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30年人生,他三次立國,最終兵敗身亡。

關於他的功過是非,人們也有著不少的爭論。

他被尊為“英雄”,立廟供奉,也被諷為“蠻賊”,寫其猶如寫妖。

儂智高反宋,究竟是叛亂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在說儂智高之前,我們有必要熟悉當時的大時代背景。

自秦朝設立交趾郡,經歷趙佗自立、漢滅南越、佔婆分裂,在公元10世紀之前,交趾(今越南)一直都屬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統治之下。

唐朝時,設立安南都護府,治所在宋平縣(今越南河內)。

五代十國時,交州(今越南北部)一帶,為南漢政權所控制。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公元931年,愛州(今越南清化)守將楊廷藝進佔交州,南漢政權無奈,只能承認楊廷藝為交州節度使。

公元936年,楊廷藝被交州牙將矯公羨所殺。

公元937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討伐矯公羨,自立為交州節度使。

公元939年,吳權率軍於白藤江大敗南漢軍,脫離南漢政權掌控。

白藤江之戰後,吳權自立為王,定都古螺(今越南河內東北18公里的東英縣),因未定國號,故而史稱“吳朝”

自此時起,交趾地區正式獨立。

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

公元968年,吳朝丁部領平定“十二使君之亂”,建立了越南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丁朝,國號“大瞿越”

公元980年,丁朝十道將軍黎桓篡位,建立

前黎朝

公元1009年,前黎朝內亂,時任左親衛殿前指揮使的李公蘊乘機奪位,建立李朝,遷都升龍(今越南河內)。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越南李公蘊像

李公蘊上位後,李朝一方面與北宋通好,多次遣使請求冊封以提高自身威望,一方面又不斷侵犯北宋南疆,掠奪土地、人口與財物。

北宋無暇南顧,南疆的許多土地被逐漸蠶食。


儂智高是李朝人還是宋朝人?

公元1025年,北宋天聖三年(越南順天十六年),儂智高出生於儻猶州(今廣西天等、大新縣境)。儻猶州,隸屬於北宋廣南西路邕州左江道。

也有一種說法,說儂智高出生於廣源州(東至今大新縣東北,南至今越南諒山,西至今越南高平,北至今雲南廣南,治所在越南高平。)

廣源州後改為順州,在公元1079時,北宋朝廷將其“賜予”李朝。

“廣源州舊隸邕管羈縻,本非交趾有也。”

因當時北宋將精力放於北疆,且嶺南地區荒遠,朝廷不予重視,故而當時的廣源州雖名義歸宋,卻時常受到李朝襲擾。

“廣源州雖號邕管羈縻州,其實服役於交趾。”

但不論如何,在儂智高時期的儻猶州也好,廣源州也好,都屬於北宋國土。故而,儂智高是不折不扣的北宋子民,而非李朝子民。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飽受欺壓,儂智高反抗李朝

儂氏世代均為廣源州的首領,曾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97年)時,儂智高的祖父儂民富就被北宋朝廷冊封為檢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國。

宋真宗初年,儂智高的父親儂全福繼承祖業、父位,在當地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交趾賦斂無厭,(廣源)州人苦之。”

受交趾李朝欺壓,儂全福自願歸附於北宋朝廷。

宋仁宗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北宋朝廷授予儂全福邕州衛一職。

然而,“轉運使章戚遣之,不受其地。”當時的邕州轉運使章戚,不但不接受儂全福任邕州衛,反而將他驅逐出邕州(今廣西南寧)。

一方面被李朝欺壓,一方面投宋被拒,走投無路之下,儂全福爆發了。

被趕出邕州之後,儂全福“招誘中國及諸峒民”,集中當地民眾開發金礦,使得民生富足。同時,儂全福冶煉兵器、鍛制鎧甲、加固城池,實力不斷壯大。

儂全福“東掠籠州,有之七源。”(籠州,今廣西扶綏、崇左等地),並建立“長生國”(一曰“長其國”),自稱“昭聖皇帝”

,立妻子阿儂為“明德皇后”,立兒子儂智高為“南衙王”。

公元1039年,在平定國內戰亂後,李朝太宗李德政(又稱“李佛瑪”)派大軍突襲“長生國”,擄走儂全福,“長生國”覆亡。14歲的儂智高乘隙逃脫,得以倖免。

據《越史略》記載,通瑞六年(北宋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初,儂全福被擄。五月,儂智高迫不得已“獻生命(生金)一塊,重一百十二兩”,向李朝稱臣,希望能夠贖回儂全福。

李朝一方面收錢,一方面又將儂全福斬殺於市,並將儂全福的首級“送回”給儂智高。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廣西南寧南湖公園,關於儂智高的記載

父仇不共戴天,儂智高又怎會甘心屈服於李朝?

宋仁宗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16歲的儂智高與其母阿儂自廣源州“奔雷、火峒,復據儻猶州。”召集舊部後,儂智高於儻猶州建立“大曆國”政權,誓要為父報仇。

然而,儂智高重蹈其父覆轍,“力不匹敵,被擒。”

這次,李朝並沒為難儂智高。不僅將他釋放,還讓他繼續出任“廣源州知州”,並且“以雷、火、戚、婆四峒及思琅州屬之。”

李朝這是仁慈麼?非也。

廣源州本就屬於北宋領土,李朝雖時常襲擾,卻也不敢明目張膽派官駐兵,因為這等於要全面向北宋王朝開戰。

另一方面,以本土部落首領作為州縣長官,才更好控制民眾。

因此,李朝不得不籠絡儂智高,希望以權勢安其心。據《越史略》記載,明道二年(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又“賜智高郡王印,仍拜太保。”

儂智高並不甘心做李朝臣民,為了擺脫李朝,他敷衍著低頭,不斷積蓄自身力量。

宋仁宗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儂智高再次起兵反抗李朝。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靖西安德,左右聯為:思過去儂公武略文韜立天國,看今朝德眾心雄志壯興古州

這一次,儂智高往北而上,攻佔安德州,並以此為根據地,宣佈建立“南天國”,年號“景瑞”,再次與李朝決裂。

“交趾發兵捕廣源州賊儂智高,其兵皆遁伏山林。”

儂智高利用山林地形展開游擊戰,與李朝周旋,並於宋仁宗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大敗李朝軍隊。

廣西經略使餘靖稱:“智高驍勇而善用兵,因擊旁邑而統有之,拓地浸廣,勝兵浸盛,交趾不能制。”


為生存而戰,儂智高反宋

面對殺父之仇,儂智高為何不揮兵交趾,卻要先佔宋土?

這或許,是一種無奈之舉。

儂智高勢弱,如若出兵交趾,無異於以卵擊石。若能以兵力薄弱的北宋南疆為立身之本,至少不會硬捍李朝舉國之兵,還能拖延時間,求助於北宋王朝。

自宋仁宗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二月起,儂智高便不斷請求北宋王朝,希望朝廷對他的部族給予承認,以便歸屬於北宋王朝。

“始乞本朝補田州刺史;又乞教練使;又乞特賜袍笏;又乞每南郊時貢金千兩,願常於邕管互市。”

求刺史,不給。求職位更低的教練使,不給。求賜官服作為北宋官員的象徵,不給。只求給北宋朝廷納貢,以換取同邕州互市的待遇,還是不給。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數年中,儂智高一而再、再而三,連續七次送大象、送黃金,上書朝廷,要求歸附北宋朝廷、為北宋朝廷鎮守南疆,以抵抗交趾李朝的侵略。

廣西轉運使蕭固等人,也都上書朝廷,乞求招收儂智高。然而,當時的北宋朝廷全力防範西、北疆場,焦頭爛額之際,在南疆事務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是“恐失交趾之心”

李朝在後虎視眈眈,宋廷於前拒不接受,在李朝發兵來攻之時,北宋不但不予援助,還下令“防備”,儂智高再次走投無路。


東征北伐,以求“招安”

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四月初六,以廣州進士黃師宓、黃煒兄弟為軍師,以儂建候、儂建忠為輔佐,儂智高在探明邕州軍防虛實後,破釜沉舟,一把火燒光自己的大本營,然後下令出兵邕州城。

5000人規模的儂軍,宣告起事。下德保、過田陽,沿右江東下,次日抵達邕州管轄下的橫山寨(今廣西田東),首戰告捷,並開倉賑民。

儂智高率軍沿江而下,迅速抵達邕城西郊,與永寧郡(今南寧邕寧)駐軍鏖戰,得勝。

儂智高乘勝進擊邕州,先後打敗各路來援的宋軍,並於五月初一攻破邕州城,邕州城內千餘守軍盡數被殲。

起兵不足一個月,儂智高就拿下了邕州這個嶺南重鎮。在邕州城內,儂智高宣佈建立“大南國”,自稱“仁惠皇帝”,改年號為“啟歷”,其母阿儂為皇太后,立長子儂繼封為太子。“大南國”一應官職,皆與北宋王朝相同。

五月初九,休整僅8天之後,儂智高揮師東進,攻陷橫州(今廣西橫縣)。

五月十二,儂軍攻陷貴州(今廣西貴港)。

五月十四,儂軍攻陷潯州(今廣西桂平),大敗來援的容州(今廣西容縣)等地援軍。

五月十六,儂軍攻陷龔州(今廣西平南)。

五月十七,儂軍攻陷藤州(今廣西藤縣)、梧州。

聲勢浩大的儂軍,從梧州突入廣東境內,一路摧枯拉朽。

封州(今廣東封川)、康州(今廣東德慶)、瑞州(今廣東高要)等州縣,皆被攻陷。

“用蠻牌、捻槍,每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槍夾牌以殺人,眾進如堵,弓矢莫能加。”

五月二十六,儂軍抵達廣州。此時的儂軍,已從四月初六時的5000人,發展至近30000之眾。

廣州是南海大邑,城固兵眾。儂智高一路奔襲,所向披靡,卻在廣州遇阻了。

逢夏季颱風季節,雲梯被風吹折,火攻被雨澆滅,開挖地道被阻,雖然有雨水可以飲用,但儂軍也被折騰得疲憊不堪。自五月二十六至七月十九,儂軍整整圍攻57天,依舊拿不下廣州。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旬月之間,嶺南戰況震驚了北宋朝廷。宋仁宗急於六月初二啟用前衛御史楊畋,命楊畋率兵討伐。

久攻廣州不下,加上宋軍的各路援軍紛紛抵達,儂軍不得不放棄廣州,揮軍北上,由“東征”改為“北伐”。

儂軍勢如破竹,攻破清遠,在英州(今廣東英德)守備的楊畋因怕像廣州一樣被圍攻,採用堅壁清野的方式抵禦。

儂軍過英州而不打,直奔韶州(今廣東韶關),韶州守軍已有防備,儂智高不再圍城,再轉湟州(今廣東連縣),劍指桂中、桂北。


鏖戰狄青,兵敗歸仁鋪

在廣西賀州一役中,儂軍連斃廣南東路鈐轄張忠、廣南東西路鈐轄蔣偕,這兩名都是當時有名的北宋高級將領。

北宋朝廷大驚失色,宋仁宗不得不祭出王牌,撤回西夏前線的主力,任命樞密院副使(相當於如今的副總參謀長)狄青為徵南節度使,統大軍20萬南下鎮壓。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隨狄青而來的,還有一支彪悍的西夏吐蕃騎兵。此次宋軍的先鋒,即是赫赫有名的“楊家將”後人楊文廣。

九月十二日,儂軍打敗桂、宜、柳三州巡檢李貴的部隊,大舉進攻昭州(今廣西平樂),九月十八日,昭州城破。

依儂智高的本意,“東征”與“北伐”的最終目的,是要拿下湘荊佔據主動之後再與北宋朝廷議和。

然而,狄青的20萬大軍,卻是他區區3萬人無法匹敵的。

在佔領全州後,儂智高決定回師邕州,以避狄青精銳。在回師南下的途中,儂智高又先後攻陷了桂州(今廣西桂林)、柳州,並分兵攻打宜州。

在桂州附近,宋軍先鋒楊文廣與儂軍正面相遇,宋軍遭受重創,楊文廣險被生擒活捉。


回到邕州後,儂智高自覺與北宋朝廷已無轉圜餘地,本想再回廣源,但此時李朝已遣使致書北宋朝廷,表示願出兵夾擊,儂智高無望再回廣源。

在邕州,儂智高親自寫信聯絡各部酋長,以求支援。其中,結峒酋長黃守陵曾“運糯米以餉智高”,而餘靖則遣人前往各個部落挑撥離間,使得各峒酋長漸漸與儂智高疏遠。

初期的所向披靡,令儂智高不免有些驕傲。回到邕州後,儂智高仍志在廣州,沒有將心思放在邕州設防的工作上。在戰略戰術上,儂智高出現了致命失誤。

面對20萬北宋精銳之師,儂智高在前期還有些許小勝。但狄青不愧一代名將,儂軍處境一日不如一日。

宋仁宗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正月,狄青以疑兵之計,用3天時間急速行軍,夜度天險,成功偷襲崑崙關。並列陣于歸仁鋪(今廣西南寧二塘、三塘),逼迫儂智高決戰。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儂智高親自列陣決戰,儂軍手持槍盾,身穿紅衣,兇悍異常,但始終落於下風。

儂智高率眾反覆衝陣無功,無奈之下只能撤往邕城。狄青銜尾追殺,直攻入邕州城內。儂軍5300餘人戰死,黃師宓、儂建忠等將領57人皆被俘獲,全都梟首於城下。

歸仁鋪戰敗後,儂智高退到特磨寨。在特磨寨儂夏誠、儂夏卿等人的幫助下,收得殘部3000餘人,企圖東山再起。

然而,北宋朝廷再使離間計,儂智高不得不率500兵士與部分妻兒,奔走大理。

宋仁宗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十二月,在儂智高走後沒多久,餘靖聚集六州之兵,奇襲特磨寨,俘獲了儂智高的母親阿儂、弟弟儂智光、兒子儂繼封、儂繼明等人,押送京師,並以之誘降儂智高。

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四月,儂智高於大理遇害,享年30歲。儂智高一死,他的母親、弟弟、兒子也就都沒了利用價值,北宋朝廷於當年六月將他們全部處死。


如何評價儂智高反宋?

儂智高反李、反宋,其根本原因多在於當時的部族矛盾、壓迫。

平定儂智高後,北宋更改了廣源州等南疆地區的民族政策,在當地新設了土州,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北宋南疆的民族矛盾。

後世延續在嶺南地區數百年的“土官制度”,逐漸形成。

然而,北宋“割地求和”的理念未變,李朝侵佔北宋南疆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宋神宗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爆發宋越熙寧戰爭。李朝攻破欽州、廉州、邕州等地,在三州屠殺民眾數十萬人,掠奪財物而回。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宋神宗趙頊以“荒遠”、“瘴癘”為由,把廣源州(此時剛改名為“順州”)雙手奉送給李朝政權,大宋江山再少一隅。

也就是在這一年,李朝在拿到廣源州之後,為了安撫當地土民,立即為儂智高“平反昭雪”,尊儂智高為李朝的英雄。

儂智高反宋,是叛逆之舉還是正義之戰?

越南儂智高廟

這個曾令他們頭疼無比的儂智高,他的死去使得李朝與北宋之間再無緩衝地帶,成功讓他們從北宋口中奪下了一塊地盤。

若儂智高未死,不知會作何感想。他指望北宋王朝能容他歸附,以便助他與李朝抗衡。百般求歸附皆不能,欲以武力使得北宋王朝“招安”,甚至落個客死異鄉的下場。

誰料,北宋王朝壓根不在乎這片土地,反倒是大方落落地拱手送人。他的李朝仇人,卻一手將他捧上神壇,立廟供奉享祀千秋。


風雲人物,人們習慣於對他們進行一個“蓋棺定論”。千年來,關於儂智高的評價,卻不甚高,在史書與小說等文學作品中,儂智高多被稱為“蠻賊”,也不免被“魔化”。

“阿儂天資慘毒,嗜小兒肉,每食必殺小兒。”——《宋會要》

“全福為交趾所擄,阿儂改適蠻商,生智高。智高長,遂殺其父。”——《妖寇》

清朝小說《五虎平南》中,儂智高被描述為青面獠牙的妖人。

1962年,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民族學家黃現璠教授曾發表了一篇《儂智高起兵反宋是正義的戰爭》,是我國現代歷史學界第一篇從正面立場評價儂智高的論文,曾激起了學術界的諸多爭論。

對於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或多或少都會帶有些許政治考慮。

李朝視儂智高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卻又不得不為了安定民心而將儂智高捧上神壇。儂智高本為宋人,在他死了之後,或許也像廣源州一樣,都被“賜予”出去,自然而然也成為了襯托狄武鑲的青面獠牙妖人。

我們可以說儂智高出於野心而叛,也可以理解為儂智高為了生存而戰。

處在不同的思考角度,歷史總會有著更加立體的醇厚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