比如獻血,捐眼角膜等。

無畏施,是屬於精神力量的佈施,即在眾生(包括人以外的生物)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內心的恐懼,以仁愛慈悲使眾生獲得安全感。

法施,就是把道理或者方法佈施給眾生,讓他心靈得到啟發。

這裡面,等級最高的就是無相法佈施,什麼是無相,就是你去做這個佈施的時候是真心去做的,幫助別人不存需要回報的心理,你幫助別人等著回報,那是下等的佈施,那你這算是投資了,我給你的,需要你以後十倍百倍的還給我,不是投資是什麼?

我這裡主要說一下法佈施。

道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佛家“法施”,至高智慧殊途同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有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就是說你送人魚吃,還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

財佈施,受施者往往只會貪圖眼前的利益。而法佈施則不一樣,它施給人以慧命。而且財佈施所施所受的雙方都有用完的時候,而法佈施卻是無窮無盡。

你魚給人吃,他有吃盡的時候,而且這種方法有時候也會養了一個懶人,他也許就不再幹活,天天等著你給他東西吃。你如果是教給他捕魚,他自己之後就會源源不斷地獲得魚。

所以在《金剛經》裡面,佛告訴須菩提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人受持併為他人說法,所得到的福德比任何財產的佈施還要勝過千百倍。

所以,有大智慧的人才會明白這個道理。

包括受施者,也得有大智慧才會明白這個道理。

道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佛家“法施”,至高智慧殊途同歸

學道

生活中,你可能會記得某人給了你錢財上的一些幫助,或者說幫你解決了一件事,你會非常感謝。但對於給你解決方法或者給予你智慧的人卻不一定了,因為這些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即視感,就會忽略它的重要性。

你給人1萬元,人家可能會記住、感謝你一輩子;你給他指點賺到100萬的方法,哪怕他最終依照你的方法賺到一百萬,他也不一定記得你。

一個成功的富有者,你如果希望得到他錢財上的幫助,還不如求他教給你成功的方法。

所以說,佈施,施以法功勞是最大的。因為一個人即使有再多的錢再高的地位,如果不能明理,這些錢財地位並不會帶給他真正的安心自在,不能帶給他富足和快樂,所以事實上他還是窮人,差異就是心理上需要救濟的窮人和財和物上需要救濟的窮人,本質並無不同。

所以,真理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如果能夠把真理佈施給人,把知識、技術傳授給他,就是上等的佈施。

對於受施者也是,學法很重要,學習各種方法,是終極的,得到的福報也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